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自古就喜爱花,对花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就已培植荷花、金粟兰及香蒲作为观赏植物。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描绘花、赞美花、歌颂花伴随着人们牛活当中的一切喜怒哀乐,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在世界文化殿堂占有独特一席的中国花文化。
“蒹蕸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胎炙人口的篇章。白茫茫的芦苇花是作者眼前的景象,也是盼望与心上人相会的地方,美丽的景象与美好的感情水乳交融。《诗经》中像这样描写花的诗歌占很大比重。内于《诗经》的绝大部分篇章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边劳动边吟唱的歌谣,因此,人们很自然地把在劳动中对花的感受吟唱出来。颂花唱花,是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幸福的向往。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文化高峰的到来。春秋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不朽的《离骚》中,以他饱蘸情感的笔触和起伏跌宕的胸怀,倾述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无限同情。诗人用“饮木兰之坠露”和“餐秋菊之落英”来比喻和形容白己纯洁的灵魂和刚直的秉性。在这里,木兰和秋菊是最纯洁、最美好的象征。不仅如此、诗人在《离骚》中运用了—系列花卉、芳草来比喻高洁的情操,可以说是将花卉与文学的结合推向了—个空前的高度,这种影响在几千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影迹,如一些著名人物的姓名或笔名即取自《离骚》;周信芳(我国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绳(我国著名理论家)分别取自《离骚》中的“信芳”、“胡绳”,均是鲜花和香草的称谓,并且在诗中都是美好情操和品性的象征。由此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许多文人雅士、骚人墨客也纷纷起而效仿、开始借花咏物,赞花抒怀,这种风尚直至秦汉。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末时期,是及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空前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较,社会安定相对维持较长,科技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空前的大融合,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其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更是达到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颠峰时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唐文化。正是在这个时期,花卉全面地登上了文化舞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为人们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白居易在他缠绵悱侧的《长恨坡》中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准确地表达了一代风流天子唐明皇,在经历了马嵬坡一场生离死别之后,面对宫中依旧的池苑和柳树荷花,对杨贵妃无限的迫思。桃李不是花.梧桐不是树,因为“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人面桃花,伤情不尽。
花卉,不仅仅是美妙女子的象征,还可以表达更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感怀,诗圣杜甫以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深深道出了诗人对时势战乱的忧虑。面对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黎民,鲜花也会感伤得落泪。此时的花,巳不仅仅是一种比喻,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感情,足待人思想的精灵。
唐诗如此,宋词也如此。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但无论哪一个“花”,我们都不能说清楚那是梅花,桃花还是什么别的,因为那本不是花.而是流动的思想,是飞逝的年华。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明以后,在诗词之外,绘画艺术逐浙成熟,从一种工匠式的装饰风格转而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自文人画风开创之后,风气遗留直至明清。近代文人、书法家更是没有几个不会画上几笔梅、兰、竹、菊的,似乎这四君子已成为文人雅士的标准,诗书画篆无不涉及。然而,是自命清高,或是附庸风雅,还是托物言志,反映社会现实,只要看看对花的不同描绘就一目了然了。元朝著名画家王冕,自幼牧牛,绘画师法造化,他笔下的《墨悔图》没有任何附会.也没有造作,有的只是一种真实的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而画家留下的却正是满乾坤的清新正气。
相关知识
中国十大名花的象征意义(传承千年的文化之花
兰溪千年文化解码
矢车菊花语的意义及传承——解读花语与文化融合的魅力(传承千年的花朵)
剑麻花语(传承千年的剑麻文化与表达情感的瑰丽符号)
文化生态视野中的关中民俗面花文化的传承
《你好,中国花语》——一场穿越千年的花卉文化盛宴
菊花在中国的寓意(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与美学价值)
棠棣花的寓意及文化意义(了解古代文化中的花卉寓意)
民间花卉文化传承方案.docx
橄榄枝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传承千年的和平与希望之源)
网址: 花卉文化(为什么中国有传承千年的花文化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299.html
上一篇: 鸢尾花的象征意义及文化传承(解读 |
下一篇: 绣球花的传说与寓意(揭开绣球花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