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木本植物低温胁迫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木本植物低温胁迫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木本植物低温胁迫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低温胁迫限制了许多野生植物和作物的地理分布,降低了生产率。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生存能力差别很大,来源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冷敏感植物在温度高于冰点的低温条件下会发生不可逆的伤害,而温带地区的植物能够承受极端的冰冻条件。近年来有关冷敏感植物和温带植物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特征,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取得了较快进展,从不同层次阐明了木本植物调节低温反应和抗冷(冻)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利用抗冷(冻)相关基因进行林木抗(冷)冻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冷敏感树木在1~10℃的低温胁迫下,会出现水分状况、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的紊乱,造成冷害甚至死亡。钙信号途径是低温应答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ABA通过ABA依赖的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参与植物胁迫响应基因的调节。低温响应转录调控分为CBF途径和非CBF途径。CBF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过程:植物细胞膜相关受体首先感知环境信号并传送到细胞核,通过Ca2+和MAPKs等感知和传导信号,诱导转录因子CBF的表达,从而激活冷响应基因的启动子,触发冷响应机制(基因激活),转录的mRNA被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这些基因产物参与改变膜质成分组成、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含量等生理过程,从而提高抗冷性。另外,CBF基因表达也受到上游一些转录因子的调节,包括钙离子信号途径和ICE1-CBF-寒冷响应途径。树木抗冷锻炼和抗冻锻炼的机制与代谢途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后者可能更复杂,因为它需要面对极端的低温和不正常的温度波动。抗冻锻炼期间低温诱导的抗冻蛋白具有较强的抑制冰晶重结晶的活性;脱水蛋白和胚胎后期丰富蛋白(LEA)通过渗透调节保护细胞;热休克蛋白(HSPs)调节蛋白质的折叠和运输,恢复钝化酶的活性;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早期光诱导蛋白参与高光胁迫适应过程,这些蛋白在树木抗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树木抗冷(冻)领域,未来应加强对控制抗冷(冻)生理变化的转录因子及关键功能基因的全面解析,深入探讨光、温度等环境信号诱导抗冻性形成机制,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阐明低温胁迫下重要蛋白质表达机制和功能,完整地揭示木本植物在低温逆境下的生存机制。


1290318664393818112

相关知识

高等植物成花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十字花科植物蜡质形成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
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制
多年生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制
棉花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冷机制初步研究
低温胁迫下6种木兰科植物的生理响应及抗寒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
杜鹃花属植物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网址: 木本植物低温胁迫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48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新食品原料功效汇总(一)
下一篇: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体内褪黑素信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