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牡丹与牡丹文化

牡丹与牡丹文化

1、国色天香牡丹与牡丹文化王英美15级园艺园林院园艺卓越班学号:201541738219目录1 1、牡丹、牡丹 1.1、牡丹简介-32 2、中国的牡丹文化、中国的牡丹文化-6 2.1、牡丹文化的起源-7 2.2、牡丹花语与传说-9 2.3、牡丹诗-11 2.4、牡丹画-16 2.5、牡丹瓷-18 2.6、牡丹花艺-213 3、牡丹之牡丹之乡乡 3.1、山东菏泽-23 3.2、四川彭州-244 4、牡丹之美食、牡丹之美食-255 5、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赏牡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赏牡丹- 261.1、牡丹简介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

2、之王的美誉。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类型2、中国的牡丹文化 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 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 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 较浓重的美学特点 较浓重的文学特点 较浓重的乡土气息 浓重的富贵之感 浓重的人生回味 浓重的生活恿气 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2.1、牡丹文化的起源 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作为观赏对象毫无疑问。 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这是牡丹第一次被人工栽培并且进入皇家园林。唐朝牡丹栽培开

3、始繁盛起来,至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长安,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2.2、牡丹花语与传说 牡丹的花语:圆满、浓情、富贵 。 红牡丹:花型宽厚的红花,被称为百花之王,花语是 富贵,属性火。 牡丹花的牡丹花的传说传说牡丹花大而艳丽,一向被人们视为富贵昌盛的象征。传说我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酒后醉言,下令百花于降冬时节同时盛开,诸花不敢违抗,唯独牡丹抗旨未放,显示出坚贞的气节,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谪洛阳。牡丹却因此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赞赏。至今,洛阳的牡丹仍极富盛名。2.3、牡丹诗 赏赏牡丹牡丹刘禹锡庭

4、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惜牡丹花二惜牡丹花二首首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诗词精选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先开紫牡丹。 长安年少惜春残, 争认慈恩紫牡丹。 云想衣裳花相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月曲江连旧宅, 阿婆情熟牡丹开。 玉佩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 莺涩余声絮堕风, 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 收取朱阑一片红。 花向琉璃地

5、上生, 光风炫转紫云英。2.4、牡丹画2.5、牡丹瓷 牡丹瓷来自古都洛阳,他把瓷器烧制、粉彩涂抹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形象逼真、花色自然、花叶薄如纸张、叶脉清晰可见的牡丹瓷,它的诞生为中原大地又增添了一束多彩艳丽的文化奇葩。牡丹瓷博中国雕塑艺术众家之优长,集中国陶瓷技艺诸派之精髓,是中国悠久的瓷文化与瓷工艺延续发展过程中的创意成果。牡丹瓷是继中国五大官窑之后出现的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古老的陶瓷文化与悠久的牡丹文化有机融合的新派美术瓷种。 ,目前烧制成功的有以自然状物为主要题材的花盘、壁挂、花瓶、瓷鼎、盆景、花篮、屏风、人物、动物、中国结、单株牡丹树、大型艺术雕塑、日用瓷、牡丹瓷饰品、牡丹绣等十五大系列,百余种规格、花色齐全。牡丹瓷作品2.6、牡丹花艺3.1、山东菏泽 “土人拥载之,甫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一归,故每岁辄一往”。就是对古时菏泽花农外出催花的生动写照。解放后,菏泽牡丹催花技术更加纯熟、精湛,不仅试验成功了经济、简便的大田催花技术,还摸索出了秋季催花技术,终使“花开随人意,四季吐芬芳”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3.2、四川彭州4、牡丹之美食牡丹馅饼牡丹馅饼牡丹酿酒牡丹酿酒5、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赏牡丹结束语 通过花文化课程的学习,我有了

相关知识

牡丹花语象征与寓意(牡丹花语的深意与文化内涵)
转*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研究中心
牡丹文化概述
牡丹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牡丹——繁荣)
全景式推广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调查问卷
牡丹一朵值千金:解读国花牡丹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意义
论洛阳牡丹花会发展中牡丹文化的开发
牡丹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揭示中国国花牡丹的瑰丽魅力与深远影响)

网址: 牡丹与牡丹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59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牡丹花开 绽放中华之美(深观察)
下一篇: 唐宋牡丹诗中牡丹文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