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 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素材,但是野外的植物活体难于收集、转运和保藏,其标本只是一时一地的形态,因而所含信息量有限,不能全面、整体地反应植物物种的全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研究长期积累保存在标本馆内的腊叶标本。因此,采集好的腊叶标本对以后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少量真正保存和注释良好的标本比量大但是质量差的标本更有价值。这就要求对植物标本制作的第一步---采集和压制进行合乎进行规范的操作。 采集和压制的器具剪切和挖掘工具:手剪(枝剪)、高枝剪、锯和撅铲(挖掘工具)等。 标本夹和标本纸:多用轻韧的木料制成,长约43厘米,宽约30厘米。常用宽约2.5-3厘米、厚
2、约5-7毫米的木条钉成,横向每隔4-5厘米一条,四周用较厚(约1.8厘米)木条钉实。通常用较软,吸水力较强的草纸来做标本纸。 烘干机/炉:用于加热干燥标本,有时可用电热器或家用的电吹风代替,也可使用火炭或煤油、汽油炉子等。 采集箱和采集袋:从前采集标本常用铁皮制的采集箱(桶),现已经被轻巧便携而实用的塑料袋所取代。其他标本采集和包装用品:小型塑料袋(暂存小草及柔弱植物)、广口塑料瓶(用于采集植物分离器官的液体保存)、小纸袋(装花果散件和植物碎片),标本夹绑带(耐火尼龙带)、长绳和玻璃扁绳等;手持放大镜、望远镜、海拔表和罗盘或GPS镊子、刀片等;光学照相机或/和数码照相机,胶卷或/和存储设备
3、;铅笔、碳素水笔、粗细不同的记号笔、米尺、标本野外记录本、标签(号牌)、日记本、空白纸张等;手提式计算机等。 此外,野外采集的准备工作还包括:1)准备野外普通常用药品,预防野外工作人员生病,或遭受意外伤害,如被蛇咬伤等、裹腿(上山防蛇、蚂蝗咬),此外,其他生活用品应根据需要而定;2)了解所去之处的地理(包括准备较大比例尺的地图或地形图)、地形、气候、交通、伙食、住宿条件乃至取得进入保护区采集标本的许可等情况;3)确定本次采集的目标和重点,包括标本需采集的份数。查找当地植物物种和群落的有关资料,并带上当地植物名录/植物志等分类参考书籍;4)如果采集实验学科材料,还应准备有关的药品及器皿,如干燥
4、叶片(DNA材料)的硅胶和固定解剖学材料的FAA固定液等。许多短命花易液化、破碎,应尽快采集,并立即压制或置于70%乙醇溶液中。 1. 如何进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基本要求采集完整的标本。繁殖器官(花和果)在被子植物的物种鉴定中很重要,标本采集必须具备花或果的材料,或两者都有。 2. 标本大小以每份标本长度不超过40厘米为宜。株高40厘米以下的草本整株采集;更矮小的草本则采集数株,以采集物布满整张台纸为益;更高者需要折叠全株或选取代表性的上、中、下三段作同号一份标本。木本植物选有花和/或果的枝条(图4),有多型叶时要收齐不同形态的叶片。 3. 每株植物标本应至少采集2-3份。下列情况应考虑采
5、集复份(3-5份)标本:当标本采集地为采集空白/薄弱地区时,当采集的标本是用于交换时,当多份标本才能表现物种的全部特征时,当遇到珍稀和重要经济植物时。 4. 调查植物土名和用途,注意观察植物本身的性状和其生长环境,以充实植物资源数据。不采集或尽量少采集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利用植物。 5. 采集木本植物时,应注意记录植株全形,如山楂、皂荚的大树基部有枝刺等特征;采集草本植物时,应注意一年生、多年生、土生、附生、石生、常绿、冬枯等习性特征;采集水生植物时,应注意其异型叶的特征;注意观察花的颜色和气味。 1. 植物标本的采集技术一般植物的采集 选择长约35厘米左右的二年生
6、、有花或/和有果,且生长正常的枝条进行采集。并做适当的修剪,使之便于干燥并能被装订在一张台纸上。 木本植物一般不需要挖掘根部和剥取树皮,但对于形态比较特殊(如桦木属)或有特殊经济价值的种类,可收集一些附于标本上。 采集木本植物时,应当用枝剪或高枝剪剪取(图5,6),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树木等,尤应注意。对于落叶木本植物,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采集冬芽和叶花齐全(先花后叶或先叶后花)的材料。一份完整的落叶木本植物标本应包括冬芽时期、花期和果期三个不同时期的枝条。雌雄异株的植物除花外,其他器官亦有区别,必须采集雌、雄不同株上的花果和各时期的叶、冬芽等,这样的标本具有更
7、丰富的信息,对全面研究物种的形态和分类更为有用。对矮小草本,要整株植物连根采集;对匍匐草本、藤本,注意主根和不定根,匍匐枝过长时,也可分段采集;具地下茎的草本,要尽可能挖取地下茎部分。 高达1米以上的高大草本,采集时最好也连根挖出。干燥时可将植物体折成"V”形、"N”形或"W"形,让其合乎标本装订到台纸上的要求。也可将植物切成分别带有花果、叶和根的三段压制,然后三者合订为一份标本装订。 大型叶植物,它们的叶子和花序均很大,采集标本时可采一部分或分段采集,以同一株上的幼小叶加上花果组成一份标本(同时标明叶实际大小);或把叶、叶柄各自分段取其一部分,再配花果组成一份标本。当花序较大时,可把其他
8、的小花序剪掉,留下一个小花序(同时标明花序实际大小),但要注意必须带上苞片和小苞片。 某些花容易萎蔫和脱落的植物,压制时又会粘在衬纸上而易被损坏,可先将花器官单独贴在餐巾纸/手纸上,在花尚未全干之前不要将其打开。多余的花可置于装有固定液的塑料瓶中保存,瓶子内的液体要完全装满,因为气泡会损坏脆弱的材料。 对于像菟丝子、列当这样的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录寄主的名称。 2. 水生植物的采集采集水生植物要保证植物的完整,并去掉表面的污物和水分,充分展平。 除花序外,沉水植物全部都浸没在水中,这些植物多柔软而脆弱,可以用竹竿采取全株。植物离开水面,枝叶即彼此粘帖折叠,失去原来的形态,并
9、且难于干燥,易生霉。因此,要把取出水的植物立即用塑胶袋或纱布、毛巾包好,带回后立即将其放在水盆或水桶中,以水泡之。等到植物的枝叶展开成原来的形态时,将台纸放在浮水的标本下,轻轻将它托出(图7),放在干燥的吸水纸内压制。对这类标本,一是所放吸水纸要厚,二是换纸频率要高。最初几天,最好每天换3-4次标本纸,直到植物体表面的水分被大体上吸尽为止。 在采集沉水植物时,对花更需加以注意,要知道花的生长习性。这样才能采到具备花果的标本。挺水植物的根部固定着生在水底泥土中,整个植物体分别处于土壤、水和空气三种不同的环境之中,这类植物质地较硬,体型高大,只要把各部分别采全即可。 3. 肉质或多汁植物的采集
