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念到“神一样的人”的时候就想起《人间失格》。
聪明的少年在日式电影小说里总抱有一种莫名的不理解。别人不理解他们,并且他们自己都孤独和堕落。
最后作者表达的还是失望,宁愿是几乎没有感情的脑男的胜出,也不要年少的罪犯得以重生。总而言之就是死性不改。甚至最后犯罪者的母亲还要在镜头前感谢制裁者。不是太残忍了吗?
曾经我们老是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孩子多单纯,童心多纯粹,当然是“性本善”啊。
孩子会无聊地虐杀小动物,会幼稚地因为小事就打架,当然是“性本恶”啊。
还是说,人之初,性本无善恶?
这是“知乎”上的一段回答:
那么“无善恶”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白色”不也是一种颜色吗?
还是费解。
我觉得这部日本电影倒是能够大致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电影的名字叫《脑男》。
日本社会频频出现炸弹爆炸案件,死伤无数,甚至包括无辜的孩童。
为追查犯人,警察循着线索来到一个仓库,突然遇到爆炸。仓库中有人逃脱,只剩一个满身插满碎片的男人站在原地,被警察抓捕归案。警察推断此人就是罪犯无疑,还有同伙潜逃在外。
这个被抓捕的男人脸部没有任何表情,他不说话,不畏惧,也不喊疼。他面对义愤填膺的人对其的咒骂,平静如常。却突然在听到隔壁囚室犯人的对谈时,而有了一丝反应。
隔壁囚室的犯人在无耻地炫耀自己的杀人行为,没有丝毫悔悟之心。在某一天提审的时候,他和那个犯人恰巧在走廊擦身而过,他突然冲过去想要杀死对方,几个狱警也不是他的对手。
接着,他就被带到了精神鉴定中心。
主治医生在多次的诊疗过程中发现他不同寻常的地方,他智力超群,却没有人类的情感认知,俗称“脑男”,电脑一样的人类。我觉得,他就是属于“无善恶”的那一类人。
正因为没有情感认知,所以他没有任何欲望,包括“求生欲望”。他从小被调教,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上厕所,什么时候得吃饭,他像背诵知识点一样按照规定去做正常人本能会做的这一切,这样他才能够活下去。
“无善恶”的这类人是什么状态呢?他正在杀人!
因为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醉驾司机撞死,对方的态度还丝毫不知悔改。
爷爷就从小教育他各种杀人方法,叫他杀光这些坏蛋,拯救黑暗的世界。
于是,他就认真去做了。
他当然不是炸弹案的凶手,他会出现在仓库里,是因为他正和真正的罪犯搏斗。
他杀得全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所以,“无善恶”的状态等同于“有善恶”,这在于你怎么来判断。
他是一张白纸,你涂上一抹黑色,有的人觉得“真丑”,有的人觉得“美得要死”。
电影里还有一类人是“极恶”的,比如这些爆炸案的罪魁。
导演特意找了一个少女来演这个罪犯,“少女”一直是“美好”的代名词,可是她生来就邪恶。她杀了自己的父母,用父母的遗产出国留学;她用自己的高智商凌驾于精神医师之上,杀人是她唯一的快乐。
这时候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要拯救这个少女。
“极恶”的另一面是“极善”,影片里“极善”的代表就是“脑男”的精神鉴定医生。这是一个完全圣母一般的角色,八年前,她读小学的亲弟弟被一个变态的初中生残忍杀害。她的母亲因此患了忧郁症且拒绝治疗,而她呢,面对这个祸害自己家人的凶手,竟然选择担任他的精神医生。
她悉心治疗了他八年,将他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病患,她希望能够帮助这个失足的孩子重新面对世界。有句成语怎么说?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换来的是她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母亲对她的仇视。
她很痛苦,然而她克服了,用她内心强大的“善”。
到头来呢?这个男孩出院了,在医院的鉴定下,他终于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为自己的罪行懊悔不已,也对这个社会充满责任。
然而“脑男”杀了他。
医生难以置信地冲到他的家里,发现他横死的尸体,却也意外发现了一个被关起来受折磨的小学生。这个孩子的样子,跟她弟弟当年一模一样!要不是“脑男”将这个人杀害,那么又会有一件小学生枉死的惨案。
八年的努力依然一场空,这个她“以怨报德”的人最终还是戏弄了她,他骗过了医院,出院后继续作恶。所以,“善”是什么?“善”能养“恶”。正是她内心的宽大助长了对方,让罪犯有了逃脱的机会。
当看到犯人惨死的新闻时,医生那个患忧郁症的母亲才终于释然了,她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终于相信了世间的公道,然后对女儿说:“我愿意去医院治疗了。”
看,她的“善”不仅助长了“恶”,还摧残了她母亲的“善”。
《论语宪问》中有云:“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武侠小说里常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当有一天你的胸怀那么宽大了,宽大到可以完全容纳那些伤害你的人,那么,你将有什么脸面面对那些为你辛劳付出的人呢?
