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阶段争分夺秒,一天恨不得有48小时,走路洗漱吃饭排队核酸的时间都恨不得在疯狂吸收知识。别急别急,东联来帮你,时间管理大师不是问题~
12月,东联喜马拉雅FM精彩上线啦,零碎时间也能记忆理论知识点!东联景观教研组根据东南景观理论参考书目,每个章节选择最为重要的知识,进行分点朗读,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小音频,听一遍记不住也能来回循环听~
打开喜马拉雅APP,搜索用户“东联设计研究所”理论带背文字版将陆续更新在微信公众号,景观学员可关注话题标签#景观考前提醒。
第一章 绪论
知识点1:
园林的内涵
分为定义、基本特征、双重属性三个部分:
定义:是以自然素材为主要的欣赏对象的人工游憩空间。
其中,自然素材和人工游憩空间是两个基本特征。
双重属性:自然美和艺术美。
以上就是园林的内涵。
知识点2:
造园艺术演变的三个阶段
分为泛艺术、艺术和多元化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泛艺术阶段,时间为商周至西汉;
这一阶段的造园特点是造园活动尚未独立,与生产活动、宗教活动等功利性活动关系密切,是园林艺术萌芽形成初期;
具体实例有沙丘苑台和灵台、灵囿、灵沼。
第二阶段是艺术阶段,时间为三国至明清;
这一阶段的造园特点是造园活动取得了独立,摆脱了功利因素的束缚而成为艺术创造,表现艺术美、自然美是造园的核心内容;
具体实例有网师园、拙政园等。
第三阶段是多元化阶段,也就是现代城市公共园林;
这一阶段的造园特点是造园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唯美主义,扩展到生态、景观等领域,甚至表现出与传统美相悖的思想观念,如解构主义;
具体实例有公园绿地、滨水绿地等。
以上就是造园艺术演变的三个阶段,重点记忆内容是每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和造园特点。
知识点3:
不同朝代的造园特征
分为商末西周、春秋战国、秦与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九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商末西周:
(1)中国造园的朦胧与滥觞
(2)满足功利性需求
(3)园圃与苑囿功能重叠,是具有“兼容性”的准园林
第二个时期,春秋战国:
(1)造园基本要素先后出现
(2)环境危机与保护意识
(3)作为游憩场所的园林
第三个时期,秦与西汉:
(1)山水化趋势
(2)神仙传说与比德思想
(3)从单纯罗列自然素材向开始摹拟重组自然素材转变
第四个时期,东汉三国:
(1)文人造园于此时产生
(2) “有若自然”的原则
(3)中国特色的山水园林艺术及表现手法初成框架
第五个时期,两晋南北朝:
(1)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点
(2)园林南北差异开始产生
(3)奠定了后世园林的发展基调
第六个时期,隋唐五代:
(1)以诗情入园林滥觞于南朝中后期,成熟于中晚唐
(2)自然审美和山水情趣趋于成熟,建设高潮
(3)邑郊理景全面发展
第七个时期,宋元:
(1)文人园林成熟
(2)规模变小,皇家气派削弱
第八个时期,明代:
(1)审美由画意转变为适意
(2)前期低迷,中期复原转胜,后期繁荣
(3)造园成为一门自足的艺术
第九个时期,清代:
(1)发展末期,达到巅峰
(2)技巧手法极致成熟
以上就是不同朝代的造园特征。
知识点4:
园林类型
以唐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唐宋前:苑囿、庄园、宫宅园林、寺观园林、邑郊理景
唐宋后:宫苑(包括禁苑、别苑)第宅园林、衙署园林、寺观园林、邑郊理景
具体类型介绍如下:
苑囿:靠近都邑,以自然景观为主,可供游憩、生产
庄园:由庄园经济发展而来,到两晋时期完全成熟
宫宅园林:兰池宫开启了秦汉宫宅园林山水化之先端,附属于建筑,一般有轴线,呈院落式布局
宫苑:兼具苑囿和宫宅园林的特征,在唐朝成熟
第宅园林:与前朝小尺度的宫宅园林营造相似,由文人士大夫所营建
衙署园林:起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极盛于两宋
寺观园林:产生于两晋南北朝
以上就是园林类型,重点记忆内容是各园林类型之间的区别和发展的重要节点。
知识点5:
造园思想和史学方法
造园思想分为以下三点:
(1)娱乐观
园林作为游憩场所,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供人娱乐
(2)审美观
高级消遣、心意之娱
(3)环境观
改善生活品质
史学方法分为以下三点:
(1)基于历史原真性的研究方法
(2)基于历史环境及其观念的研究方法
(3)基于相关文化艺术佐证的研究方法
以上就是造园思想和史学方法。
第二章 造园人物与作品
知识点1:
白居易
分为以下六点:
