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华艺术宫 | 讲座】牡丹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3/23(周六)

【中华艺术宫 | 讲座】牡丹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3/23(周六)

牡丹,自唐宋至今被视为国花,是国家之祥瑞,政治之盛明,国家的繁荣的表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唯有牡丹真国色”等喻户晓的名句,表明了牡丹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趋向和与国家政治的密切对应。

牡丹文化博大精深,文史资料丰富,专著众多。盛世花荣传承发展正当时,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视觉空间,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纪念建国70周年

牡丹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讲座时间:

3月23日 14:00

讲座地点:

0米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汤兆基

上海传统牡丹文化历史久远

牡丹栽培早于上海建县一百多年。如今法华镇路一千年前就因广种洛阳牡丹,培育新品而有“小洛阳”之称的盛名。四百多年前,董其昌赠友人的牡丹,如今在奉贤乌桥依然生机蓬勃,繁花似锦。

近代上海牡丹文化深入人心。虚谷、蒲华、吴昌硕、任伯年都善画牡丹,誉为“清末海派四杰”。现代江寒汀、张大壮、唐云、陆抑非也都是画牡丹的大家,被誉为“海上四大花旦”。体现了社会层面的广大市民众的审美倾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陆抑非《牡丹》

69.5x68.5厘米

中国画 1982年

中华艺术宫藏

张大壮《牡丹》

73.5x68.5厘米

中国画 1977年

中华艺术宫藏

上海发展牡丹文化前景宽广

近年来,牡丹文化发展迅速,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都市牡丹文化研讨会,对都市牡丹文化的形成、现状和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时下,奉贤海湾牡丹文化节即将举行。三年后,上海崇明花博会也将举办。花博会申报资料显示,园内俯瞰主体设计中心亦为牡丹图案。上海应以此为契机,将牡丹文化进一步创新性推进,通过作品展览、衍生产品销售、牡丹文化传播等,为上海文创增加文化含量和感召力、影响力。还可面向全国和世界,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发挥积极作用。

春暖花开之际,和我们一起聊聊牡丹文化。

汤兆基《牡丹》作品

主讲人介绍

汤兆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常委、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侨民宗委员会委员。

汤兆基擅长书画、篆刻,素有“ 三绝 ”之誉。篆刻古朴道劲,游刃有余,左手奏刀,又以“铁笔左篆”著称。

【注意事项】

供稿:张娜 | 责任编辑:张昊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华艺术宫
数字花语:牡丹文化数字化转化与传播路径的创新研究
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我院举办“纸与刃的相遇——探寻非遗剪纸之美,绽放民族团结之花”主题讲座
国花牡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花寄情——探寻牡丹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
牡丹文化研究中心
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学院举办“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创新校园文化育人 青岛职院“教育月”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
基于Web中华传统文化网站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网址: 【中华艺术宫 | 讲座】牡丹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3/23(周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600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近15年牡丹皮研究文献分析.pd
下一篇: 牡丹的花文化不同国度寓意不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