“善”和“恶”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报”,“以善报善,以恶报恶”。影片最后的镜头给了“脑男”一个微笑的表情,他似乎终于有了情感,因为他说,当他被伤害得遍体鳞伤的时候,医生为了他哭了,这是第一次有人为他落泪。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做一个“盲目原谅”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情之人。
3 ) 电影和小说的区别前两天,微博上突然就好多人转发一部叫《脑男》的日剧。在此之前从未听说有关此片的任何消息。搜了一下才知道是生田斗真主演的一部推理小说改编电影。然后这两天刚出了DVD,于是大家才奔走相告,纷纷转载争相去看。
本着对生田斗真的一丝丝莫名好感(何)和对日式推理的一毫毫期待我自然不可免俗地去B站看了。
开头就被拔舌头给吓到,闭着眼睛把这段跳过去,后面又出现活挖眼珠子的情节。就在我以为整片就是这种惊悚恶心的调调的时候,后面的展开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一直在围绕着铃村——即脑男——展开。后面的弹幕有人在刷:“因为开头一幕而期待着接下来剧情的人看到现在是不是大失所望啊?”(笑)
如果不参考小说的话,单就这部电影而言,生田斗真演的铃村的确比较贴切人物本身。但是看过小说再看电影的话,总觉得小说里面的铃村更接近有生气的活人一般,小说里提到铃村有开一家报社,也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是给人的感觉像是机器人。
但是电影里把开报社这个背景给删掉了,而且生田演出的时候确实做到了一直不眨眼,完全是机器人的感觉。唯二感觉到他有人味的地方只有在山里捧着小松鼠的时候,以及在听说真梨子治疗的病人就是杀死她亲弟弟的那一刻瞳孔放大的瞬间。最后那一幕虽然是在笑,但是完全是无机质的笑容,不带一丝人味。
原作里对于铃村为什么会以自己的正义去裁决黑帮头目等坏人的理由描述的其实不多,只是提到他的外公有对他进行教育,以及火灾后在冰室家中的变化。电影则用很长的篇幅讲述外公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的影响,尤其最后的死亡,用那次火灾作为铃村开始杀人的转折点。这里我觉得电影的描写更好。
电影里把绿川设定成女人,还带着一个忠犬M帮手,并且对于绿川有了更多的个人描写。原作中基本上没怎么提到绿川个人的背景及性格描写。我觉得电影多了一些绿川个人性格背景的描写倒也可以,但是加那么一个忠犬M女角色完全没必要,大概只是用百合情节提高票房收入吧。
茶屋警部这个角色变化倒不是很多,但是似乎为了和绿川那一对呼应(?),茶屋也配了一个苦逼新人的跟班,且最后惨死。新人其实主要作用也就是最后被绿川绑上炸弹那里,激化了茶屋和铃村的矛盾,让他们两个大打出手。在原作里完全不同的情节,是一个真梨子的小病人被绑上了炸弹,并且最后也被铃村救下来了。到底是电影安排更好,还是小说更赞,我也说不上。
看原作的时候,感觉到真梨子和电影里由松雪泰子扮演的真梨子完全是两个性格。小说里的真梨子还算比较活泼,会和茶屋顶嘴,也没有什么患抑郁症的母亲,被杀掉的弟弟之类的多余设定。最后的流泪,大概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矛盾,加强一些心理描写吧。不过电影里添加的她给杀害弟弟的人做心理辅导,最后发现压根没有改变杀人凶手的本质的情节倒是蛮赞的。