10、 应将其纵切或横切,有时需将其内部的组织挖出,还要考虑是否将一半的材料浸泡在保存液中保存。 在野外干燥时,要在切开的茎表面洒大量食盐,用盐包裹的材料应置于夹有多层报纸的标本夹中,24小时后要把浸有盐水的报纸移去,或者用开水将材料烫死,然后放置在薄纸板-铝板的三明治层中烘干。 鳞茎或球茎及肉质直根植物应小心将其从地下挖出,去土,但不要剥掉鳞茎皮。小鳞茎或球茎可纵向切开,大的则应切成片状。然后把这些器官杀死(与肉质或多汁植物处理方法相同),否则它们在压制过程中会仍然存活,影响标本压制的质量。 4. 竹类植物的采集 采集时,应将秆、竹箨、小枝及竹叶、地下茎各部分收集齐全(图8)。竹子开花很
11、罕见,因为它通常一生只开花一次,开花结果后即死亡。竹子平常都进行无性繁殖,依据营养体的特征来进行分类。采集时,应把包括秆、竹箨、小枝及竹叶、地下茎等各部分收集齐全。地下茎应小心挖取,并注意它的分枝情况,因为在鉴定时要以此为依据,如箭竹属的地下茎为复轴混生,而玉山竹属则是合轴型的。 标本数据记录和标本编号 记录植物标本干燥后观察不到的鉴别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要求记录准确、简要、完整。标本野外采集记录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以下各项(表1)。 基本记录:产地(包括国家、省、县、乡和经纬度),生境(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海拔,习性,采集人及采集号,日期(年,月,日)。 完整记录:除上述基本记录内容外
12、,还应记载植物干制后易失去的特征,如花颜色、形状、气味等,加上生态因子(岩石,土壤Ph值等),土名,用途和其他附属项目(如标本份数,是否有活株,细胞学材料,DNA材料等)。认真填写野外记录各数据项。要填足基本数据项,包括海拔和经纬度等,切忌用”同上”之类省略写法,以免丢失数据,并用铅笔或永久炭素水笔登记。 在野外采集时,就要给标本编上采集号,也可把标本带回室内再做编号。编号可写成号牌挂在标本上,也可以直接写在夹有标本的报纸上,但要注意别让内部标本脱落。无论那种方式,均要确认号牌上的采集人及采集号与标本野外采集记录中的记载一致。 采集号以人名和有效数字共同组成,每一采集号应是某个采集人的独立
13、流水号,应从1开始连续采集。以年份的编码或以采集地的编码可能对某一采集人有用,但这种编号易被其他植物学家在引证标本时所误解。 植物标本野外采集记录采集人及采集号采集日期采集地 生境 海拔 经度 纬度 株高 胸径 树皮 叶 花 果实 土名 (俗名) 科名 学名用途附记 中名 表1 植物标本野外采集记录数据项 对于那些已切开的植物,要用标签明确标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顺序。原则上同一植株上的标本编一号,当一份标本较大,分割成多段后,每段也要给予辅助编号,采用从基部向上部的次序编号,若1286号的
14、分为3段,分别是1286a,1286b,1286c。 标本压制和干燥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含有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标本压制干燥前的预整理 标本应置于衬纸或报纸中,最好在标本夹里压上一段时间后进行摆放整理。标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项如下: 1)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 2)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进行观察鉴定时能见到植物体两面的构造。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但要保留叶柄以表明叶片的着生方
15、式和着生位置,注意花果部分不要重叠)3)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4)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5)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整理干净后再压制。 6)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7)若有额外采集的果实,有些应纵向剖开,有些横向切开;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压制换纸和干燥 把整理后的植物标本置于放有吸水纸的一扇标本夹板上,然后,在标本上放置2〜3张干燥的吸水纸。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压制时应注意植
16、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 当标本重叠到一定高度时,在最上面放5〜10张吸水纸,把另扇标本夹板放在上面,进行对角线捆扎,捆扎后应使绳索在夹板正面呈[X]形。这一步骤的要求是要绑紧,绑紧才会压平,标本夹四角应大致水平,防止高低不均。目的是使标本迅速干燥并且突出展示特征。该步骤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千万不可马虎,否则就历尽千辛万苦而难免前功尽弃。 为使它能迅速干燥,在最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每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含水量高或者过大过厚的标本,更要勤换纸。一般标本纸换到8-10次时,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
17、为止。这时,可以将已干标本取出另放,未干者继续换纸。 换纸时,用干燥的吸水纸垫在下面,把标本从湿纸上取出轻轻置于干燥纸上,换完后仍按照上述方法捆扎好,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上述的标本干燥法称之为自然干燥法,这种方法能使标本达到最自然的干燥效果,压制的标本颜色逼真,但该方法费工耗时,在大规模采集标本及有火力/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多采用人工热源干燥法来干燥标本。 人工热源干燥法的标本整理及压制规程同自然干燥法,但标本一般是放置在报纸内,1至数份报纸之间由瓦楞纸或瓦楞铁隔开,够一定数量后用耐火捆带
