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Jú Huā
别名 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镘头菊 功效作用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英文名 FLOS CHRYSANTHEMI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肝经 药性 凉 药味 甘、苦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
物种分类
因菊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
分类: 菊科,菊属
有时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种的总称。
菊科是种子植物最大科,总数25000~30000种,而其花卉种类也很多,仅次于 兰花 。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 野菊 、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 菊花脑 等。
作用功效 适合人群
菊花性凉, 气虚 胃寒 、食少 泄泻 者慎服。
性味归经
味辛,甘,苦; 性微寒。 归肺、 肝经 。
★【注意: 此花 头部 具有某种 毒性 ,对人类也是如此。 但尚感欣慰的是,虽然碰触到菊花会让人有点疼痛和 肿胀 感,医生只会将此做为一般的过敏或 炎症 处理。 菊花与 野菊花 不同,药性等各方面有很大区别,野菊花有微毒可引起 食欲不振 、 上吐下泻 等。 这里是菊花,不是野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 清热 , 平肝 明目。 用于 风热感冒 , 头痛 眩晕 ,目赤 肿痛 ,眼目昏花。
【功效】
1 菊花 山楂 茶: 取菊花10克,加山楂、 金银花 各10克,代茶饮用,能化淤消脂,清凉降压降压、 减肥 轻身,适用于 肥胖症 、 高血脂症 和高血压患者。
2 三花茶 : 菊花,金银花, 茉莉花 均少许,泡水作茶饮,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3 菊花蜜饮: 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 蜂蜜 ,搅匀之后饮用。 具有养肝明目、 生津 止渴、 清心 健脑、 润肠 等作用。 由白菊茶 和上等乌龙茶制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必备的一种茶。 因为此茶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有害性的 化学 和 放射性物质 、都有抵抗、排除 的疗效。
4 取菊花10克, 茶叶 3克,一并冲泡,可防治早期 高血压 。
5 取菊花10克, 桑叶 、 枇杷叶 各5克,研成粗末,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防秋澡,适于因秋燥犯肺引起的 发热 、 咽干 唇燥、 咳嗽 等 病症 后食用。 本方尚有预防 流感 、 流脑 、 乙脑 、 腮腺炎 、 水痘 等作用。
6 甘菊,其味甘甜,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 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
7 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饮服,能解渴生津。
8 八宝 菊花茶: 金银花10克、 陈皮 5克、 胖大海 一个(可不要,因为它可引起食欲不振、上吐下泻)、少许 冰糖 、少许山楂、5克有机绿茶、两个红枣,用沸水泡至5分钟既可食用,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超市有卖)
中药材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 菊花,能 补阴 ,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 胃气 。
2.《纲目》: 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 益肝 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3.《本草经疏》: 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 苦可泄热,甘能 益血 , 甘可 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人心、 小肠 ,甘人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沛与 大肠 。 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 皮肤 死肌、 恶风 、 湿痹 者,诸风 掉眩 ,皆属肝木,风药先人肝, 肝开窍于目 ,风为阳邪,势必走上, 血虚 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 腰痛 去来陶陶者,乃血虚 气滞 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 虚热 也。 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 阴虚 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 安 肠胃 ,利 五脉 ,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 生捣最治疗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疗者风火之毒也。
4.《药品化》: 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 《经》曰,治温以清。 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 桑皮 理头痛,除余邪。 佐黄蔑治眼昏,去翳障。 助 沙参 疔肠红,止下血。 领石斜、 扁豆 ,明目聪耳,调达四肢。 是以 肺气虚 ,须用白甘菊。 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 肺火 。 凡头 风眩 晕, 鼻塞 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 肺气 热,以此清顺肺金,且 清金 则肝木有制。 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 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5.《本草新编》: 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 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问有用之者。 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 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 胃火 。 盖阳明 内热 ,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 知母 之类,然石育过于大峻,未免大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 元参 、 麦冬 共剂之,既能 平胃 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6.《本草经百种录》: 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 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7.《本草便读》: 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日疏风而已。 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