关于最后的医院爆炸情节,B站上面的吐槽好多。就不说真梨子为什么一开始不去拉手刹这种显而易见的bug了,就说铃村以一己肉身去撞汽车的情节,实在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铃村可是智商超群的类机器人啊!怎么会想出这么笨的阻止坏人的办法?!而且最后茶屋竟然就放铃村走了?等等,以茶屋的性格会这么做吗?不可能啊!还是原作更符合逻辑一些,原作里铃村有意引导茶屋抓错了人,自己则将那个爆炸犯真凶带走,执行他自己的正义了。
其实很多人都说小说比电影更好,逻辑性方面应该是如此,但是在刻画人物的性格方面,我觉得电影做的更好。电影终归更商业化一些,所以增加一些百合、拔舌头的噱头,倒也无可厚非。对于我来说,一部片子看完后,我常常会回想,会研究主角,我就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片子。而这片子让我有兴趣去读原作,那就算成功了。
命运是非常狗血的东西,八年前一众J家饭为了toma的出道问题打包不平哭天抢地,谁会想到今天连松雪泰子和江口洋介都会给他配戏。
当然这与他自己的的一生悬命是分不开的,也无怪乎他总是可以拿到那么好的剧本。脑男这个面瘫君太考验演技了,toma完全没有让人失望。
这剧完全是霓虹金擅长的阴暗人性路线,血腥的杀戮场面不算极致倒也过瘾。
脑男和疯女算是一路人,情感缺失,靠杀人而生。
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疯女因为感受不到幸福,所以通过杀人来博得快感,然而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变本加厉。脑男天生没有痛觉,被教唆用杀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是难以抑制良知的萌芽。
两具残破的身体,迎来不同的命运。
虐童男是行走在正常人与非常人边缘的异类,他了解常人,利用常人的心理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但是最终难逃脑男敏锐的嗅觉,最后剥掉了他伪装的羊皮。
你可以说影片BT,但是谁不BT了呢?心理学认定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不过把把它放大了放到你面前,你怎么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呢?
突然想到toma的另一个作品《人间失格》中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
脑男,会不会有续集呢?
很期待。
ps:toma,你美成sd娃娃真的大丈夫吗?
5 ) 中二病也要拍电影。没看过原作只说电影。
标题和内容关系不大。
1、第一次觉得番茄颜好,因为他没笑。
2、江口洋介永远那么ky,演什么都有种伪善的做作感。
3、松雪泰子不愧为一代苦逼女王。连问番茄想不想和我sex时,都一脸苦色,难为番茄还要作出震惊感。
4、二阶堂和染谷将太在园子温等变态导演的调教下已经不能演正常人了,好可怜。
5、我觉得应该等二阶堂把圣母炸死,江口再开枪。开的太早,真ky。
6、日本的警察比天朝的还蠢。
(1)把嫌疑人送去精神鉴定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2)大庭广众下一个病娇女开着个破摩托穿梭在人群中,居然没有设路障围堵。
(3)在死了一堆人之后,又撒手不管,直到医院被装满了炸弹。
7、电影的开头告诉我们熊孩子都没有好下场,电影的结尾再次点题。
8、圣母的妈妈被圣母折磨了多年,终于在最后出了一口恶气。
9、建议演技不好的演员多演一郎这种角色。不需要喜怒哀乐的情感,专为面瘫设计。
10、这部电影再次论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一真理。
11、ky+圣母+天才<中二病!!这真的不是在吐嘈少年漫吗?
