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牡丹的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介绍,并对牡丹的推广发展进行探讨。中国牡丹历史悠久,一直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牡丹不仅在中国兴盛、发展,还传播到世界各地。
牡丹;栽培技术;养护管理
中国牡丹历史悠久,一直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牡丹不仅在中国兴盛、发展,还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国外不同的赏花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传统的中国牡丹不同的品种类型。特别是日本和欧美国家,不但从中国引入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品种,还引用了许多珍贵的野生种类,并以此为亲本,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
尽管牡丹如此的漂亮人们如此的喜欢她,可一提起要养护她,还有人不敢问津,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牡丹虽然好看可是不好养,其实不然,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知识养她还满简单的。
牡丹其实是一种耐寒不耐热的植物,喜欢阳光但不喜欢炎热,只要保持充足的阳光且24~25℃的温度,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牡丹喜欢沙土且松软的土壤,特忌粘而硬的土壤,所以保证土壤的松软也是牡丹成长的要素。同时,牡丹种植的最佳时节就是秋天,应为秋天天气干爽,所以牡丹在这个时节成活率可以达到99%、冬天是96%、春天98%、夏天最差在90%左右。
2.1 露地栽培
牡丹生长健壮,栽培容易,因而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使花大色艳,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应当根据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采取完整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2.1.1 选地。牡丹喜凉惧热,在年均15℃以上的地区常生长不良,尤其不耐夏季湿热。生长适温12~15℃。宜稍为蔽荫之地,在光照充足处也可以正常生长。性喜高燥、忌低湿,栽植场所宜地势高敞,排水良好。其根为粗长的肉质根,生长良好时,根长可达1m以上,故需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盐碱土、粘土和涝洼地均不适于栽植牡丹,喜轮作忌重茬,栽过牡丹的地方,需经过2~3年后方可再行栽植。
2.1.2 选苗。(1)品种正确。(2)生长旺盛茎粗壮、芽饱满、粗根多。壮苗则抗性强、成活率较高,生长发育迅速。(3)嫁接苗嫁接处愈合良好,分株苗保留的根系多。(4)无病虫害。
2.1.3 栽植
栽植时期:牡丹的栽植通常与分株同时进行。从9月下旬(秋风)至10月中旬均可栽植。春季不宜分栽牡丹,这是因为早春根系开始活动,3月上旬芽萌发,接着抽枝展叶,现蕾开花,消耗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栽植方法:栽前挖坑,直径30~40cm,深40~50cm,坑距100cm。挖坑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以便栽时将表土回填在坑下部,并混入腐熟的堆肥和豆饼、鸡粪和麻酱扎等肥料。土与肥混合均匀后,在坑内堆一“土丘”,再撒上一层无机表土,把苗株根系均匀分布“土丘”上,使根系自然下伸,然后填土,填至半满时,用于轻轻提苗,晃动,使土与根系密接,用脚踏实,注意使苗根部与地面相平。视土壤情况,如土壤过干,1周后再浇水1次。土壤干后用细土将植株埋好。这样有利于保暖越冬和保持土壤温度,提高成活率。
2.1.4 养护管理
2.1.4.1 浇水。(1)初栽之苗要浇足水,保证浇透,促进根系与土壤的充分接触,以便从中吸取水分和养分。(2)浇水时间要有规律,天热之时,宜在日未出或夜静地凉时进行,而在寒冷的时候,则在天气暖和时浇。(3)春芽萌动时浇一次返青水,利于牡丹生长发育。(4)盛夏天气炎热,雨水多,牡丹不必浇水,水多伤根,每年不开花。(5)秋天要控制浇水,水多会引起秋发,而导致明年成花困难。
2.1.4.2 追肥。牡丹花大叶繁,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水分,为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适时施肥非常重要。通常栽植当年不施追肥,以后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在春天土壤化冻后,称之“花 肥”。第二次在花后,称之为“芽肥”。第三次追肥称之为“冬肥”。
2.1.4.3 中耕除草。中耕和除草通常结合进行。中耕对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和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杂草不但和牡丹竞争水分、养分,而且影响通风透光,容易发生病虫害。从春天起,就要按着“除小、除净”的原则进行松土除草,尤其在7、8月,天热雨勤,杂草滋生快,更要勤除除净。
2.1.4.4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牡丹栽培重要的技术操作,主要包括:定干、出土芽、摘芽等操作。其目的是使植株保持均衡、适量的枝条和美观匀称的姿态。维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动态平衡,去掉繁枝赘芽,使之通风透光,有利于集中养分,使得生长旺盛。
相关知识
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
紫斑牡丹与新品种培育.ppt
临洮:紫斑牡丹绽放
甘肃牡丹,紫斑牡丹,抗寒牡丹,百年牡丹,精品芍药,大丽花,唐菖蒲,甘肃花卉,牡丹出口
紫斑牡丹最耐看
紫斑牡丹
紫斑牡丹的种植,护理方法,以及花语
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论文.doc 全文免费在线看
紫斑牡丹的传说
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
网址: 紫斑牡丹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6285.html
上一篇: 龙池牡丹|莺然可爱,花中极品御衣 |
下一篇: 宁德市催花牡丹花后植株复壮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