18、捆好,放置于热源上烘烤(图12)。另外,该方法标本压制后的换纸和后续整理较少,故需做好首次压制时的修整。标本干燥过程中要变换标本夹方向若干次,使标本受热均匀。烘干时,应扎紧标本夹,标本夹过松可能会导致标本过度的扭曲或枯萎。一天至少检查标本烘干状况两次,必要时可更换报纸。第一次换纸时,可重新整理标本以达到最佳效果,其中花部要重点整理。同期采集的标本有时不能以同一速度干燥,已烘干的标本应马上拿开,换下的纸晾干后可继续使用。标本完全干燥一般约需10余小时至1-2天。 如果采集标本地区湿度较大或缺少干燥设备,不能及时将标本干燥,可以采用湿法采集(施韦因富思法)。 将标本装在聚乙烯塑料袋中,洒上60
19、-80%的工业酒精,密封袋口。这样可以将标本保存很长时间,等标本带回到实验室内再进行干燥。这样做可以使标本不会发霉,并且在野外可以节省时间采集更多的标本,缺点是标本干燥后会变色。 特殊类型植物的压制1.多汁植物的干燥处埋有些植物,营养器官肉质而肥厚。直接压制,长时间内不能干燥,而且它自己还会继续生长。对这类植物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 1)把花和叶以常规法压好,将肥厚部分挂上与压制标本相同的号牌,置于通风干燥处或日光下,让其迅速失水死亡,待干瘪柔软后再放入标本纸中与同号标本一起压制。或把肥大器官置于盐水中渍泡几分钟,让其失去一部分水分后,以清水洗净晾干,再压制。但应注意,不能让花、叶萎蔫。
20、2)将植物的肉质器官投入沸水中几分钟,待其死亡后,晾干,再以常规法压制。但不能将整株植物投入沸水中,以防止叶、花或果等部分收缩变形。葱、蒜等植物的鳞茎或球茎可用此法。 3)把植物体(除花、果部分外)浸泡在2-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市售的福尔马林含37-40%甲醛,用时稀释成含甲醛2-4%即可)或10-20%的酒精溶液中,杀死细胞后取出再压制。如秋海棠、落地生根等植物可采用此法。 4)对于像石蒜属、天南星属、百合属等具肥大肉质地下茎的植物,可以用小刀将其划割成2-4瓣,用沸水淋烫,让外部细胞死亡。淋烫后将容器斜放,让地下茎上的水逐渐流干,然后移置于吸水纸上,小心地用力压出水分,再用一般的干燥
21、程序处理压制。菊芋类特别肥大的块茎,也可以先削去肥厚块茎的一半,并挖掉内面肉质部分,这样压制就容易平整和干燥。 5)有些植物有硕大的果实,则分别作横切和纵切,各取一横切片和纵切片,作为果实的代表进行压制。但应详细地把果实的大小、形状、形态及颜色特征等记载下来,有条件的可以拍摄照片附上。 2. 其他一些植物体的干燥处理 豆科中的某些植物,大戟属中的某些植物,松柏类植物在进行标本压制时,其叶片会逐渐脱落,最后仅剩下光秃秃的枝条。这类植物的标本可采用沸水浸烫或用75%酒精喷雾等方法处理。 含羞草属、合欢属等植物,其叶片在采集后不久就会自动卷合,压制时无法展平,这类植物应在野外采集后立即压制。
22、如叶片已卷合萎缩,可以将叶片浸在温水中,等叶片重新展开时,再取出叶片去掉水分进行压制,压制时应注意将叶片逐个摊平展开,否则压制出的标本会不美观。 有些植物,如皂角的茎和枝上往往有单生或分枝的粗刺,压制时常会把吸水纸刺破,很难压平。对于这类植物,可以先将刺的类型、着生方式、形状等特征记录下来,并绘上简单的草图,也可以附上照片。然后用两块平滑的木板,把标本夹在中间,轻压,使刺的各部与植物体成一平面,再用常规方法压制。对于一些较小的刺,只要不影响压制和上台纸,则不必如此处理,但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扎伤手指。标本装订 获得高质量标本的关键是采集,但是装订过程也同样很重要,只有经过科学方法装订出来的标
23、本才能充分发挥其研究素材的作用,同时也达到既便于保存,又美观的效果。 标本装订技术的总体要求是: 1)展示标本--让人最大程度地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2)固定标本--通过胶粘或线缝牢固地将标本固定在台纸或卡片上,但同时允许从标本上取小部分进行详细的研究。 装订所需材料装订台纸 为8开(A3)大小的硬纸板,撑托标本用。欧美各国大标本馆的台纸多为非酸性,以防日后泛黄变色。 台纸的尺寸大致差不多,如美国的标本馆常常为42X29厘米,欧洲的标本馆为42X26厘米,我国一般用8开(A3)大小的台纸。应该在台纸上加盖标本馆图章/单位缩写及台纸号码,以资区别。 折叠纸袋 粘贴在装订台纸上,
24、用于放置标本上掉下或有意剪下的碎片或其他细小部分,或微小的标本,以资保护标本和方便后人观察之用。要求纸袋在折叠粘贴在台纸上之后,打开时仍能保持平伸状态,折合时能保持封闭状态,而不至于让细小部分如种子从底部角落散出。标本胶粘剂用于粘贴标本、标签、照片和折叠纸袋等;常用的类型有:淀粉浆糊、聚乙酸乙烯酯、甲基纤维素、羧甲基钠纤维素;其他的还有:乳胶(水溶性)、阿切尔塑料胶、明胶或动物胶、树胶等。纸带 纸带是用来将标本绑扎在台纸上;也可遮盖台纸背面缝扎标本时所留下的针脚痕迹,还可以装订花的解剖标本;一般可使用薄厚适中,有一定柔韧性的白纸,沿着纸的经线方向剪成条状,不过这种纸张必须是无酸的。细线 用
25、于把整个或部分标本绑扎在装订台纸上,特别是用来加固粗大枝条和较大的果实等。国外一般使用的那种光亮结实、不经漂白的亚麻线。国内由于条件的限制,可使用表面光滑,有一定强度和柔韧性的棉线。 标签及书写墨水与铅笔 标签大小一般采用约6.5*2.5cm的规格。标签纸张要求薄而柔韧,非酸性纸。 登记时要用炭素墨水笔。铅笔应采用软硬适度的铅芯,如HB、B或F。避免使用圆珠笔,以防褪色。 模式标签是用于贴在模式标本上的标签1)标签大小一般用带红色边框,红色字体印制;标签规格,3.5*2.0cm。 主模式HOLOTYPE等模式ISOTYPE选模式LECTOTYPE新模式NEOTYPE模式标签2)标签纸
26、张:要薄而且柔韧,非酸性纸。 3)登记:要用永久炭素墨水笔,可标注主模式holotype、等模式isotype、选模式lectotype或新模式Neotype等标本装订基本技术 标本在送去装订前必须经过研究人员或有经验技术人员检查和准备,以保证装订标本的前期质量,主要目的是确保标本本身质量,包括去掉枯叶和根部泥土,剪下多余叶片或花果放置纸袋中,以及检查有无采集标签、鉴定标签和标签是否写对、放对。 装订分子排列和展示 标本在开始装订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台纸上布置好标本、纸袋及标签的位置,力求以最佳排列方式展示标本尽可能多的特征,而且要求美观并方便查阅. 1. 标签野外记录标签一般贴在台
