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名。酥油花是塔尔寺最负盛名的传统艺术之一,也是该寺的“三绝”之一。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相传为唐代文成公主所创制。在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使得一般的塑形手段无法奏效,而酥油花却能够在寒夜中保持一定温度而不会变形,故而成为藏民独特的艺术形式。
酥油花最早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据史书记载,在公元12世纪,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首领丹巴德钦修建了堆米寺和扎西寺,并由堆米寺活佛首创堆米寺酥油花供灯仪轨,之后这一技艺逐渐在藏区流传开来。到了明末清初,格鲁派掌门人宗喀巴大师对酥油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列为格鲁派的重要供品之一。后来酥油花的内容和形式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酥油花以各种人物、花卉、吉祥物为主要题材,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寒冷的冬季,制作酥油花的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酥油塑造成各种形象,再以彩绘、金箔等工艺装饰表面,使整个酥油花显得绚丽多彩。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克服严寒、时间紧迫等困难,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才能创作出精美的酥油花作品。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塔尔寺的酥油花展,这是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在这一天,来自各地的游客和信徒们齐聚一堂,欣赏着精美的酥油花作品,感受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在展出期间,还会举行盛大的酥油花巡游活动,人们手持酥油花灯笼,载歌载舞地穿行在寺庙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传统的酥油花作品外,现代的酥油花还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一些艺术家和工匠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创作出更具现代感和艺术价值的酥油花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展示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酥油花作为塔尔寺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