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本诗借物喻人,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薄情怀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此句应该是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中的一句,写的是秋日花下饮茶的场景和自我陶醉的心境!
秋风秋雨秋渐凉,秋花秋树秋叶黄,秋水秋日秋意扬,秋耕秋收秋实藏,秋情秋语秋海棠,秋色秋波秋思长。祝福驱你心上秋,愿快乐永无忧。
有种诗情画意叫秋雨,有种神清气爽叫秋凉,有种温柔拂动叫秋风,有种淡雅隐士叫秋菊,有种人间妙季叫秋天,有种真心牵挂叫祝愿,秋天天凉,请你注意保暖,愿健康平安,幸福依然!
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的通称,约1000种,多为肉质植物,有许多种的花或叶色彩鲜艳,用作室内盆栽植物或园艺植物。产自热带和亚热带。突出的特征是通常有4种颜色的瓣状被片(花瓣和萼片一起),两大两小,雌花的子房有3个翅。花色为粉红、红、黄或白色,子房下位,颜色与花相同。叶互生,叶形两侧不对称,叶形和颜色因种而异。 秋海棠的栽培品种(多数来自杂交)极多,有记载的就有1万多种,花形排列让人眼花缭乱。多数变种可归为3大类:须根类、根茎类或块茎类
1、宋 苏轼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唐 唐寅 《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3、宋代 王淇 《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4、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蝶恋花·春到海棠花几信
宋 · 姚云文
春到海棠花几信。堠馆余寒,欲雨征衣润。燕认杏梁栖未稳。特丹忽报清明近。
恨入青山连晓镜。香雪柔酥,应被春消尽。绣阖深深人半醒。烛花贴在金钗影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秋海棠》
清 秋瑾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3、 《菩萨蛮》
宋 陆游
小院蚕眠春欲老,新巢燕乳花如扫。幽梦锦城西,海棠如旧时。
当年真草草,一棹还吴早。题罢惜春诗,镜中添鬓丝。
4、《春暮游小园》
宋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5、《题磁岭海棠花》
唐 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
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1、宋 苏轼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唐 唐寅 《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3、宋代 王淇 《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4、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5、清 袁枚 《秋海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曾有诗云董小宛:“珊瑚枕薄透嫣红,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关天末有哀鸿。半床明月残书伴,一室昏灯雾阖缄。最是夜清凄绝处,薄寒吹动茜红衫。”金陵秦淮,从唐朝到大明王朝,一千多年没变过样子。白天是江南水乡,小家碧玉;晚上摇身变成一水的秦楼楚馆,搔首弄姿。
董小宛原名董白,字小宛,号青莲,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并称秦淮八艳。本出生在一个苏绣世家,书香门第。优越的家庭环境培养了董小宛的美好气质,四书五经皆通,琴棋书画皆懂。董小宛生的娇柔美丽,透着一股东方女子的温婉。
可是上天总爱与这样美好的人开了一段悲伤的玩笑。十三岁那年,董小婉父亲去世,母亲又厌倦商场。于是把绣庄交给伙计管理,自己买了一块南京地宅隐居了起来。明末时期,***纷争不休董小宛母亲就决定,变卖绣庄,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隐居生活。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时间无法睁开眼睛。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本出身名门,在青楼中总是透着一种娇冷的气质。她不愿屈从于平凡的酒客之间。她的才华,容貌也吸引了众多的才子,心向往之。这里就不乏有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后来男朋友的侯方域。侯方域对同为复兴社的才子冒辟疆不吝赞美之辞的称赞董小宛。
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所以得罪了老鸨。老鸨对她的各种嘲讽。后来董小宛毅然离开了秦淮,回到了苏州。面对生活的窘境,她不得不再一次把自己卖到了青楼。在苏州的青楼,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闲暇,又有足够的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情。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客人以娇媚娇笑。
冒辟疆一直听说董小宛的美名。他从南京秦淮一直打听董小宛追到了苏州半塘,两人一见如故。分别后冒辟疆为自己的科举事业挑灯夜读,董小宛则在苏州半塘,继续着自己的青楼生活。崇祯15年,董小宛的母亲病逝,董小宛又遇到抢亲而受到惊吓。冒辟疆这时正好赶到宽慰了董小宛的一番。第二日冒辟疆再来见董小宛时,董小宛的病居然痊愈了。两人就此定情。
不过小宛母亲去世后,与冒辟疆的恋爱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显露出一个大家公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弱点。冒辟疆带着小宛回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烦,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柳如是是董小宛当初卖笑秦淮河时的好姐妹,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他如今虽然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
嫁入冒家的董小宛洗净铅华,以前弹琴作画喝酒的手,从此只洒扫纺线绣花,操持家务,几个月足不出户。最令人心折的是,小宛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她不仅在中间加上适量的食盐和酸梅调味,还采摘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鲜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无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独独是露凝香发。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董小宛厨艺惊人,董糖就是她的原创