(1)是唐代重要的造园人物,他设计建造的庐山草堂、履道里园均具有开创性的地位,他所写的《草堂记》、《池上篇并序》、《太湖石记》记述了营造园林的过程、心得和园林格局与鉴赏原则。
(2)他主张多利用自然景物,汲取四周景物,为其所有,成为古代山居典范;他对于自然环境的游历、审美也对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影响很大。
(3白居易认为,郊野别墅园力求与自然环境契合,顺乎自然之势,合于自然之理,庐山草堂就是其具体体现;城市宅园则应着眼于“幽”,以幽深而获取闹中取静的效果。
(4)重视植物配置,履道里园内大部分为竹林,并以竹石配置成景。
(5)是最早肯定置石的美学意义的人,认为太湖石是一等石材,罗浮石、天竺石次之。
(6)其园林观是经过长期对自然美的领略和造园实践的体会,在唐代文人园林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形成具有启蒙意义。
以上就是白居易相关知识点,重点记忆内容包括他的造园作品和园林观。
知识点2:
王维
分为以下六点:
(1)被称为“文人山水画”南宗的水墨山水鼻祖。
(2)营造的辋川别业就天然山形水势和植被稍加整治、规划并作局部园林化处理而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庄园,也是唐代庄园的代表。
(3)别业中有20景,大部分以自然景观为主,如松岗(华子岗)、竹林(斤竹岭)等。
(4)园中建筑颇为疏朗,有文杏馆、临湖亭等,形象朴素,局部偏重于树木花卉成林或丛植。
(5)营建密切结合自然环境:有山岭岗坞,湖溪沜濑谭以及茂密的植被。
(6)描写园林的《辋川集》、《辋川图》
以上就是王维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3:
张南阳
分为以下四点:
(1)以绘画获得一定的艺术修养,从叠山获得园林实际建造经验,将两者结合从而能在把握规划园林建设取向的基础上将其在场地上实现。
(2)多是对假山局部的处理,而非对园林景观整体把握与规划。
(3)虽从叠石出发造园,但规划甚广,并“随地赋形”,自成区域,已经有造园的整体观念思考了。
(4)主要作品有:豫园、日涉园、弇山园。
以上就是张南阳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4:
张涟
又名张南垣,是明末清初最优秀的职业造园家,也我国造园史上作品最多的造园家之一
叠山手法:以土山堆出地形气势,然后在上山上点缀或错杂石块来嘴示山脉走向,最终在比例上接近真山真水,在意境上达到处于大山一角乃至墙外延绵不绝的感受。“平冈小阪”、 “截溪断谷”
以上就是张涟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5:
计成
(1)代表作品:东第园、寤元、影园
(2)强调园林各组成部分的统一性,将假山、植物、建筑等要素统一考虑配置
(3)《园冶》是明代关于园林营造的最为专业与全面的著作,分为“兴造论”和“园说”两个部分
(4) “兴造论”中,首先阐述了园林营造中专业规划者的重要性,随后以因借体宜四个字点明了园林营造中的规划重点
(5)“园说”对“兴造论”造园规则作了具体说明,包括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几个部分。
以上就是计成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6:
王世贞
在《太仓诸园小记》中阐述了自己的造园观念:
(1)园林比第宅重要
(2)考虑休憩功能和景观功能
(3)自己享用,也要惠及别人
(4)先建园林,后建住宅
(5)兴造了“离薋园”和“弇山园",其中弇山园是晚明园林中假山最庞大,营造最复杂,景境最丰富的一座,是晚明园林营造的一座高峰,对后来诸园(豫园、止园)营造有影响。
以上就是王世贞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7:
戈裕良
是清中后期职业造园家,洪亮吉将戈裕良与张南垣并称为“三百年来两轶群”。
叠石技艺和手法分为以下三个特点:
(1)大小石块搭接架空,构造“真山洞壑”,也就是钩带联络的手法
(2)用假山创造复杂曲折空间,成为城市园林小中见大的解决方案
(3)善于园林整体布局规划
作品举以下五个实例:
(1)小盘谷:黄石堆叠;园林富有空间变化和自然趣味
(2)常州西圃:只有露台高百尺,用中空假山创造竖向景观
(3)苏州环秀山庄:形成山水整体,以假山为核心组织景观
(4)仪征朴园:用大型假山创造空间
(5)燕园:黄石假山”燕谷;强化园林中的路径和空间体验;大石为骨,小石勾连,力求山石形态与结构自然;以涧水搭配山石,烘托山水空间幽深
以上就是戈裕良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8:
李渔
造园理念:造园重点放在假山、窗棂上,刻意在单独的园林要素上追求形式新颖,适用于小型城市庭园;具有视觉装置艺术的特征,适用于小规模园林的静观式景观处理。
造园案例:
(1)伊园:有一定规模的乡郊庄园式园林
(2)芥子园:建筑景观一体化,以静观为主的空间效果
(3)层园:山地建园,借助地形营造不同层级景观;强调借景,俯瞰湖山及城市
