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

唯美与异端的结合——哥特文化以前,如果别人和我提到哥特这两个字,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哥特式建筑,这也的确是哥特式艺术成就的最突出体现。正如百度百科上所说:“哥特式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无飘渺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来世。”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伦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英国的沙里斯堡大教堂等等。可是,近几年来,随着哥特文化借助着电影和小说这种大众媒体的新兴手段逐渐吸引我的注意力,我也逐渐开始关注并且想要去了解西方这一边缘文化,并且发现,原来哥特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文学、音乐上均有分类,如今的哥特,在很多青年心中,已经变成了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把焦点放在哥特文化在文学、电影的表现和影响,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理解。首先哥特文学为那种隐郁和怪诞的神秘文学,并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所以一直被认为是非主流文学,是一种对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但它恰恰是浪漫主义的一枝独秀,浪漫主义和歌特作家象拜伦(Byron),雪莱( Shelley),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Baudelair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比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采取厌倦和逃避的态度。实质上这恰恰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的表现。他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的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他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思想,整个的心(经过改装的),整个宗教意识,以及全部仇恨。”这种仇恨情绪之所以如此深刻,正因它本身反映着作者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内心为什么会绝望,会诅咒?因为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去享受生命的美好,可是现实的残酷却彻底打碎了他的梦想,所以才会走极端。所以有时我认为其作品,进而整个哥特式风格的作品是一种病态文学,病态艺术,在一般人眼中,艺术应该是讴歌生活中美丽的一面,艺术应该给人以希望,生活有时已经够悲惨,何必自揭伤疤,把痛苦再放大并保存下来呢?可是似乎文学一直都对悲剧格外青睐,甚至我都认为纯粹的喜剧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悲伤才会显得真实,也只得不到的希望才会变成绝望。应该可以这样说,哥特文学即是浪漫主义的分支,也是唯美主义的极端表现,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通过刻画丑恶、阴暗、怪异的一面来反衬生活中的美,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所以,当读到哥特式作品的时候,不能只理解其表面的灰暗,要透过这层阴暗的外衣去真正探索其主题。如上文所说,,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但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吸血鬼是哥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角色(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主要源泉),(科学怪人),还有埃德加爱伦坡诗集中的

西方文明-哥特文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西方花艺发展史
西方的”花语“起源于古埃及()
西方花艺的起源
华夏文明与中国玫瑰
西方插花简史
东方之魅:理解西方思想学术发展的一面镜子
西方插花艺术要点有哪些?
西方插花在公元前2500年,起源于 沿岸。
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
西方规则式插花(上)

网址: 西方文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14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西方艺术简史--15哥特式风格的
下一篇: 什么花有毒不能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