8.《本草正义》: 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 内风 ,抑木气之横逆。 《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凤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 风邪 ,能令人眩也。 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 肝火 直上顶巅,而为眩,为肿,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 凡是头凤作痛,无非 内火 内风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 目如欲脱,乃肝阳内风之尤甚者。 世谓头凤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 雀卵 者。 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菊花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 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 血热 而 络脉 不洁,渐以积秽成腐。 菊花苦辛宣络,能 理血 中 热毒 ,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 石顽谓清利血脉,而痹着 湿邪 ,得以开泄,持论甚正。 惟此是 冲和 纯粹之品,以清 经隧 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 《别录》谓洽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 肾阴不足 ,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 菊花 滋肾阴 而清 湿热 ,是以主之。 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情肃泄热之功用也。 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 知觉 运动矣。 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 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 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 海藏谓主 肝气 不足。 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 虽其气味 清芬 ,然终非肝家气药。 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疗尤为要药。 按疔是火毒,非大剂 清解 不可,外敷诸药如 忍冬藤 、 马齿苋 、 蒲公英 、 草河车 、 芙蓉叶 、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缨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时膝者。 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 但知外治,断不可恃。
食疗价值
菊科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又称节华、真菊、甘菊、家菊、甜菊花、药菊。 我国中部、东部及西南地区广泛栽培。 产河南者称怀菊花,产安徽者称滁菊花或 毫菊 花,产浙江者称杭菊花,产四川者称川菊花。 秋季花开时采收,烘干或蒸、晒干用; 亦可用鲜品。
[性能]味微辛、甘、苦,性微寒。 能疏散 风热 , 清肝 明目,平肝阳, 解毒 。
[参考]含菊甙、腺嘌吟、 氨基酸 、 水苏 碱、 胆碱 、黄酮类、 维生素A 样物质、 维生素B1 ;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菊花酮、 龙脑 、龙脑 乙酸酯 等。
有 镇静 、 解热 作用。 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乙型 链球菌 、 痢疾杆菌 、 伤寒杆菌 、 副伤寒 杆菌 、 大肠杆菌 、 绿脓杆菌 、人型 结核菌 及 流感病毒 均有抑制作用。 能明显扩张 冠状动脉 ,并增加 血流量 。 可增强 毛细血管 抵抗力 。 菊甙有降压作用。
[用途]用于 感冒 风热,发热头昏; 肝经有热; 目赤多泪,或 肝肾阴虚 ,眼目昏花; 肝阳上亢 ,眩晕头痛; 疮疡 肿痛。 现代又用于 冠心病 、 高血压病 。
[用法]泡茶,煎汤,浸酒,或入丸、散。
[附方]
1,桑菊 薄荷 茶: 菊花6g,薄荷9g,金银花、桑叶各10g,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用菊花、桑叶、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金银花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发热,头昏,目赤, 咽喉不利 。
2,菊花 决明 茶: 菊花10g, 炒决明子 12g。 沸水浸泡服。
菊花与 决明子 配伍 ,有较好的清肝明目和平 肝阳 的作用。 用于肝热目赤, 羞明 多泪,头昏; 或肝阳上亢,头昏目眩。
3,菊睛丸: 甘菊花120g, 枸杞子 90g, 肉苁蓉 60g, 巴戟天 30g。 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g,温开水送下。
源于《和剂局方》。 枸杞子为补肝明目要药,肉苁蓉、巴戟天能 补益肝肾 精血,精血上注于目而能视,故有助于明目; 甘菊花与枸杞子等同用,有养肝明目之效。 用于 肝肾 不足,眼目昏暗。
4,桑菊银楂茶: 菊花、金银花、山楂各5g,桑叶10g。 分作3~4次用,每次以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以桑叶、菊花、金银花清热平肝,山楂 活血化瘀 ; 桑叶、菊花、山楂能降压,菊花、山楂能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血流量,山楂、金银花又能降低 血清 胆固醇 。 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及 动脉硬化症 而有肝热者。
5,菊花 甘草 汤: 菊花120g,甘草12g。 加水煎汤,分~4次服。
源于《 外科 十法》。 本方用菊花、甘草清热解毒,唯恐药力不足,故用量较大。 用于疔疮肿痛。
保健功效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菊花酒: 由菊花加 糯米 、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 延缓衰老 等功效。
●菊花粥: 将菊花与 粳米 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 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 祛风 、 润喉 、养目、解酒。