27、纸的左上角或右下角;鉴定标签(定名签)一般贴在台纸的右下角,或下方其他空白地方;取材标签可贴在任何空白地方;模式标签一般贴在台纸的下方,靠近鉴定标签。在标签之上最好能留出位置以便将来贴鉴定签。如不可能将标签贴在台纸的右下角,可将标签贴在台纸的其它地方,很大的标签可折好放入纸袋。 2. 纸袋选择大小合适的纸袋来存放标本的松散部分。一般将纸袋放在台纸的右边,与属夹的开口侧一致,避免放在左边时增加属夹的额外厚度而导致标本的损坏。放小种子之类物品的透明袋必须不封口放在纸袋中。如有足够的花,可放一些在纸袋里以便于研究。 3. 小号牌小号牌是有采集号的标签,通常用线拴在标本上(或有时是拴在标本上的纸条
28、)。小号牌必须与标本一起保存,小号牌可以贴在台纸主标签的旁边,人名和采集号朝上,如不妨碍标本的其它部分,亦可挂在标本上。 标本标本是装订的主要目的及对象,它在台纸上安排标本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最好的一面以展示尽可能多的特征(图2);2)剪去多余叶子显示隐藏的花和果(应注意保留叶柄)(图3);3)展示叶子的两面,如需要时可摘下并翻转一片叶子或放入纸袋(图4);如果仅有一片大叶子,切下一部分翻过来贴在台纸上或放入纸袋;7)如果在台纸上装订一株以上的植物,则保持全部向上,并将最大最重的标本放在底部,以防移动时台纸弯曲;8)微小植物:如果数量多,在台纸上放少许,但大多数要放在纸袋里;如果仅有少
29、许,则全部放入纸袋;9)许多较大的标本最好是按对角线放置。这样与纵向放置相比可放得更长更宽,并可避免部分标本被标签遮住;10)过长的标本可顶端向上或基部向下折叠以适合台纸的要求;11)如果标本只有一朵大花,且该花不能粘贴,则需在其上放一用透明纸做的“窗口”加以保护(图5)。 该窗口仅在外侧封住,以便能将其折回对花及花在标本上的附着点进行检查;12)具有易于破碎的花序的标本(如禾本科)需将整份标本放在未封口透明封袋中加以保护。装订方法有纸条固定法,线订法,胶粘法三种。 纸条固定法将韧性较强的纸条横跨在植物标本需固定的部位,然后再将纸条固定在台纸上,以达到固定植物标本的目的。操作时将台纸置于软
30、木板或厚软纸板上,取标本放于台纸中央合适位置,然后在标本的中部沿主枝的两侧,分别用刀划透台纸成为约宽3~4mnm勺小口(口的大小与纸条的宽窄一致,以纸刚能穿过为度)后用小尖头镊子分别夹住纸条的两端,让其穿过小口。再用右手压住标本穿纸的位置,左手将标本连同台纸一起反转背面朝上,轻轻地拉紧纸条的两端,这时纸条就把标本紧捆在台纸上了。然后分别把各端纸条向相对的方向用胶液牢牢横粘在台纸的背面,在标本主干或果实上可以如此反复用纸条固定。对一些小枝和某些叶背面涂以少量胶液,让它们粘贴在台纸上即可。至于每份标本上需要穿多少纸条,当然视标本的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要使标本牢固地粘贴在台纸上。这种方法对于草本植物
31、和木本植物的小枝尤为适用,但要注意:一是所用的纸条应为韧性较大的,且与台纸颜色相同。二是纸条应固定于标本的合适位置处,否则标本就会上下滑动。三是切口不能离标本过远或过近,否则纸就压不牢标本。四是操作时动作要轻,提防折断小枝、叶或花果。 目前,有人以透明胶带代替纸条使用,它的特点是透明,不用涂胶,有很强的韧性等优点,但不能长期保存,易于脱落。 用上述方法装订的标本,因为不是将它直接粘贴在台纸上,所以当需要换台纸时,将纸条划断即可。 1. 线订法这是用线代替纸条而将标本缚在台纸上的一种装订方法。其操作方法是用缝针和线将标本各主枝、小枝处分别缚在台纸上。每缝一针打一结,结要求牢而小,勿多针串线
32、,因为线条和线结很容易磨损、牵挂置在下方的标本。为了减少对其他标本的损伤,可以将线条和结用纸片贴没,或者在每份标本的正面,于台纸的边缘粘贴一张与台纸同形的透明玻璃纸,也可起到保护的作用,但其价格较高,是否采用可以根据情况决定。 对于有些较大的叶片,如芭蕉叶、棕榈叶等,可以在中脉两侧,用小刀切口后,用纸条将其固定于台纸上。 这种装订方法较方便,装订的标本也很牢固,特别适用于装订木本植物和比较粗壮高大的草本植物。 2. 胶粘法把配好的胶液用软刷或软毛笔涂于平滑而又略大于标本的玻璃板上,后取标本以背面放于涂有胶液的玻璃板上,轻轻压一压各部,使其与胶均匀接触。然后小心地取下标本,移到台纸上平铺在
33、合适的地方意按上述要求留出左上角和右下角,其标签粘贴时,边缘应与台纸相齐)。然后将贴好的标本(即连同台纸一起)放入两张干净的吸水纸或旧报纸之间,轻轻加压,使标本牢固地粘在台纸上,干后取出即可。 对于某些粗壮的木本枝条、高大的草本、硕大的果实,为防止脱落,可用缝针穿上白线在标本中部或其他关键地方,将标本缝牢,固定于台纸上。对于在压制或消毒时所脱落的枝、叶、花、果或种子,可将其装入用白纸或硫酸纸叠成的小袋中,粘贴于台纸的右下角,也可用软刷或毛笔直接将胶液涂于附件的背部,将其粘贴在标本的原来位置,用同上面一样的方法用线加固。在操作过程中,涂胶量要掌握好,胶液过多标本不美观,若太少,标本又粘不牢,以
34、上还需操作者逐步摸索,灵活掌握。胶粘法速度快,适合于装订大量标本时的需要,但其材料大多被粘死粘牢不便被用于观察,建议标本装订量少的单位不要采用此法。 1. 现在的做法常常是把纸条固定法或线订法与胶粘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满足不同对象的装订需求。如对枝条用胶粘,叶用纸条,球果和根状茎则用线缝。标本胶粘装订的程序为“布置标本-粘胶-干燥-订线”。一些其他类型标本的装订盒式标本(大果材料) 较大的不能装订在标本馆台纸上的物品,主要是果实,也包括部分茎、树皮、花序或根和块茎等,可将其干燥后,与资料标签一起放在配有紧密盖子的不同规格的盒子中保存。 2.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标本可能吸收水溶性胶中的水分
35、而变形,使得标本不可管理和难于装订。基于这种原因,装订精致易碎的水生植物标本要用乳胶,但也会发生褪色。 装订水生植物标本须采用下列方法: 1 )在装订台纸上小心排列标本。 2 )盖上一张蜡纸。 3 )在不干扰标本的情况下,将台纸+标本+蜡纸翻转以使蜡纸在底部。 4 )移开装订台纸,在标本所占的区域涂胶。 5 )将装订台纸的涂胶面朝下放下。 6)将整堆翻转。 7)通过蜡纸压标本以保证标本与胶接触。小心移去蜡纸。某些部位需要额外涂胶。装订好的标本可以和蜡纸、报纸及沙袋间隔堆在一起,以压平标本。 1. 注意事项在台纸上,必须注意号码的设计和位置应避免和采集号相混淆(文献中经常出现类
36、似的号码引证错误)有条件的标本馆可在标本入库时用计算机建档,并在台纸上贴上条形码作为台纸号码,这对建立标本计算机化管理很有帮助。 2. 一般情况下要先考虑标签的位置,但标签要最后贴。在国外,主标签(野外采集记录标签)一般是贴在台纸右下角(图2),他们认为这样当放在向左打开的属夹里时,标签比较容易阅读,但在国内一般是贴放在台纸左上方。 3. 如果标本质量很差或仅有营养体,考虑是保存还是丢弃(征求高级研究人员的意见)。一般的规则是,装订入库标本必需有花果材料,至少有其中之一,仅仅为营养体的标本(叶枝标本)只有在本地首次采到等少数情况下才予保留和装订。 4. 镊子用来处理易碎材料和转移零碎材料
