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给母亲的节日习俗大家已广为知晓。“尽管母亲节是从西方国家传到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孝敬母亲的思想。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母亲花’,那就是萱草。”
园林专家从《诗经》里找到了萱草是母亲花的依据,《诗经》里有记载:“北堂幽暗,可以种萱”,专家说,北堂古指士大夫家里的主妇居室,后成为母亲的代名词。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久而久之,萱草就成了中国的“母亲花”。
植物园的专家还表示:“现在还不是萱草开花的季节,但可以选上一盆萱草送给母亲,等到七八月花开时,母亲也一定会笑开颜”。
萱草,学名:Hemerocallis fulva,萱草科萱草属植物,旧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与地下茎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则是于开花期会长出细长绿色的开花枝,花色黄色或橙黄色、花柄很长、呈为像百合花一样的筒状。结出来的果子有翅。
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比起百合、风信子等著名花卉,萱草并非名门望族,乃不过是位“小家闺秀”。观其外表,叶片细长,花为筒状,每朵6瓣,向外展张,花色橙黄,一般每葶着生数朵,从夏到秋,开个不停,可惜晨开暮闭,匆匆谢去。
据花卉鉴赏家认为,萱草翠叶萋萋,着花秀秀,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让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难怪古人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而母亲住的屋子又被称作“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因此,萱草又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的母亲花。
其实,萱草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我们平时用来做菜的黄花菜,也称“金针”(golden needle)。萱草已经被栽培了两千多年,是我国特有的土产。黄花菜常与黑木耳等斋菜配搭同烹,也可与蛋、鸡、肉等做汤吃或炒食,营养丰富。
但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近年来国内有好几起因吃鲜黄花菜引起中毒的报道,食后半小时至四小时左右出现中毒现象,轻者恶心、呕吐,重者有腹疼、腹胀、腹泻等。其实,鲜黄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温60℃时可减弱或消失,因此,鲜黄花菜不可直接食用,在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不过,被晒干制成干品的“金针菜”则没有此毒性。
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有较佳的健脑和抗衰老作用。这是由于金针菜含有丰富的卵磷酯,这种物质是肌体许多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的组成成分,对增强人脑机能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消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也有特殊的疗效,故金针菜又被誉为“健脑菜”。
萱草除了可食用之外,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文化魅力了。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据《诗经》的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
尔后又有许多诗人、文学家纷纷咏叹萱草能忘忧疗愁,晋代稽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萱草,本作谖,谖,忘也。” 周华健也有一首歌,叫做《忘忧草》,现代社会亦有不少女孩子的名字中有个“萱”字,比如著名香港演员宣萱,想来取名“萱”也是取萱草的“忘忧”之意。
此外,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有此名。
总之,萱草在中国特有花卉之中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俨然可被被视为母爱之花、忘忧之花。在呼唤传统节日回归的今天,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已相继成为全民公假日。曾有人提倡将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称之为中国的母亲节,大概由于在这一节日前后,正是萱草盛开之时吧。
春天的阅读|阅读的春天
文化 · 新知 · 阅读
沁润心灵的精神家园
相关知识
中国母亲花——萱草
?萱草花,中国的母亲之花
中国母亲花【萱草花】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母亲节黑板报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由来
萱草:母亲花的“代言人”
2018母亲节送什么花给母亲 萱草花中国最古老的母亲花
萱草作为“中国母亲花”的文化内涵亟待挖掘
萱草:中国传统的“母亲花”
萱草 真正的中华母亲花
网址: 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343.html
上一篇: 鎏金银簪钗 |
下一篇: 社会鉴赏家鸡缸杯鲜明秀丽,柔和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