可惜宁静和协的家庭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大明王朝倾覆了,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关南下,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冒辟疆一手拉着老母亲,一手拉着原配夫人,看着几个孩子,催促董小宛:“你走快点,跟着我。慢了跟不上,我也没办法哦。”历尽千辛万苦逃到南方,冒辟疆又对董小宛说:“逃亡在外,我也没有办法。与其大难临头再抛弃你,不如现在早做打算。我有个朋友多情多义,我将你托付给他。如果这辈子我们能再相见,就白头偕老。你也可以自谋出路,不用以我为念。”董小宛回答说:“你说得对。你上有老母,下有妻儿,都是比我重要百倍的人,都要靠你活命。我要跟着你,既帮不上忙,还会成为你的累赘。我现在就跟你的朋友走,或许能够在这乱世里保住性命。我必定等待和你团圆,如果不能,我就跳海自杀。”倒是冒辟疆的母亲和夫人感念董小宛的好,坚持让她留了下来。
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让冒辟疆得了严重的痢疾。乱世里缺医少药,就算是冒辟疆也没有延医买药的钱,只能等死。幸好有董小宛衣不解带地照顾,冒辟疆才能死里逃生。在以后的两年里,冒辟疆又大病两次,每次都得益于董小宛的照顾才得以存活。冒辟疆自己也感慨:“如果没有董小宛,我的命肯定没有那么硬。”冒辟疆是活了,董小宛自己却在颠沛流离中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享年28岁,只和冒辟疆一起生活9年。
董小宛死后,冒辟疆益发念及其好,冒辟疆十分感慨:“我这一生的福,在和小宛一起的9年中已经全部享完了。”“我这一生用什么来报答小宛呢!她绝对绝对不是人间的女子。”“小宛如今忽然死了。我简直搞不清是她死了,还是我死了。”
回想起与小宛的种种。寒冬腊月,三九酷暑,别人坐着吃饭,她站在一旁,侍奉冒母亲和原配。大家劝她坐下来一起吃。只吃几口,又毕恭毕敬站立一旁,夹菜倒水,谦卑似奴婢。冒辟疆和原配夫人生的孩子课业不好,小宛为他们改文章,辅导功课,通宵达旦,不眠不休。闲暇的时候,陪着冒辟疆看书,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与辟疆的两个小孩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
小宛曾对辟疆说:“我书写谢庄的《月赋》,见古人厌晨欢,乐宵宴。这是因为夜之时逸,月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静,比起赤日红尘,两者有仙凡之别。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来以前,已呼呼大睡,没有福气消受桂华露影。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小宛诗云:《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小宛词云:《一柄象牙彩蝶》,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辉。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从小家碧玉到秦淮名妓,再到贤妾良伴,董小宛一路坎坷,一路血泪,完成了这个转变。兵占领南京后,秦淮八艳风流云散。柳如是自沉未遂,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出家修行,顾横波随龚鼎孳去了北京,郑妥娘随杨文聪殉难于贵州,陈圆圆被战云裹挟而去,与“红颜薄命”的总结局比较而言,董小宛在个人爱情上虽只八年,艰辛历尽,作为红颜知己,为冒襄而憔悴,总还算是幸运一些了。
在董小宛最后的日子里,冒辟疆是否真正被她的柔情感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虽然在两个人相处中,一直是冒辟疆居高临下地看着董小宛。而其实,在是董小宛的心里,冒辟疆也不过只是她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绚丽爱情之梦的载体,她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并固执地相信自己就是这个浪漫爱情里最幸福的女主角。名士与名妓在爱河里的幸运旅程,虽然时日有限,已经是凤毛麟角,很难得了。
海棠与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风姿艳质赢得世人的喜爱,历史上杨玉环、杜甫、苏轼、周恩来、张大千等名人与海棠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传,“海棠春睡”成为后代诗人画家不断吟咏描绘的题材。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杨玉环,后发展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咏海棠的文人墨客众多,但独不见杜甫的海棠诗。四川的海棠在唐时已名闻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当地的各种花卉,却无一首歌咏海棠的诗篇,后人屡疑之。晚唐诗人郑谷在《蜀中赏海棠》诗中云:“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杜甫)无情为发扬。”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吴中复认为海棠姿色妖冶,连杜甫都很难下笔描绘,“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陆游则分析杜甫有海棠诗,但已失传。北宋还传出第三种解释:杜甫不写海棠诗是讳其母乳名之故。这一无稽附会之谈,遭清代学者李渔的抨击:“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总之,杜甫为何不吟海棠备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开始有意识引种栽培海棠。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到闸口探望学生邵民瞻,并将所携海棠栽植于邵氏天远堂前。之后,苏轼来书必问:“海棠无恙乎?”邵氏则报:“海棠无恙。”至今此树尚存活于江苏省宜兴市闸口乡永定村,1982年宜兴在原址重建海棠园。 海棠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厅海棠盛开时,周总理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无法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总理。总理看到这来自祖国蕴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动,百忙中也没忘记回赠邓颖超热情问候,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邓颖超。