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五章 植物系统分类基础.

第五章 植物系统分类基础.

(classification):依据特定形态指标,按照不同的分类等级,对植物进行排列,每种植物处于特定位置。人为分类系统:根据实用性来分类表征分类系统:根据多个特征合总体相似性来分类,:(identification):决定植物名称、系统位置,依靠二歧检索表。(description):(nomenclature)符合世界通用精确的命名规则。分类学特点:动态性综合性系统性一、分类学思想的萌芽西方: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切奥弗拉斯特:植物学之父《植物历史》《植物成因》。最早认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东方:《诗经》:200多种植物《尔雅》:300种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神农本草经》(秦汉):最早的药学专著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二、本草学时期西方:16世纪欧洲本草学家:OutoBrunfels(1464-1534)JeromeBock(1469-1554)东方:中国早于西方唐朝:《新修本草》宋朝:《开宝本草》等元朝:《本草论》明朝:《本草纲目》:草、木、谷、果、菜。清朝:《本草纲目拾遗》等园林植物分类历史悠久三、近代植物分类学西方:(1)意大利植物学家凯萨宾诺,第一位现代植物学家(2)瑞典林奈(1707-1778)植物分类学之父《植物种志》:现代植物分类的起始点,主要学术贡献:;;;。四、现代植物分类学西方:达尔文(1809-1882)《物种起源》观点:生物进化、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对分类学影响:;,物种是一个或一些可变的群体。恩格勒()系统(1897)哈钦松()系统(1959)柯朗奎斯特()系统(1981)塔赫他间()系统(1980,1987)我国:起步较晚。钟观光、郑万钧第二节物种概念种: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性;能够产生遗传相似的后代;在自然界中占一定的分布区的无数个体总和。种为植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种群:在一个分布区内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属:分类学上把那些亲缘关系相近的种集合称为属。科:相近的属组合成科。目:相近的科组合成目。纲、亚纲、门、亚门。种以下单位:多指种内形态、自然分布等具有稳定的变异,但又不够成独立种的类群。亚种(Subspecies——Subssp或ssp.)变种(Varietas——var.):自然选择产生变型(Forma——f):环境变化产生栽培变型(Cultivarietas)品种:具有一定的适应区域;表现一定的经济形状及生物学特性的栽培个体总合。常用于农艺与园艺栽培植物上。品系(系列):那些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起源于共同祖先,尚不能确定为品种或性状相似的品种群。

第五章 植物系统分类基础.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梅花山土壤诊断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第五章花卉的应用.pptx
第五章西方插花艺术
第五章 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pdf
陆生软体动物的系统分类
第五章花卉的应用.ppt
花卉的实用分类与科学的系统分类各有何意义?
花卉的实用分类与科学的系统分类各有何意义?求解
中国主要禾本科植物花的基本类型与系统分类
第五章花卉繁殖

网址: 第五章 植物系统分类基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0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重庆鹅岭公园菊花展2024年展览
下一篇: 第七章 植物的系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