37、到合适的纸袋里,亦可用小硬纸片来移动这些精致易碎的部分。标本上落下的精致易碎的部分必须放在纸袋中。纸袋必须用铅笔标上采集号码,装订标本时用回形针别在台纸上,以防失落。 5. 如有浸泡、果实、木材或图片材料,需作好交互参考,用橡皮章盖上或写上红色的“见液浸标本”、“见腊叶标本”等标记,在辅助材料上附一份数据(至少是基本数据)。如果在标本上还有大的果实,可取下转移到果实标本收藏处,可能的话先复印标本以表现所在位置和着生方式,若不能复印则记下有关数据。 利用检索表鉴定植物 装订好的标本必须鉴定,给出该种植物所属的科学名(即拉丁名)和中文名,如果暂时不能准确定名,至少应定到属或科。通过鉴定标本能
38、更好地认识植物,也便于标本入库排列和其他人查阅使用及引证。在我国,传统上的做法是标本装订入库后才鉴定。但我们建议标本最好在装订前进行鉴定,因为未装订的标本更容易置于解剖镜下从两面进行检查和摘取花或果进行解剖,这样鉴定效果会更好。 1 鉴定植物所需器具手持放大镜(5-15倍为宜):用于观察植物表面。 2 解剖镜和体视显微镜:大倍数观察植物体各部分较细微的性状,有条件者可配备带照相设备,与计算机联用者最佳。 3 其他:解剖针、手术剪、刀片、尖头镊子、培养皿、胶水、裁纸刀、20cm长的尺子等。鉴定的一般程序 被子植物标本鉴定大致包括标本初步鉴定、查对/参考植物志及核对标本室标本三种方法或阶段
39、,三者常交互使用。 第一步,标本的初步鉴定是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解剖镜,依据标本的突出特征尤其是花及果实性状进行的定名活动。鉴定全国性标本科属名称时所查用的检索表为《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79,科学出版社)等工具书,区域性、地方性植物用当地的植物志和检索表鉴定则较为容易,地方性植物志(如省级植物志)种类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国外来的植物可用J.赫钦生著(洪涛译)的《世界有花植物分科检索表》进行分科。分类中所用名词术语建议以《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书中附录“植物分类学上常用术语解释”和王宇飞等译(2001)《图解植物学词典》为准。第二步是鉴定种名。所参考的文献
40、为标本产地的地区性植物志,或《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中国高等植物》;第三步是与标本馆中正确/权威鉴定的标本进行核对,由此得出正确的标本鉴定名称。 如果其它研究机构或个人需要鉴定名单,或课题研究需要时,植物名称应按采集人名字和号码顺序排列,如果该批标本为多位专家鉴定,标签上字迹不清,可参考下列文献校正其拼写: 1)科名、属名和种名均参考国家权威著作《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和《中国高等植物》(最新出版卷册)上的名称。 2)定名人的正确缩写可参考Brummirr&Powell的《AuthorsofPlantNames》(1992)及傅立国等人编《中国
41、植物标本馆索引》(1993)。 鉴定名单字迹要清晰,最好是用计算机打印。鉴定名单必须留一份归档于标本馆中备查,妥善保存。这份鉴定名单对于将来制订考察路线或编写名录都是极其有用的。 利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检索表的类型 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的钥匙,所以叫Key。它可以提供一种有用的简便方法,通过相关联性状和分组来分辩植物。利用检索表首先是要准确掌握标本的特征,这需要依靠不断的练习和体会。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掌握植物形态描述术语含义,并仔细分析和正确理解植物的特征,那么利用检索表来鉴定植物就不会很困难。检索表有下列三种类型: 概要型这种检索表作为标题贯穿整个描述。通常提出不止一个选择,并且经常不止一个
42、种(种的检索表)被列在最后的标题下边。这种类型现在很少用了,只有一些老的植物学书籍上用这种检索表,因此这里就不在举例了。 平行检索表(Bracket)。在这种检索表里,两个选择总是在一起的,下面是一个例子: 红花,,,,,,,,,,,,,,,,,,,,,,,,,,..,2蓝花,,,,,,,,,,,,,,,,,,,,,,.,,,,.,5单叶,,,,,,,,,,,,,,,,,,,,,,,,,.3J■II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v复叶,,,,,,,,,,,,,,,,,,,,,,.,,,,4J"—I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1花瓣4个
43、,,,,,,,,,,,,,,,,,,,,,,,种1花瓣5个,,,,,,,,,,,,,,,,,,,,,,,种2小叶5个,,,,,,,,,,,,,,,,,,,,..,,.种3小叶9—11个,,,,,,,,,,,,,,,,,,.,,..种4花无柄,,,,,,,,,,,,,,,,,,,,,..,,,种5花有柄,,,,,,,,,,,,,,,,,,,,,,.,,,6总状花序,,,,,,,,,,,,,,,,,,,,..,,种6圆锥花序,,,,,,,,,,,,,,,,,,,,.,,.种7平行检索表可以节省空间并便于打印。然而它不能如同缩进检索表那样用明确的方式来简述每组特征。 缩进检索表(IndentedK
44、ey)。这里每个组都被描述,并且把每组新的性状用缩进的方式分开来组织在一起。在例子中,给出的每组性状具有相同的数字用以帮助定位相反的性状。可以通过比较分类性状存在的内容差异发现相对立的性状。下面给出的检索表是同一种植物,前面曾用平行检索表处理过。 4. 红花单叶花瓣4个,,,,,,,,,,,,,,,,,,,,花瓣5个,,,,,,,,,,,,,,,,,,.,,复叶小叶5个,,,,,,,,,,,,,,,,,,,,小叶9—11个,,,,,,,,,,,,,,,・■-JIv・・I1.蓝花 种1种2种3种4 花无柄,,,,,,,,,,,, 花有柄总状花序,,,,,,,,,圆锥花序,,,,,,,,,
