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10首绝美牡丹诗,花开富贵,共赏一片国色天香

10首绝美牡丹诗,花开富贵,共赏一片国色天香

牡丹在中国被称为“花之富贵者也”。它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在唐代,牡丹更是为人所追捧。每当牡丹花开,全城的人都会倾巢出动去观赏。而文人墨客也喜欢吟咏牡丹。

今天,与你分享10首绝美的牡丹诗词,让我们一起品味千载诗人笔下的牡丹神韵,快来看看哪一首描绘出了你心中的牡丹呢?

01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虽妖娆动人、明艳美丽却缺乏风骨,池中的荷花虽清雅洁净、亭亭玉立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一到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轰动了整个京城。

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

刘禹锡的眼中,牡丹花的美盛过百花,天姿神韵,艳冠群芳,倾国倾城,引得全城轰动,只为一睹它的芳容。他在另一首诗中也高赞牡丹的美,“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02

锦帏初卷卫夫人,

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

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

欲书花叶寄朝云。

——唐·李商隐《牡丹》

这首诗词藻华丽浓稠,烙着浓浓的李商隐特色。22岁时,李商隐在崔戎府上做幕僚,充满年轻人的自信和朝气,词句间极富青春气息,带着让人善意喜爱的些许自得与自负。

全诗一共化用了6个典故,分别是卫夫人、越女与越鄂君、石家燃烛、荀彧偷香、反用江淹梦笔、巫山神女,是全唐牡丹诗的压卷之作。

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全诗每句一典,辞藻绚丽,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


牡丹的颜色就像燃烧着的明灭烛火,连烛芯都不需要修剪,牡丹的芳香本来就是天生的,更无需香炉熏烘。本句表面上是对牡丹特色的描述,实质则是暗指自己才华过人,在梦中得到彩笔相授,我要用这妙笔写下华丽唯美的诗句,将它寄到巫山神女的手上,让她明白我的爱慕之情。

李商隐笔下的牡丹,美得不可方物,是美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更是他内心理想的象征,那是一个唯美的与神共通的世界。


03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唐·罗隐《牡丹花》

罗隐是晚唐道家学者,这首“牡丹”诗,也牵涉到道家故事。据《酉阳杂俎》载:相传韩愈之侄孙韩湘,学道成仙后,曾劝韩愈也弃官学道,韩愈不肯,韩湘曾于初冬,令牡丹花开数色,预言韩愈未来之事,后皆应验,使韩愈为之震惊。罗隐这首牡丹诗,似取乎此。

前三联写牡丹超凡脱俗,尽管孤芳自赏,但那种傲岸冷峻的姿态,却更加动人,让人钦佩,这正象征了诗人的人格精神。末联从牡丹写到人的思想感情和寄托,正显了诗人不愿为名利趋炎附势,降低人格,从而辜负了大好时光的高洁品格。

罗隐笔下的牡丹,端庄美丽,群芳之冠,即使不自作风流,看似无情高冷,但也引世人为之神魂颠倒。


04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世上难道会有人不爱牡丹花吗?即便是百花凋谢之时,牡丹也绰约多姿,占尽城中的春色,它好像是洛水的女神在翩翩起舞,千娇百媚的姿态简直比灿烂的朝霞还要美丽。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曹植在《洛神赋》中赞洛神:“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而在徐凝眼中,牡丹国色天香,堪称仙子下凡,更比洛神还要美上几分。


05

闲花眼底千千种,

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

丹心独抱更谁知。

——明·俞大猷的《咏牡丹》

我赏过的花千千万万,只有牡丹最奇艳,人们都爱它的华丽富贵,端庄大气,正如我的心就是丹心一片深藏于怀抱。

此诗以牡丹为比喻,托物言志,舍其形色情韵而紧紧抓住牡丹精神的本质特征,既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操守,又是对现实庸碌士风的严峻批判,同时反映了自己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和愤懑。

在俞大猷的眼中,牡丹的美不止是它的外在,更在于它孤心自守,一片丹心。


06

牡丹一朵值千金,

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

一生辜负看花心。

——唐·张又新《牡丹》

牡丹倾城,一朵价值千金,人们大多钟情颜色艳丽深色系的牡丹,今天看到满栏的白牡丹如白雪一般盛放,还真是辜负了看花人的心啊!

世人偏爱浓艳的牡丹,诗人第一次看到白色清雅的牡丹,内心不由感慨万千。


07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丹》

百花凋谢之后牡丹才开始吐露芳华,被人们唤作百花之王。它的美艳绝代无双,它的花香自是人间第一香,独步天下。

在这春色将阑百花齐谢的晚春时节,被人称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却亭亭玉立,一花独放,开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

皮日休眼中的牡丹带着几许清高,于百花之后一枝绽放于春色中,傲然独立,雍容大气,举世无双。


08

枣花至小能成实,

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又空枝。

——宋·王溥《咏牡丹》

枣花很小不起眼,但是能结出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是牡丹花开得很大一朵,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花谢后只剩下空空的枝条。

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

对于牡丹王溥的看法与众不同,不言其颜色,不夸其芳华,却独具慧眼,从实用性的角度,将牡丹与枣花、桑叶相对比,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很有自己的见地。


09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我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入夜时分枝上只剩两枝残花,一想到明天清晨大风一起必定花落零泥,我内心不禁对它充满怜惜,还是趁着夜色,赶忙照亮烛火好好把它欣赏。

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的牡丹花,一直为世人所珍爱,特别是唐代,每当牡丹盛开时,人们更以竞赏牡丹为乐事。诗人写的却不是花开之盛,以及赏玩时的欣喜之情,而是写落花之际,自己的一片惆怅、寂寞的惜怜之心。从另一角度表现了诗人的爱花、恋花的雅致深情。

白居易原本就是一个深情的人,他为初恋坚守多年,思念一生,却徒留下满腔遗憾,由花及人,看到残花很容易触动他的内心,激起怜惜之情,花之衰败如人生,一定要趁着绽放时好好珍惜。

“夜惜衰红把火看。”这一句不禁想起李商隐的《花下醉》,其中一句“更持红烛赏残花。”不知道他们两人是谁受谁的启发,后来被苏轼写海棠时化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0

洛阳人惯见奇葩,

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

满城方始乐无涯。

——宋·邵雍《洛阳春吟》

洛阳人看奇妙的事物已经见多了,桃李花开压根不当做是花,根本没人去欣赏,只等牡丹盛开之时,洛阳城内赏花的人才会络绎不绝,酒水供不应求,游人热情高涨,夜半时分还不归家。北宋大儒邵雍描绘了洛阳人对牡丹非同一般的感情。

牡丹产自中国,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隋唐时期,人们观赏牡丹的风气日盛,也催生了专门培育牡丹的花师。

到了宋朝人们对于牡丹的热情一如唐时,全城为之倾动,以至于认为别的花都不算做花了,可见牡丹的魅力无穷大。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相关知识

10首绝美牡丹诗 赞美牡丹的千古名句 牡丹最美诗词大全
国画珍藏!历代名家画牡丹:花开富贵,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 盛世丹华 第三届牡丹赏花季盛大开幕!
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一一牡丹!
十首牡丹花诗歌,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象征喜庆与富贵
【国色天香牡丹园】2021北京牡丹花海文化节已开幕!
牡丹之美
国色天香话牡丹
国色天香牡丹花
【一脉传“城”@北京中轴线 】专访景山公园牡丹文化季:赏中华国色 体验“花开中轴”之美

网址: 10首绝美牡丹诗,花开富贵,共赏一片国色天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62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描写牡丹的古诗
下一篇: 描写牡丹花的诗词介绍(通用5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