12、苦逼圣母在报复番茄吧,只会在车里面喊和哭,完全不想救他,在最后一刻抱着男主不能死否则导演会灭了我的想法拉了手闸。
13、当然男主也不是善类,你折磨我的肉体,我摧残你的心灵。让圣母彻底认清现实。
14、电影选了过于极端的例子来论证观点,只能让观众觉得大家都是神经病。神经病的世界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没有。根本不在一个次元。
15、导演想说的道理似乎有点别扭。一面支持着人之初,性本恶;一面又说一切恶都是有来源的。一面鼓励同态复仇,一面又把复仇者描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一面讽刺伪善,一面又觉得伪善其实挺有用。所以他他妈到底想说啥??
总结:当导演都中二病起来,电影还有救吗?
这篇纯是吐嘈。觉得电影难看还给三星,都是因为番茄君啊!!!以后少笑吧,不笑真的很帅,笑起来真的好像波妞!!!!
6 ) 充满讽刺意味的结局 这应该是部文艺片吧,小清新黑化向文艺片,虽然爆炸场面接二连三,但仍然是个慢节奏。
开篇剪舌头的变态场景的确让我有点恶心,而面对受害人的痛苦,施害者欢乐得手舞足蹈的场面更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然后……我就被番茄的小腰和翘臀给治愈了……
先说一下江口洋介饰演的茶屋刑警吧,一个粗暴但有正义感的大叔形象,但从一开始他的正义就不是理性的,他一方面愤怒于旁观者对惨剧的娱乐化态度,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不太公正的手段让犯人受到惩罚——之所以找鹫谷医师为铃木做鉴定,就是因为他认为以鹫谷目睹了爆炸案的惨状后,一定不会让铃木有机会用精神异常的理由逃避惩罚,这说明茶屋并非时刻都在以法律、规则这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囚车被劫、警察被杀、搭档受伤的情况下,茶屋依然在阻止铃木杀死凶手绿川,看到这场戏的时候,虽然觉得茶屋的做法和很多影视剧里警察们的做法一样僵化,但理解为这是要刻画一个讲究公义的刑警的形象、是为了与普世道德普世价值观合拍。然而,在电影的后三分之一的剧情里,这种印象却被改变了。
当搭档被绑上炸弹,绿川威胁说只有茶屋杀了铃木,炸弹才会被拆除。这时候茶屋的选择偏离了公义,偏向了人情,他选择用铃木的死换自己搭档的生,即使铃木提醒他炸弹不可能被拆除。虽然这种选择在人性的角度上无可厚非,但与之前他的所做所为对比,却顿时让人觉得他的坚持如此轻易被动摇,他的正义如此不堪一击——做为刑警,你不是要保护民众吗?你不是要用法律制裁凶手,而非让人随意以暴制暴吗?你不是在爆炸接连发生、明知凶手就在医院里而铃木是来杀凶手的时候,仍然要先控制住铃木不让他触犯法律吗?如此种种,从动摇到崩溃,从坚持律法的刑警,到选择主动杀人,你只用了一分钟。
与之相比,一向软弱、笨拙到甚至搭档三年都不能真正获得茶屋承认的搭档,流着泪大喊:“别打了,只要我死就好了。”并真的引爆炸弹时,这个被茶屋一直喊成“新来的”的小警察,形象骤然高大起来。
最后,当茶屋一连数枪打在绿川身上的时候,泄愤的意味如此明显,但或者还可以理解为是报仇。而对铃木扣动扳机的时候,代表的又是什么呢?毕竟铃木杀的人都是犯罪者,和绿川不同的是,他没有杀过警察,更没有杀过无辜者。
茶屋扣动扳机的时候,他的正义、他代表的法律荡然无存,充满讽刺。
鹫谷真梨子,从一开始她就执着地想要引入新的治疗方法,让被害人家属与施害者会面,从而达到治疗双方心理的目的,这为她的前史埋下一个引线。看到这场戏的时候,我最好奇的是,既然在相关案例中有部分家属从仇恨转变为宽恕、也有凶犯从不以为然转变为忏悔,但鹫谷自己也说这种情况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我很想知道,这些案例中没有达到期望的治疗情况的比例是多少呢?是有多少家属始终痛苦、不能原谅犯人?是有多少犯人根本体会不到家属的痛苦也根本不打算忏悔?还有多少犯人表达忏悔其实只是为了欺骗,是为了换取自由或减刑?这个比例,鹫谷是没有去计算,还是仅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呢?