45、缩进检索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索表,一般的植物志、鉴别手册和分类专著都采用它,如《中国植物志》 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FLORAOFCHINA、《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等等。利用检索表可能遇到的困难检索表是以植物最普通的特征来编写的,检索表中所列的特征在你的标本中可能并没有。例如,有些植物是以花和果作为分类依据的,如果你的标本中没有花和果,就不能准确鉴定。 在不同的书籍中,有些术语的确切含义可能不同。当用于不同的类群时,某些术语的意思可能会稍微发生变化。“植物体高”在描述卷耳属(Stellaria)时,指的是几个厘米高,而在描述桦属(Betula)时,可能就是指几米高了,同样毛茛
46、科中“大花”的尺寸可能和蔷薇科中“小花”的一样。纠正的方法当然是理解你的手册上具体的衡量标准。那些特殊的标本可能会超过或低于所给图像的尺寸标准。 检索表可能会由于编著者的失误而在某些地方含糊不清或出现错误,或者你的植物可能是很罕见,在手头上的植物志等书籍出版的时候,作者还不能理解它,或者你的植物是外来种,不在该书检索表覆盖的范围。如果怀疑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弥补的方法是你不把它定成书中检索表的植物,而把它作为临近的属种,或找来合用的书籍检索表或把标本送给一些权威的植物学家检查。 4.如果你的书籍上有植物的照片或图版,可以用它来验证你的鉴定。由于一些不同种特征不能在图中表示出来,所以不可能通
47、过翻看这些图来鉴定植物。记住图只某个种的特例,而各个种的结构却不是这样。 在说明变化范围的时候,好的描述比图片准确。检索表和描述应该是决定性的因素。有时候图会起到误导的作用。 5.检索表的字体很小,很容易造成遗漏了一行字而错过了重要的一步。弥补的方法要是从容的看检索表,有时候,检索表的另一支相隔很远也容易导致串行出错,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及《中国植物志》中具有几百个种的大属的检索表。 6.在遇到疑难查不下去或查出明显错误的类群时,要学会权衡和评估重要的的特征。通常花的结构特征比植物体的营养结构特征重要。 7.有时候通过引用所记录的生境描述来检查你的决定正确与否。生境是植物生长的
48、局部条件。如果描述的最后说,植物的生境是湿土、池塘和沼泽边,而你的植物来自于干燥的山顶,你就要对你所做的鉴定进行怀疑了。 使用检索表的一些建议获得对检索表熟练运用的方法是不断的练习。甚至当工作占用了你白天的时间,你也常要在晚上花一些时间检查你白天看过的植物。几乎任何一种鉴定植物的技巧都很容易变得“迟钝”。一个有经验的植物学家会用一些窍门来帮助他规避检索表中的一些困难。下面列出的就是这些窍门。 1.在开始检索之前,用普通的方法先仔细查看整个植物,大致掌握该植物的总体特征。这种办法有助于你在随后使用检索表时碰到的每一个特征。 2.从书本上了解该类植物的特征描述。例如,当你在拿到一个科的检索表
49、的时候,在你进行下去之前你可以从容的读一遍科的描述。这可以在稍后节省你大量的来回翻看的时间。 3.遇到有怀疑的植物时,按两条路都走走。在错误的路上,检索表常在一开始就说明完全错了。例如,你可能看到一个地方只有“红花”和“黄花”两种选择,如果你的植物是蓝色的花,你可能得出结论,你尝试了一条错误的路。或者你可以把植物追踪到特定的种,并且可以参考种的描述发现它并不适合。但是在正确的路上时,检索表开始就是对的并且种的描述也很好的适合。 植物名称 植物只有具备了名称才能进行交流。一切名称都具有这样的意义。在提到一种植物或一类植物时,我们总希望使用一个名称,而避免使用一些描述性的词组,比如说:“今天
50、我在植物园里见到了一些牵牛花”显然要比下面的说法方便明了:“今天,在植物园里,我见到了一些爬在篱笆上长有许多蓝色的、伸长的喇叭花和心形叶的植物。” 一个名称必须是完整、清楚明确且与众不同,要有利于讨论和描述同一植物,这样的名称就能达到知识交流的目的。命名中任何足以干扰这种交流的因素都应该予以废除。因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就必须废除。命名中的确许多规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建立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它管辖除栽培植物以外所有的植物学名的构成和使用。指导栽培植物命名的是另外一个法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 植物的科学名(简称学名,既拉丁名)学名的优点1这些名称
51、是根据国际植物学命名大会(ICBN)通过的明确的规律和准则来建立。每六年召开这样的一次大会,最近一次ICBN是今年8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分类学家都根据这些规则来对植物进行命名。 2.任何植物,不管其分布狭窄还是遍及世界都只有一个有效学名。不仅如此,它在任何国家的写法都是一样的。用“银杏”作为例子,它在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可能都有不同的名字,如在我国还被称为“白果”、“公孙树”、“鸭掌树”等,但其科学名只有一个:GinkgobilobaL.哪个国家拼法都一样。 3.每种植物只有一个有效的名字。这种植物在研究上可能还有几个其他的名字,但是除了正确的名字,其他的都称为同
52、物异名(synonyms)。 4.反之,只有一种植物具有这个有效的名称,如果这个名字被错误用在不同植物上,我们称为之为异物同名(homonym。例如,如果有一个蔷薇的新种被发现并且被称命名为Rosecinnamomea由于这个名字已经被前人正确的利用了,这就是一个无效的异物同名。 5.学名通常对植物本身特征的描述,例如银杏GinkgobilobaL。它的意思是植物的叶子是二浅裂的 (biloba)。有些名字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无论如何,它都有一些特定的含义,当然大多是用熟悉而简单的拉丁词来表示。 学名可能存在的缺点1.命名法只是到了最近才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统一起来。在此之前,情况是混乱的。
53、例如美国植物学家曾同时用两套规则。直到1930年,还有一些学者用国际法则,而另一些学者用所谓的美国法则。这些导致了植物名称的混乱,影响至今。 1. 植物命名法仍然在不断修改之中,每六年要开一次世界性会议(ICBN)讨论就是证明。但正如任何规章制度都有其不公和混淆结果那样,我们并不立刻完全废除这些规则和章程。 有些熟悉的名称要被改掉。这是很令人恼火的事情。这是由于命名法的原因而不得不改变的。例如,命名法的一个原则是第一个合法名称必须是该植物的有效名称,称为优先率/优先权(lawofpriority),相信不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不幸的是有些已经使用多年、为大家所熟悉的名称被证实是不合法名,只好