造园著述:《闲情偶寄》,其中居室部、种植部是关于造园理论、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的
(1) 居室部:房舍:因地制宜,不拘成见;窗栏: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墙壁;分类,美化墙壁,利用空间;匾联:有所取义;山石:叠山技巧与绘画意境相通;
(2)种植部:分为木本、藤本、草本
创新手段:尺幅窗、无心画
以上就是李渔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9:
袁枚
造园思路:重借景,顺地形,合功能。与计成提出的因、借、体、宜的观念一脉相承
随园:
(1)先整体构思规划
(2)园林建设:借风景;因物性
(3)园林空间和使用:公共性,随园不设围墙,兼具第宅园林和公共风景名胜的特征:私密性
以上就是袁枚相关知识点。
第三章 造园实例
知识点1:
上林苑
上林苑是秦始皇时期最大的苑囿,分为西部游猎区、中部水景区、东部离宫别馆三个部分。
西部游猎区:地形高亢略有起伏,河流较少,适宜演武、游猎占整个上林苑的三分之一。
主要包括:上兰观、犬台宫、走狗观、长杨宫、五柞宫等。
中部水景区:北有渭河,南为终南,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高起,水网纵横。主要包括昆明池、镐池以及昆明池附近的白观、细柳观等。以昆明池为中心,台观环列。
东部离宫别馆:岗阜逶迤,灞浐二水出终南山谷。有高阜白鹿原、骊山汤及骊山苑。
以上就是上林苑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2:
东都(洛阳)西苑
这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的宫苑园林。
1)是一座人工山水园,院内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划进行。
2)以北海为中心,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延袭汉代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3)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为后世的“园中园”开创了范例。
4)西苑的格局为平陆地段运用开池堆山的手法造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创造了先例,清代圆明园也是人工开挖水面作为组景的基本手段,和西苑一脉相承。
以上就是东都(洛阳)西苑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3:
北宋别苑(东京四园苑)
分为城东宜春苑,城南玉津园、城西琼林苑与金明池、城北瑞圣园。
其中,各个别苑的特点如下:
1)金明池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琼林苑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园林,又称“西青城”;
2)玉津园建筑物少,空间开敞,树木繁茂,被称为“青城”;
3)宜春苑以栽培花卉闻名,相当于皇家花圃;
4)瑞圣园以栽植竹子闻名
以上就是东京四园苑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4:
明代园林著述
(1)计成《园冶》
理论性最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造园的专门论著
(2)对园林要素赏析的著作
《长物志》、《群芳谱》、《素园石谱》
文震亨的《长物志》是基于园林拥有者的视角,侧重于园林建成后对园林与生活方式的协调,以及园林要素的使用与改造
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是留存至今年代最早的、收录最多的画石谱
王象晋的《群芳谱》是园林花木栽培的农学著述
(3) 区域园林游览介绍类
《游金陵诸园记》、《娄东园林志》、《越中园亭记》
王世贞在《太仓诸园小记》中阐述了自己的造园观念,在《游金陵诸园记》中记载了当时南京的十五处园林
(4)将造园内容融入于文人清居生活之中
《醉古堂剑扫》、《考盘馀事》、《遵生八笺》
(5)园林观赏花木
《学圃杂疏》、《墨卿谈乘》
以上就是明代园林著述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5:
清代园林著述
(1)钱泳《履园丛话》,阐述了园林场所与使用人群的整体关系及互动,认为园林应该与主人相宜,提到了私人园亭应具有公共性
(2)李斗《扬州画舫录》将园林、风景、城市、活动视为整体论述,为认识扬州园林提供了系统的视角
(3)赵之璧《平山堂图志》提供了扬州园林的图画与文章记录
(4)曹雪芹《红楼梦》有助于了解园林空间与行为的互动、场景与活动的对应、位置与仪式的安排
