首页 > 分享 >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细菌性疾病.ppt(3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细菌性疾病由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中的原核生物,仅具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同时也缺乏细胞器。危害水产动物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性鱼病的特点与种类1 细菌性鱼病的特点:1)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2)细菌与病毒不同,容易进行人工培养;3)细菌个体较病毒大,可在LM下看到;4)细菌性鱼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用药物防治。2 细菌的类型:1)按形态分:2)按革兰氏染色结果分:3.细菌的形态结构一、细菌性烂鳃一、细菌性烂鳃病病1 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属纤维粘菌科,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桡,一般在病灶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上菌体较长,G,菌落黄色。2 流行情况:疾病流行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菌污染的水及塘泥。鳃受损后易感染,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流行最易。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的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在4-5月。3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未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由于鳃组织受到破坏,致使鱼的呼吸困难,引起死亡。细菌性烂鳃细菌性烂鳃病病4 病理变化:鳃组织炎症反应,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型鳃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增生和坏死。慢性的只有炎性水肿和坏死。5 诊断:外观判断;鳃上淡黄色粘液镜检;免疫分析6防治:预防: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ppm的高锰酸钾,或用2%4%食盐药浴。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4)发病季节,每月遍洒生石灰12次,1520ppm5)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或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治疗:外用和内服相结合(1)外用药1)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2ppm,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0.5ppm,漂白精(含有效氯60%)0.6 ppm,或优氯净(含有效氯56%)0.6ppm全池遍洒。2)用五倍子24ppm,或干乌桕叶3.7ppm,或大黄3.7ppm全池遍洒。(2)内服药1)鱼泰2号药饲:30g/kg鱼天,连喂36天。2)鱼服康A型:2.5g/kg鱼天,连喂36天。3)庆丰霉素:510g/kg鱼天,连喂36天。4)呋喃唑酮:0.010.02g/kg鱼天,连喂36天。5)磺胺2,6二甲氧嘧啶:0.10.2g/kg鱼天,连喂36天,第1天加倍。6)磺胺六甲氧嘧啶:0.050.2g/kg鱼天,连喂36天,第1天加倍。二、白皮病二、白皮病1 病原体:白皮极毛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菌体为杆状,多数2个相连,有1-2根鞭毛,借以运动。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夏花鲢鱼。白皮病主要由于拉网、囤箱、过筛、运输时操作不细致,使鱼体受伤后感染了细菌的结果。3 症状:白皮病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病灶,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即死亡。白皮白皮病病4 病理变化:病灶皮肤色素细胞坏死,脱落。5 诊断:外观和镜检6防治:1)遵守养鱼操作技术规程,避免鱼体受伤;2)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300厘米),用博落回1千克,捣烂洗汁2.5千克,加生石灰500克,调匀后,全池泼洒;3)全池遍洒畜用红霉素,每1立方米水用药0.3克。4)病鱼池泼洒痢特灵,每1立方米水用药0.3-0.5克。三白头白三白头白嘴病嘴病1 病原体:一种粘球菌(Mycococcus sp.)G-,短杆状,无鞭毛,滑行运动,其菌落边缘假根状,解剖镜下似菊花。2 流行情况:一般在每年5-7月流行。主要危害草、青、鲢、鳙等鱼类的鱼苗和鱼种,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鱼苗下池1星期左右就可发生此病。鱼苗下池后饲养一段时间(15-20天),如不及时分池就有发生此病的危险。该病是一种暴发性鱼病,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一日之间,能造成数千上万的夏花草鱼死亡白头白嘴病3 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色素消失,呈乳白色。这种症状,病鱼在水中游动时观察得最清楚,所以叫“白头白嘴病”。病情严重时,头部和嘴周围发生溃烂,个别病鱼的头部有充血的现象。病鱼体瘦发黑,散乱地浮游在岸边,不停地浮头,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唇张闭失灵,口周皮肤溃烂且有絮状物粘附其上。4 病理变化:镜检病灶部位粘液,发现大量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还有集群成堆、左右摇摆和滑行的病原菌。基底膜下面的色素细胞也已坏死,解体,并分散于结缔组织中,结缔组织因而比平时厚。白头白嘴病白头白嘴病5 诊断:据症状和流行初步诊断;镜检病灶部位组织,发现滑行的杆菌,即为此病;如发现大量车轮虫,即为车轮虫大量侵袭。6防治:1)同细菌性粉烂鳃病 2)鱼苗发花饲养的密度要适中,及时分池饲养,保证鱼苗有充足适口的饵料;3)避免鱼体受伤四、四、赤赤皮病皮病1 病原体:萤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圆形,极端有1-3根鞭毛,有运动能力。菌体较小,须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2 流行情况: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鱼体表完整时,无法侵入,只有当鱼受伤时,病原体才能入侵。赤皮病主要是因为在打网或运输时鱼的皮肤受伤所感染,多种淡水鱼可感染,无明显的发病季节,终年可见。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和2、3龄草鱼。常与草鱼肠炎病并发。赤皮病3 症状:病鱼的症状明显,病鱼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突出,而且在鳞片脱落的地方往往有水霉生长。