54、废弃,换成一个大家不熟悉的名称。我们有这样的例子,常用的一味中药管花肉苁蓉CistanchemongolicaBeck不得不被Cistanchetubulosa(Schenk)Wight所代替,因为前者是一个晚出的异物同名。虽然我们不希望这样做,但总不能让一些植物学家作例外的处理,而让另外的人来遵守正常的规则,如果这样做,命名法规则本身就很快没有意义了。 有时候,学名的改变会带来其含义和逻辑上的混乱。例如,Linnaeus命名了Convallaria属(百合科)的2个种ConvallariabifoliaL.和ConvallariatrifoliaL.,它们的主要区别为两个叶片与三个叶片。G
55、reene后来决定把这些种放在Unifolium属中,这就造成了相当令人吃惊的而又确实没有逻辑性的组合名称Unifoliumbifolium(L.)Greene和Unifoliumtrifolium(L.)Greene。单叶属中的2片叶子和3片叶子的种!这些例子当然只是超过规则范围的一些例外。另外,一些由一些不知名的人或不熟悉的地理区域而命名的学名可能对普通学生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含义,学习的时候就要靠死记硬背了。 2. 有些植物学名很长而且由一些不常用或不熟悉的字构成,对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语言训练的人来说,准确地记住他们很难。例如,Cinnamomumcamphor(La.)Presl.(樟树)
56、,PeucedanumterebinthaceumFisch.(前胡)对我们中的多数人来说记住它们并不是容易的事。 植物的俗名 植物的俗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植物通俗的习惯称呼。欧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植物英文名称就是俗名。相对于学名(拉丁名)来说,我们国内常用的“中文名”、“地方名”、“别名”等也都是俗名。显然,许多种植物的“俗名”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字,尤其是一些广布种或特别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许多人除了俗名不会用别的名称,甚至不愿意听到植物学名。无论对研究人员还是植物爱好者,除了学名外,了解和掌握本国语的植物俗名也是必需的。如果你要鉴定植物,最好把它的学名和俗名都写下来。学名可以让其他
57、的植物学家确切知道你鉴定的植物,而俗名则便于在一般读者中交流。 俗名被广泛利用是由于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唯一被熟知的名字,也是最容易用来交流的名字。另外,它通常很简单易记,通常是用一些通俗的词汇表达或是对该植物特征的明显描述。如:金银花、酸枣、白皮松、Windflower(白头翁)、Mayflower(五月花)等等这些名字,一定会让你很快的想起植物很好辨认的外型和特征。 但是,俗名在利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只有一种语言可以表示它清楚的意思。还有,它会产生很多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有时在同一个地方的不同个人,或同一个地区的不同位置,相同的一种植物可能有很多
58、俗名。例如,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在广西西北部不同县份分别被称为火把果、救荒粮、红米刺。谁能说出来到底哪个错哪个对呢?另一方面,几种不同的植物具有相同的俗名。如“木通”这一中文名称在历史上比较混乱,它曾经指毛茛科、马兜铃科和木通科的多种植物,而这些植物在毒性和药用价值上大相径庭,配比掌握不对时可酿成事故。这是同名异物引起误用的典型例子,缘于俗名太多,且植物中文名称没有统一而引起的错误。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俗名在起名时没有规则可遵循!不像植物学名那样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这部国际大法来掌控。 在我国,许多植物学数据在科学名称后列出了被认可的“中文名”和“别名”
59、(两者都是俗名)。其中“中文名”主要依《中国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这样的全国性著作,以此来对中文名混乱这种情况进行规范。虽然这样做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正如以上所述,目前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植物中文名的命名,所以在科学研究和日常交流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最近有作者呼吁建立植物中文名的标准规范,并对以前产生错误混淆的名称进行修订,使得以后对植物中文名在国内的研究交流和生产利用更加便利有效。 学名的构成形式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一个基本准则是植物学名必须是拉丁名称,如果是从其他语言中派生出来的话,至少要给予拉丁处理。这个准则克服了由不同语言的复杂性所引起的困难。 1.属名和种名我们在论述国
60、际命名法规的准则以前,还必须熟悉一些植物学名的构成和书写的习惯。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属名,它总是一个单数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定是大写。例如:Primula即报春花属,Rosa即蔷薇属,Begnonia为秋海棠属,等等。 一个种名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个词是它所属的属名,第二词称为种加词。例如:樱草这个种的学名为Primulavulgaris,Primula是属名,Primulavulgaris是种名,vulgaris则是种加词。2.属和种的名字的起源了解学名的起源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让你对整个学科有更为全面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它们中的许多名称。就如同我们将看到的它们不仅仅是一串毫无意义的音