(5)沈复《浮生六记》提到了造园空间处理原则:大小、虚实、藏露、深浅;“推窗如临石壁,便觉峻峭无穷”这点类似《园冶》中峭壁山的做法
(6)陈淏子《花境》汪灏《广群芳谱》
以上就是清代园林著述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6:
三山五园
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以上就是三山五园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7:
圆明园中的小园林主题
(1)摹拟江南的风景意趣:例如瘦西湖
(2)借用诗画意境:例如夹镜鸣琴
(3)对江南园林移植:例如四宜书屋借鉴安澜园;小有天园借鉴杭州小有天园;狮子林借鉴苏州狮子林;茹园借鉴瞻园
(4)再现道家仙境或佛教传说:例如方壶胜境
(5)宣扬帝王的尊严和统治,以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例如九洲清晏
(6)以植物造景为主题:例如杏花春馆
以上就是圆明园中的小园林主题相关知识点。
第四章 造园思想
知识点1:
神仙传说与比德思想
秦与西汉时期,受人君的推崇,神仙方术在社会上层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前朝相比,西汉文人对山水的比德更趋细腻,对促进西汉自然审美、摹仿自然山水营造园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东汉三国时期,神仙的队伍扩大,前朝的名流也被加入神仙行列,造园时会将神仙与现实的山川结合起来,但此时对于神仙思想没有秦西汉狂热。
以上就是神仙传说与比德思想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2:
有若自然
“有若自然”是东汉三国造园审美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山水园林艺术及其表现手法在东汉三国已初成框架,文人造园也于此时产生,崇尚自然、清雅及含蓄之审美成为两晋南北朝以后文人园林发展主流。“有若自然”的原则奠定了山水园林再现自然的创作原则,计成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正是此原则的延续和发展。
(1) 在诗文及绘画方面,讲求现实之美,趋于真实细腻
(2)在形神的关系上,倾向于以形传神,神形兼备方可自然
(3)强调人之才性,促进了当时的审美情趣由道德向才性和风韵的转化,
(4)老庄的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在士人阶层盛行
以上就是有若自然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3:
适意与画意
明前期是适意审美。“适意”由白居易提倡,体现在他的《草堂记》《太湖石记》等园林记述中;明初,适意造园就是以景物为中介获得精神上的恬适与寄托,不重视景致具体的形态
晚明是画意审美。最开始由董其昌提出“画可园”,茅元仪把以画造园的可能性上升到必然性;计成提出“入画”是理想园林必须达到的境界,自此之后,以画造园成为江南文人的普遍自觉意识。
以上就是适意与画意相关知识点。
考研不易
抱团努力
加入东联
让我们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2023年东联东大景观考研交流群
欢迎同学们进群交流!
邀请3位研友进群,即可获得东南景观快题与理论真题集一份!
东联
专注东南
历年红榜 | 学员成绩丨教学体系
东联资料 | 景观考研攻略丨景观讲堂
保研经验 | 调剂经验 | 东联游学
历年红榜
2022年东联考研红榜
历年红榜
2022年东联考研红榜
2021年东联红榜
2020年东联红榜
2019年东联红榜
2018年东联红榜
2017年东联红榜
2016年东联红榜
2015年东联红榜
2014年东联红榜
学员成绩
教学体系
东联资料
景观考研攻略
景观讲堂
保研攻略
调剂经验
东联游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园林研究
大禹【景观理论陪伴讲解系列】《花卉学》01讲
河南园林史
【每日一背】林创带你刷理论 DAY190 植物学名词解释(1)
景观生态理论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史.docx
大禹【景观理论陪伴讲解系列】《花卉学》02讲
共研中国现代科技史,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闻—科学网
苘麻植物学史
网址: 喜马拉雅FM理论带背 | 景观中国园林史(20世纪以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7852.html
上一篇: 内江2023年读园林绿化专业去哪 |
下一篇: 波提切利的《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