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裂开,呈烂纸扇状。病鱼的体质瘦弱,行动迟钝,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死亡。4 病理变化:上皮组织充血发炎赤皮病5 诊断:根据症状和流行初诊;分离和鉴定病原菌确诊6防治:1)同细菌性粉烂鳃病2)在打网、运输、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3)用漂白粉挂篓(具体方法见“5.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2、),如果防治青鱼的赤皮病,则漂白粉篓要吊得深一些,离池底18-20厘米处;五、竖鳞病1病原体: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孢,G,2流行情况:条件致病菌,鱼体受伤,经皮感染。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等,鱼种至亲鱼均可感染,主要发生在静水养鱼池,发病季节为春季,水温1722;死亡率在50%以上。竖鳞病3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立,鳞囊内有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4病理变化: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病鱼贫血,鳃盖内表皮充血。5诊断:根据症状初诊,镜检鳞囊内渗出液时有大量短杆菌(注意鱼波豆虫寄生于鲤鱼鳞囊内也出现竖鳞症状)6防治1)同细菌性烂鳃病2)防止鱼体受伤六、鲤白云病1病原体: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G-,短杆菌,单个或成对相连,极生多鞭毛,无牙孢。2流行情况:水温618,流行于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常与竖鳞病,水霉病并发,死亡率主达60%,当水温升至20 以上时,此病不治而愈,养在同池的草,鲢,鳙和鲫不发生此病3症状: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物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好似全身布满一片白云,尤以头部、背部及尾鳍处粘液更为稠密,故叫白云病。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鱼靠近网箱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鲤白云病4病理变化:剖开鱼腹,可见肝脏、肾脏充血。5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初诊,刮取体表粘液镜检6防治:1)选择优质健壮鱼种进箱,防止鱼体受伤。2)鱼种进箱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药浴3)网箱内遍洒福尔马林或新洁尔灭4)将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拌饲投喂,连喂6天。七、细菌性败血症1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斑点气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异育银鲫,鲫鱼,团头鲂,鲢和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流行时间:2月11月;不仅精养池,而且网箱,水库均可发病。流行地区广,发病时间长。3病症: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晴、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鲢鳙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腹水。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4病理变化:病鱼发生严重充血,出血,贫血和溶血。疾病早期轻度溶血,后期严重溶血,残存的红细胞多数肿大。5诊断:症状和流行初诊;病理变化诊断;免疫检测6防治1)综合预防2)治疗时先杀虫后杀菌,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第二天投喂药饲,连喂5天,下列2种药饲可任意选用1种A 鱼泰药饲:30g/kg鱼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吃食性鱼投鱼泰8号,滤食性鱼投鱼泰12号药饲。B 鱼暴平:0.12g/kg鱼天,制成药饲投喂3)第三天和第五天全池遍洒有效氯制剂杀菌4)第十天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以调水质。八、肠八、肠 炎炎 病病1 病原体: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otata f.intestinalis),属于弧菌科,G-,短杆状,极端单鞭毛,无芽孢,多数两个相连,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青鱼,鲤鱼也有少量发生,特别对一龄以上的草鱼危害严重,常与烂鳃和赤皮病并发,死亡率高达90%。流行季节主要为49月,流行水温为2530。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鱼肠道中含此菌0.5%,当条件恶劣,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大量繁殖,导致疾病暴发。肠肠 炎炎 病病3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腹部膨大,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打开病鱼的腹腔,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发红,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肠 炎 病1.4 病理变化: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进而上皮细胞的顶端及纹状缘受损,杯状细胞增加,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渗出的纤维样物质,后期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1.5 诊断:(1)肠壁(特别是后肠)充血发红,弹性差,无食物,有许多淡黄色粘液;(2)从肝、肾或血中可检出病原菌1.6防治:1)同细菌性烂鳃病;2)喂大蒜头:按1kg药饵含大蒜200g,把大蒜头捣碎添加,1次/1d,连续投喂3d;3)喂磺胺胍:day 1:100mg/Kg鱼天;day 26:50mg/Kg鱼天;4)呋喃唑酮:1030mg/Kg鱼天,连续6d每;5)鱼复康A型:2.5g/kg鱼天,每天用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d;6)地锦草:干地锦草,5g/kg鱼天,鲜地锦草25g/kg鱼天,煮汁或切碎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d;九、打印九、打印病病1.1 病原体: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细菌菌体短杆状,单个或两个连在一起,1.2 流行情况:条件致病菌,只有鱼病受伤才容易感染。此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主要危害鲢和鳙的鱼种、成鱼和亲鱼。消毒不彻底的老鱼塘,多发生此病。打印病1.3 症状:病症明显。