61、节。以下是学名中最常见的一些来源方式。 a. 1)属的名称为了纪念某人,如Lobelia(半边莲属)是为了纪念MatthiasdeLobel.(马提亚)一些典型植物名称,如Verbas*****(毛蕊花属)是一个古老的拉丁名称。 b. 类群的特征,如Penstemon(元参属)来源于pen和stemon意思是五个雄蕊。 2)种的名称a.为了纪念某个人,如RosewoodsiiLindl.为了纪念JosephWood.。许多植物学家更喜欢把这种特殊名称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 b.一些古老的典型名称,Verbas*****thapsusL.。Thapsus是一个典型的名称,来源于古词汇。
62、 c. 曾经的一个属名被接受为种的名称,SaponariavaccariaL.。Vaccaria是一个老属的名称,来源于"vacca”或母牛。许多植物学家把这类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c. 以地点命名,如RosecarolinaL.来源于Carolina州。 f.以种的特征来命名,RosecinnamomeaL.有肉桂的香味。3.双名法 用一个属名加上一个种的加词来为植物命名的系统,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因为这个系统中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的加词——而被称为双名系统。种名本身有时也可以称为双名。双名系统最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为我们
63、提供了一个亲缘的关系概貌,有助于我们记忆,并能对那些未知的植物进行推理。例如:鹅掌楸的学名是Liriodendronchinese(Hemsl.)Sargent,而美国鹅掌楸的学名是LiriodendrontulipiferaL.。如果我们熟悉鹅掌楸,但不熟悉美国鹅掌楸的话,我们就能够作一些推断:它们都是鹅掌楸属的两个种,所以后者在某些方面与各前者相似的。同样,如果我们有一种尚不了解的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要进行栽培的话,根据平时对杜鹃花属的经验,我们就有一定的把握预料到,它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良好。双名系统也便于我们讨论那些共同特征的种类。所以,园丁可以谈论报春花、秋海
64、棠、大丽花等植物的栽培。这里他并没有谈到特殊的种,只是谈了属于报春花属(Primula)、秋海棠属(Begonia)和大丽花属(Dahlia)的普通种类的栽培。如果像有些人曾经建议的那样,每一个种只给予一个单独的名称,将它们完全区别开来(即所谓的单名),或者用数字公式来区别它们,那么就没有上述这些名称的优点了。 另一方面,双名法系统又有一个引起了许多问题的明显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取决于它所隶属的属名,接着而来的是,如果发现这种名称已经被置于一个错误的属中的话,那么就必须把它改归于另外一个正确的属,这样它本身的名称不可避免地将要改变。马蹄纹天竺葵(Pelargoniumzona
65、le)曾经被归在另外的一个属老鹳草属(Geranium)而被定名为Geraniumzonale,虽然植物学家们现在都认为这个名称是错误的,但是这种通俗名称一直被坚持使用在这种植物上,以至于花房和温室中的天竺葵一直被当作老鹳草。这作为属间改变的一个结果,是和我们一开始所强调的明确性和一致性的原则相违背的。这会妨碍正确信息的自由交流。 4.其他等级的分类单位的名称 现在我们将简单地讨论一下种和属以外的分类单位的命名。种级以下分类单位的名称是用一个种名和一个特殊的种下加词的组合来命名的。这两部分由一个分类单位级别的词连续起来。这样,它们的名称至少由三个部份——双名及一个加词——构成,例如:Sil
66、enedioicasubsp.zetlandica(铺地雪轮),Betulapubescenssubsp.odorata,Salixrepensvar.fusca(葡萄柳)等等。这就是所说的三名法。用双名形式写种以下分类单位的名称是错误和无意义的。例如,我们决不能这样写:Salixsubsp.repens.属以下的亚单位(亚属直至系)和科以下的亚单位(亚科直至亚族)的名称,同样是几个部分的组合,用一个表明级别的词联结起来,但是科和科以上的等级,其名称则是由一个复数形式的单词构成,这种单词或是名词(例如:木兰植物门Magnoliophyta),或是形容词而作名词使用(例如:百合目Liliatae,这是百合目植物PlantaeLiliatae的缩写)。各级分类单位的名称的结尾,各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形式。5.命名人的引证 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在植物名称之后紧随着一个人的名字(通常是缩写)。例如:欧洲樱草(PrimulavulgarisHuds.)、溪边水杨梅(GeumrivaleL.)。这就是命名人的引证,那个人就是有关名称的命名人。Hudson就是欧洲樱草的命名人,Linnaeus是溪边水杨
相关知识
各种标本采集方法,制作植物标本
种子植物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实验简介、原理、应用
实验一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ppt
植物标本采集方法,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ppt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
植物标本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植物标本吧!
植物标本,罂粟标本
网址: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081.html
上一篇: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yu制作.ppt |
下一篇: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方法.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