周恩来与邓颖超千里迢迢赠花问候,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喜爱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在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花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张大千听说百里之外种有名贵的垂丝海棠,为求购数本,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典画征衣更减粮,肯教辜负好时光;闻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为办衣裳”。这足见他对海棠的热爱。1958年,张大千以一幅《秋海棠》荣膺纽约国际艺术协会世界伟大画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张大千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作《海棠春睡图》赠与四川老友,画上折枝海棠设色艳丽,形态娇媚,并题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海棠与文学 对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相当多,下面仅列举诗句、小说、戏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诗词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于唐,唐人郑谷有咏海棠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写出了至今为人所称道的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艳丽妖娆的风姿神采,海棠让诗人郑谷看不足、写不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北宋咏海棠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七年谪居黄州所作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海棠诗脍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杨贵妃的妩媚,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以杨太真之风流喻海棠的明媚。诗人以花拟人,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诗人深谙花性,担心海棠的娇美不堪风吹日晒,便连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请求多借些阴天,好让海棠常开不衰。《花时遍游诸家园》共十首,是陆游在成都时为海棠而写的组诗。陆放翁在《海棠歌》里唱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因爱海棠,陆放翁获“海棠癫”的雅号。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对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创作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绿、红两种颜色代指海棠叶和海棠花,肥、瘦两种形态传神地描绘了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得体。“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简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称。? ? 金人元好问有《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燕语,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这首词表达了伤春思远的闺情,抒写了轻而远的相思,以及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眷恋。这些情绪并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对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绘而然地抒发出来。〔6〕? 文人对海棠的歌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称赞海棠的绝色风采,花开胜景,描绘其令人赏心悦目的姿色,如唐人郑谷的诗;二是借海棠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元好问的《清平乐》。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气,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归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伤,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说:“不是爱花几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1: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4: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 《题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游小园》 作者: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6: 宋代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者: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go116688@qq.com
相关知识
《秋海棠属植物纵览》
《秋海棠属植物纵览》正式出版
秋海棠的常见种类及鉴赏:“秋雨润海棠,绰约玉肌妆”
秋海棠花语是什么(四季秋海棠花语) – 懂懂生活网
香花秋海棠(秋海棠科 秋海棠属)
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
四季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
秋海棠花语(秋海棠花语解析)
竹节秋海棠的种植,护理方法,以及花语
星点秋海棠(秋海棠科 秋海棠属)
网址: 秋海棠诗歌鉴赏(秋海棠唐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8040.html
上一篇: 咏花诗词之《和周雪客白秋海棠》全 |
下一篇: 不愿意开花的秋海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