●菊花糕: 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 绿豆 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 由菊花与 猪肉 、 蛇肉 炒或与鱼肉、 鸡肉 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 头晕目眩 、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 将菊花与 银耳 或 莲子 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 五脏 、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 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 疏风清热 、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 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 头晕 、 失眠 、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 护膝 : 将菊花、陈 艾叶 捣碎为粗末,装入 纱布 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 消肿 止痛,治疗 鹤膝风 等 关节炎 。
●菊花香气: 有 疏风 、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应用】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有的供药用或作消暑清凉饮料如滁菊、 杭白菊 等,有清凉镇静的功效,治头痛、眩晕、 血压 亢进, 神经性头痛 及 眼结膜 炎等症。
●现代科学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 菊花晶 、菊花可乐等饮品,让喜爱快捷省时的人饮用起来更为方便。 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饮品。 健康的人平常也可当开水饮用。
在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风俗。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 吃法也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 馅,菊花酥饼和菊花饺都自有可人之处。 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黄山贡菊,福 山白菊 等都是上品。 ★【注意: 菊花与野菊花不同,药性 等各方面有很大区别,野菊花有微毒可引起食欲不振、上吐下泻等。 这里是菊花,不是野菊花】★
★【警 告】
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 辨证 可有多种证型,属于 阴虚阳亢 型者用菊花最好。 属于 阴阳 两虚型者则不宜用寒凉的菊花,只宜用培 补阳 气,滋养 肾阴 的药,治疗这一证型的 病人多用 温热 的 党参 、 黄芪 、 杜仲 、 熟地 等,用之则血压回归正常; 若用菊花、 钩藤 、 石决明 等,血压则效果不佳。 另外,痰湿型、 血瘀 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用菊 花。
【规格等级】
过去菊花商品主要系将其按产地划分为不同品别基础上再划分等级,现行菊花标准如下:
亳菊花一等 干货。 呈圆盘或扁扇形。 花朵大、瓣密、肥厚、不露心,花瓣长宽、白色,近基部微带红色。 体轻,质柔软。 气清香,味甘微苦。 无散朵、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呈圆盘或扁扇形。 花朵中个,色微黄,近基部微带红色。 气芳香,味甘微苦。 无散朵、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 干货。 呈圆盘或扁扇形。 花朵小,色黄或暗。 间有散朵。 叶棒不超过5%,无杂质、虫蛀、霉变。
滁菊花一等 干货。 呈绒球状或圆形(多为头花),朵大色粉白,花心较大,黄色。 质柔。 气芳香,味甘微苦。 不散瓣,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呈绒球状圆形(即二 水花 )。 色粉白。 朵均匀,不散瓣。 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 干货。 呈绒球状,朵小,色次(即尾花)。 间有散瓣、并条,无杂质、虫蛀、变质。
贡菊花一等干货。 花头较小,圆形,花瓣密、白色。 花蒂绿色,花心小,淡黄色,均匀不散朵,体轻、质柔软。 气芳香,味甘微苦。 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花头较小,圆形色白,花心淡黄色,朵欠均匀。 气芳香,味甘微苦。 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 花头小,圆形白色,花心淡黄色,朵不均匀。 气芳香,味甘微苦。 间有散瓣。 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杭白菊一等 干货。 蒸花呈压缩状。 朵大肥厚,玉白色。 花心较大,黄色。 气清香,味甘微苦。 无霜打花、浦汤花、生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蒸花呈压缩状。 花朵厚,较小,玉白色,心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 无霜打花、浦汤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蒸花呈压缩状。 花朵小,玉白色,心黄色。 气清香,味甘微苦。 间有不严重的霜打花、浦汤花。 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汤菊花一等 干货。 蒸花呈压缩状。 朵大肥厚,色黄亮。 气清香,味甘微苦。 无严重的霜打花和浦汤花、生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蒸花呈压缩状。 花朵小,较瘦薄,黄色。 气清香,味甘微苦间有霜打花和浦汤花。 无黑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药菊(怀菊、一等 干货。 呈圆盘或扁扇形,朵大,瓣长、肥厚。 川菊、资菊) 花黄白色,间有浅红或棕红色。 质松而柔。 气芳香,味微苦。 无散朵、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 呈圆盘或扁扇形。 朵较瘦小,色泽较暗。 味微苦。 间有散朵。 无杂质、虫蛀、霉变。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公号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 山河中医网 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会做的更好~!!!
相关知识
《本草纲目》中的花
本草纲目:千年前兰花入药
【中1057】《本草纲目》中的花
《本草纲目》:天然花草养颜经
[本草纲目]中的女人养颜经
养护之道:本草纲目中的美容养颜经
菊花的养生保健作用
《本草纲目》故事:曼陀罗花善麻醉
《本草纲目》草部
本草纲目拾遗 卷七 花部建兰花
网址: 本草纲目:菊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7695.html
上一篇: 菊花名称的由来 |
下一篇: 古人对菊花的雅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