病灶主要出现在 肛门附近的两侧,呈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周围充血发红,形状好象打了一个印章,因此叫“打印病”。发病初期,肛门两侧皮肤、肌肉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胞状,摸之有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发烂,严重时露出骨头和内脏。病鱼身体瘦弱,游动缓慢。病情严重时,陆续死亡。1.4 病理变化:皮肤充血发炎 打印病1.5 诊断:根据症状和流行初诊;镜检确诊1.6防治:1)同赤皮病2)外用药治疗时同细菌性烂鳃病外用药3)内服鱼泰12号药饲4)直接在病灶上涂抹1%高锰酸钾水溶液;5)亲鱼患打印病,每千克鱼注射5000单位金霉素或硫酸链霉素20毫克;6)用20毫克/升呋喃唑酮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7)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4天。1.1 病原体: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otata f.furunculus),属于弧菌科,G-,短杆状,0.50.611.4m,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有运动力,1.2 流行情况:条件致病菌中;主要危害草、青、鲤鱼,团头鲂,鲢鳙鱼少见;散在性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鱼类均为7cm以上的个体。1.3 症状:发病初期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红肿高出体表,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部位出血,充满脓汁并有体液渗出。十、疖疮病疖疮病1.5 诊断:根据症状诊断。与赤皮病区别 赤皮病常成片充血和脱鳞,无肿,且常与烂鳃和肠炎并发;与打印病区别打印病灶常在肛门附近两侧;疖疮病病灶常在背鳍基部两侧。粘孢子虫寄生体表隆起,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和充血,镜检病灶部位加以确诊1.6防治:同赤皮病预防:避免鱼体受伤。治疗:外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或用漂白粉食盐挂篓,同时口服磺胺噻唑:day 1:100mg/Kg鱼天;day 26:50mg/Kg鱼天。1.4 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的真皮已发生肿胀、变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坏死。十一、腐十一、腐鳍病鳍病 腐鳍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很多饲养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可感染此病,尤以泥鳅发病率最高。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 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腐鳍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鳍的边缘呈锯齿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腐损,最后仅剩鳍条软骨外露。防治方法:外部涂抹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选择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十二、链球十二、链球菌病菌病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危害鲑鳟鱼类、香鱼、银大麻哈鱼等。这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在一种鱼病,很可能是随从国外引进新的养殖对象时传入的。病鱼主要症状是鱼体变黑,眼球突出,鳃褪色。检查内脏可以看到肝脏肿大褪色,并出血,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胃肠积水。也可以用细菌学方法进一步诊断:取病鱼肝脏一小块,放在琼脂平板上,在25条件下,经24小进培养后,挑起少许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如细菌呈圆形,链球状排列,即可诊断为链球菌病。防治方法:1)病鱼池用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泼洒,每1立方米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和0.5-0.6克;2)磺胺甲基嘧啶:100200mg/Kg鱼天,连喂7d。3)土霉素:2080mg/Kg鱼天,连喂7d;4)盐酸强力霉素:5070mg/Kg鱼天,连续7d;5)红霉素或螺旋霉素:2550mg/Kg鱼天,连续7d。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引起,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对象极为广泛,主要危害我国南方养殖的鳗鲡,对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症状为病鱼的肝脏明显肿大,从外表上便可看到肝区部分的躯干部明显向外突出。体表先褪色,继而出血变红,鳞片脱落,溃疡,眼球突出等;脏器及肌肉有点状出血,严重者甚至出血坏死。十三、鳗弧菌病鳗弧菌病诊断:初诊 病灶部位刮取组织镜检;确诊 先用无菌操作取下一小块肝脏,在弧菌培养平板上,经在25的温度下24小时培养后,挑出少许进行细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呈弧形弯曲的细菌,即可确诊为弧菌病。防治:1)口服或注射弧菌疫苗2)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或三氯异氰尿酸(0.4-0.5g/m3),或漂粉精(0.5-0.6 g/m3),或优氯净(0.5-0.6 g/m3).3)磺胺甲基嘧啶:0.2g/Kg鱼天,连续5d 4)土霉素(金、四环素等):5080mg/Kg鱼天,连续5d.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相关知识

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常见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鱼类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三种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研究
探究草鱼病害防控方略: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疾病、肝胆综合症
春季淡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猪的细菌性疾病有哪些
鸡常见细菌性疾病及防治措施,
花鲈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内脏白点病

网址: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36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细菌性阴道病是什么
下一篇: 小麦纹枯病怎么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