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作为节水农业的重要方式,多年来是国家重点倡导和推广的农艺技术。截至目前,全国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在1亿亩左右。按照原农业部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的《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将达到1.5亿亩。这意味着水肥一体化推广将继续提速,3年内推广面积将再增加5000万亩,增幅达50%。
我国水肥一体化建设最先从华北、东北、西北等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开始推广,并在果园、蔬菜和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目前在一年一作地区主要应用在新疆的棉花、内蒙古和甘肃的马铃薯、东北的玉米;在一年两作地区,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水肥一体化面积达3000多万亩;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计划发展3800万亩。此外,相关报道显示,云南、广西、陕西、青海、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也在加大推广力度。
目前,水肥一体化正逐渐形成从旱区走向全国,从设施走向大田,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粮食作物。
不过,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从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上并不算高。在以色列,80%为水肥一体化灌溉;而在美国,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为水肥一体化灌溉。很显然,在国际上,水肥一体化不是贵族技术,而是平民应用,推广和应用水平也远高于我国。
在我国推广比较难
1
首先是认识制约。绝大多数种粮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认识和了解。二是成本制约。种地效益较低,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需要增加投入,农民认为不合算。三是耕作方式制约。输水管带与机播、机收互相影响,每年都要更换一到两次。四是分散种植制约。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农户生产地块较小,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适。
事实上,最突出的矛盾在于,灌溉设备与肥料相脱节。导致设备企业不知道肥料怎么用,肥料企业不知道如何管理设备。最终导致效果体现不出来,农户不认可,进而弃用。
单纯的节水不能给农田带来增产,也不能提高农民的收益。只有把肥料和节水结合起来,才能带来真正的效果。打个比方,病人输液,给药更重要。调研中发现,有些地区推广农田灌溉设施,之所以效果不好,原因就是没有做好肥水结合。比如,滴灌设施省水,适合玉米田,却不适合小麦等密植作物,且投入较高。再如,前两年大家普遍认可的微喷带,后来证实在实际生产中使用不方便,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
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最重要的是做到“肥水耦合”,目的是把肥料送到作物根区,让农业生产真正实现节本、增产、增收的目的。
“肥水耦合”涉及到设备、肥料、农艺、控制等各个环节的系统研究、协调配合与技术集成。仅微喷头选择就需要考虑作物种类、用肥需求、土壤特性、灌溉要求等因素。灌溉带易堵塞、使用年限短的问题一直备受诟病,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过滤问题,而这一点就与肥料的溶解度密切相关。
从长远看来,水肥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谁能抓住农业需求,做好技术融合,谁就能率先抢占商机。
编辑:何鹏
统稿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3年暴增5000万亩:水肥一体化商机来袭,如何抓住?
带你了解“水肥一体化”
啥是水肥一体化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
关岭: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稿)
到底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网址: 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肥水耦合”是重中之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35819.html
上一篇: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
下一篇: 一种花卉水肥一体化浇灌装置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