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四弟打来电话,要我去他家品尝“棉花坨”。
“棉花坨”也叫“棉花桃”,是家乡在农历二月花朝节前后的特制应时食品。
2002年《石灰窑区志》在民俗章节中记载:“农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也称花朝节。河口人有吃‘棉花桃’的习俗。用大米粉包内馅蒸(煮)熟,形似棉花桃,寓意年丰物博,棉花有好收成。”
农历二月,在春季的三个月中,正处当中,故称“仲春”,也称“仲阳”。整个二月,春回大地,百花含蕊。古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花朝节,又称“花神节”。在《熙朝乐事》中说:“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有些地区,有祭花神、举办花神庙会的习俗。
万物有灵。古人认为,花有花神;人们通过某种花的开放,感觉到当时节气的自然特征,将花赋予人格化,挑选出了十二月令代表花,并有了十二月“花令歌”的问世。
中华大地辽阔,花期有所不同。十二月令代表花神的版本较多。较为流行的“花令歌”是:正月梅花,二月杏;三月桃花,四牡丹;五月榴花,六月荷;七月蜀葵,八桂花;九月菊花,十芙蓉;冬月山茶,腊水仙。
十二月代表花的确立,十二花神也便应运而生。民间传说:正月梅花的花神是寿阳公主,二月杏花的花神是杨贵妃,三月桃花的花神是春秋时期的息夫人……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塞神舟会活动中,供奉在神舟上的12位“司花之神”,与上述十二月令代表花及花神完全相同。
西塞山东侧沿江一带的沙质土壤,适合种植棉花。历史上,当地百姓多有每年种植一季小麦、一季棉花的习惯。
在每年“热闹过花朝”的“百花节”中,当地百姓视棉花为百花中的一员。人们用一种不同的庆贺方式,去祈祷风调雨顺、棉花有个好的收成。
在“花朝节”期间,人们从田间采回胡葱、地菜,洗净后与发泡好了的米粉丝一并切细,炒熟之后作馅。将糯米、籼米适量搭配,磨成米粉,用水调和揉成粉团,内面包进备好的菜馅,做成棉花桃形状的米坨;放进蒸笼蒸熟,便成了一个个雪白的“棉花坨”。花朝节吃“棉花坨”,家乡一直盛行。人们自我调侃:越吃越发。在家乡,还有“要吃看元宵,要穿看花朝”的民间谚语。
随着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升温,二月“花朝节”这一充满诗意的传统节日,已成为民间春天的盛大节庆。从有关信息中得知,“3月以来,上海、杭州、济南、福州、武汉等地陆续举行‘花朝节’活动,铺展开一场场春天‘繁花’盛宴。”
咬一口家乡的“棉花坨”,备感亲切。一方水土积淀的民俗饮食,是最地道的味道。
相关知识
仲春二月,唯此花朝
农历中国 | 二月十二 · 花朝节
涨知识:二月初二花朝节
农历中国 二月十二 · 花朝节
“百花生日”历史悠久 二月到底哪天是花朝节?
传统节日里的中国丨仲春二月,唯此花朝
农历二月中旬是传统节日“花朝节”
农历二月花朝节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
二月花神是什么 花朝节有哪些节日习俗
农历二月“花朝节” 邂逅春天里的花事
网址: 二月花朝“棉花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6294.html
上一篇: 衡水冀州发展“菊花产业” 打造富 |
下一篇: 凌波仙子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