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缩略词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消除成熟生物膜的策略
1.2.1 破坏细胞外聚合物
1.2.2 通过影响群体感应诱导生物膜分散
1.2.3 杀死生物膜内的持久性细菌
1.3 金属基纳米材料
1.3.1 氧化铁纳米颗粒
1.3.2 金纳米颗粒
1.3.3 银纳米颗粒
1.3.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4 聚合物光热抗菌策略
1.4.1 聚苯胺 (PANI)光热抗菌策略
1.4.2 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光热抗菌策略
1.4.3 聚多巴胺(PDA)光热抗菌策略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内容
1.6 本文的创新点
2 MPDA@ZIF-8/PES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理化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① 主要原料
② 主要仪器
2.3.1 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MPDA)合成及预先修饰
2.3.2 MPDA@ZIF-8 纳米颗粒的合成和 PES的加载
2.3.3 MPDA@ZIF-8纳米颗粒的物化性质表征
2.3.4 纳米颗粒的光热性能表征
2.3.5 测量 PES和锌离子的释放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2.4.2 PES 和 Zn 离子的释放行为
2.4.3 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光热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MPDA@ZIF-8/PES纳米颗粒体外抗菌性能评价
3.1 引言
3.2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①主要原料
②主要仪器
3.3.1 体外抗菌及抗生物膜性能评估
3.3.2 细胞相容性评估
3.4.1 MPDA@ZIF-8/PES纳米颗粒的体外抗菌作用
3.4.2 体外抗生物膜活性的评估
3.4.3 体外细胞毒性评估
3.5 本章小结
4 MPDA@ZIF-8/PES纳米颗粒体内抗菌和生物相容性评价
4.1 引言
4.2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①主要原料
②主要仪器
4.3.1 体外动物皮肤抗菌修复实验
4.3.2 体内抗菌分析
4.3.3 生物安全性评价
4.4.1 体内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
4.4.2 生物安全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和后续工作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相关知识
基于 BODIPY 的纳米颗粒用于针对耐药细菌感染的高效光热/气体协同疗法,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基于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细菌感染成像和治疗
pH和透明质酸酶响应性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东华大学王璐教授团队:基于序贯疗法的铜离子掺杂纳米纤维敷料用于高效对抗生物膜和促进伤口愈合
海南大学李萌婷、格里菲斯大学肖岚 CEJ:光激发多功能复合金纳米花温和光热/光动力/药物控释联合疗法促进感染性皮肤组织修复
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CACE系统与数据处理软件在化学动力学测试中的应用
具有抗氧化和光热抗菌活性的可注射水凝胶治疗感染创面的研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于口腔细菌鉴定的初步研究
花菁类光敏剂核酸纳米聚集体的构建及其用于升温介导的肿瘤积聚和渗透增效研究
网址: pH响应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用于细菌生物膜感染低温光热治疗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4447.html
上一篇: 近红外二区碳化聚合物点在细菌感染 |
下一篇: 自供电伤口贴片的制备及其在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