随后,少年犯对她的忏悔换来的是自由,我就在想,这个忏悔是真诚的吗?少年犯的母亲对她的感谢,发自肺腑地称她是神,而鹫谷的表情却是非常痛苦的——尽管她一直认为这也是在对自己进行治愈,可明显她的理性选择对她的心理毫无帮助。
当警察带走铃木的时候,鹫谷所站的位置是被墙壁和栏杆所包围,似乎象征着她的内心、精神都是这样被禁锢着。而这种禁锢又实在是她自己的选择。
鹫谷所坚持的是理性,是科学,是救赎,从一开始她就拒绝茶屋要求的在鉴定中随便给铃木定性,后来更是执着地寻找铃木表现异常的真相,一步一步地探索。然而,当最后铃木杀死少年犯,让被绑架小男孩脱险,鹫谷仍然痛苦着。一直饱受抑郁症困扰的母亲感到解脱,甚至终于愿意去参加鹫谷所提议的治疗。而和母亲相反,鹫谷却并不感激铃木,相反,她指责铃木:“你不是神,没有人能有擅自制定善恶标准、擅自制裁的权利……你破坏了我苦苦构建的一切……”
她构建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能够和普通人一样平静生活而构建起的理性的牢笼,她让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是有效果的,她让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拯救罪恶的灵魂同时也能治愈受伤的灵魂。可铃木所做的,将她从一个神圣的位置拽了下来,无法再自欺欺人。她之前所坚持的理性、善良,也是如此不堪一击,多么讽刺。
茶屋和鹫谷,这两个角色都充满自以为是的意味。
铃木这个角色,忠实地执行着爷爷为他设定好的程序,为荡除世间罪恶而存在的杀人机器。如果当初爷爷给他的命令不是制裁罪犯,而是随便杀人,那他和绿川会有区别吗?
我想,或许还是有的,区别就在于绿川从杀人中得到快感,而铃木什么感觉都不会有。
不管是攀岩教练,还是鹫谷,都在试图唤醒铃木心灵深处的人性,想让他拥有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教练认为他曾经有过波动,只是被爷爷给强制封印了。而鹫谷也在一直呐喊着你不是做为杀人机器被生下来的,你也和我们一样是人。
我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是否真的有效,最后铃木杀死少年犯,是出于程序,还是如他所说的因为鹫谷为他流了眼泪?而那个清浅的微笑,是内心情感的破芽而出,还是在模仿普通人?
我想,有时间得找原著来看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相关知识
《花宵道中HD中字07》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美国剧情片
《花宵道中HD中字22》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美国剧情片
《我不是司机》短剧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免费在线观看剧情合集,免费在线观看花光五个亿短剧全集完整版大结局
《种子》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国歌 电视剧》完结全集在线观看
《花好月圆之寒门孝子》短剧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免费在线观看剧情合集,穿书之恶毒亲妈自救指南——98集大结局免费在线观看
霉菌之花全集在线免费观看/剧情片1080P高清资源
《乱世花道》高清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惜花芷》全集高清在线观看
《霜花店》完整版HD免费在线观看
网址: 《脑男》正片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剧情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32822.html
上一篇: 雅美 |
下一篇: 河南省南阳西峡:百合花开景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