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死亡美学

死亡美学

内容简介  · · · · · ·

《死亡美学》内容介绍: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怎样才能使我们宛如流星的短暂生命变得灿然生动起来呢?

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死亡美学》以死亡的美学角度为出发点,用充满哲理和诗歌一样的语言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以及死亡与崇高、悲剧、宗教、灵魂鬼怪世界的审美关系,并解析了死亡的现代意识和种种自杀现象。

死亡美学的创作者  · · · · · ·

陆扬

作者简介  · · · · · ·

陆扬,1953年生于上海市。1969年初赴吉林插队。1990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贺祥麟先生攻读欧美文学,蒋孔阳先生研习西方美学。著作主要有《德里达:解构之难》《幽默人生:林语堂的魅力》等。有介绍西学的论文一批,英译中和中译英译作若干。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 · · · · ·

引言
一 死亡的审美价值
1 死亡恐惧
2 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
3 中国文化中的死亡观念
4 死亡的审美价值的两个契机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只有摆脱了欲念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他将对伴随死亡而来的痛苦和失落无所畏惧。 (查看原文)

蒜尼 3赞

2013-05-24 14:41:44 —— 引自第9页 约伯的性格中没有哈姆雷特的犹豫,就他的人格而言,选择死亡将不仅是梦寐以求的解脱,也是人性针对不公正的命运在这个特定的语境里所能展示的一种尊严。 树之死,犹可复苏,人之死,永无再生。这是希伯来文化中对死亡的终极性和可怖性的明确意识。上帝没有嘉许人类苦难中的忍耐,上帝最终嘉许的是人类苦难中的悲声。 (查看原文)

蒜尼 2赞

2013-05-24 14:52:33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生命之旅丛书(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西方死亡哲学》《人心与人生》 。

喜欢读"死亡美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要写书评

死亡美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乐乐 2010-11-21 01:16:21

超 脱

“死亡促使人沉思,为人的一切思考提供了一个原生点,这就是哲学。死亡促使人超越生命的边界,臻求趋向无限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伦理学。当人揭开死亡的奥秘,洞烛了它的幽微,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和理想便平添上了一种崇高的美,这也就有了死亡的审美意义。”这是陆扬教授写在书...  (展开)

霍真普洛滋 2010-09-06 20:36:17

死亡是一种美学

我想这样对死亡有着深刻了解的人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是消极呢,还是昂扬向上呢,我看这本书用了太长的时间,对死亡的阅读如果单单是从这么一本书未免太为浅薄,生活在走向死亡在走向凋零,在走向那最终的二十一克的飘远,生活中面对死亡时不会想起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不会想起...  (展开)

沐浴阳光 2011-05-03 11:59:11

生命的救赎

重复做为世界的基本格调,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人类整合成一群只知道生存的野种,将生命那丰富而自由的本质力量彻底扼杀,将其变成一个纯粹的生物过程,即如此:我们的生命是否还有被唤醒的可能?——死亡会告诉你答案。  (展开)

深刻的片面 2008-06-23 18:57:35

学习死亡,是为了在人生的最终归宿前寻找人生的答案

这本书很浅显,适合普通希望了解死亡和生命的人阅读! 但要说把死亡看透,这本书是不够的,我想作者也不打算这么做,他只是告诉我们什么的死亡,怎么去坦然面对 我看完这本书后感觉意犹未尽,又去阅读了同类书中的死亡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但感觉那本书有些专业~ 希望看过这...  (展开)

Echo 2009-02-18 22:18:14

行文流畅优美

近来这一个月,一直在读此类相关书籍。 此书作者在资料丰富程度上,哲学内蕴上,逻辑建构上,人生哲理上,研究方法上……在我阅读的10多本书当中,都不是第一名。 但是,我很喜欢作者的文风。现在书不在身边。依稀记得作者是研究文艺学(抑或是美学?)出身的。也许是这种不...  (展开)

小弦切切 2009-01-17 00:13:21

美学也是学问吗

旁征博引,阐述基本的死亡知识体系 其实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的不如死般痛快.. 嗯…每个人的死亡观都不同,有的人视死如归,有的人贪生怕死,都是很正常的,没对没错~不管怎样,客观的是我们都面临着死亡,这是自我们降生以来会缠绕我们一生的恐惧感,看过之后并不会影响什么...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蒜尼

蒜尼

只有摆脱了欲念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他将对伴随死亡而来的痛苦和失落无所畏惧。

2013-05-24 14:41:44   3人喜欢

蒜尼

蒜尼

约伯的性格中没有哈姆雷特的犹豫,就他的人格而言,选择死亡将不仅是梦寐以求的解脱,也是人性针对不公正的命运在这个特定的语境里所能展示的一种尊严。 树之死,犹可复苏,人之死,永无再生。这是希伯来文化中对死亡的终极性和可怖性的明确意识。上帝没有嘉许人类苦难中的忍耐,上帝最终嘉许的是人类苦难中的悲声。

2013-05-24 14:52:33   2人喜欢

蒜尼

蒜尼

以阿喀琉斯狂暴无羁的愤怒带来的死,对奥德修斯的坚毅和机智导致的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寓意所在:只有珍惜生命,接受它全部真实的人,才是最后得到拯救的人。

2013-05-24 14:55:41   1人喜欢

蒜尼

蒜尼

信仰使死亡的意象为复活所替代,如约伯之重得七子三女,也使无端受难的好人在一种更为抽象的赎罪中新生。正是这种超越精神,公认使希伯来文化产生了一个与古希腊文化判然不同的审美形态:崇高。

2013-05-24 14:46:42

论坛  · · · · · ·

相关知识

以百合花代表死亡——探索生命与死亡的微妙关系(一朵花)
《园艺的乐趣》:生活美学实践
美学原理
德国古典美学
《一升露水一升花(朱光潜美学散文精选集,厚积落叶听雨声美学延续)》(朱光潜 著)【简介
生活美学:环境美学的新拓展
《春江花月夜》 美学鉴赏
瓜州五大文化品牌中的生态美学思考
生活美学
中国林派花道 | 2019「年花」美学及总院课程资讯

网址: 死亡美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22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荒木经惟的“花”世界...
下一篇: 美国式死亡:一场别无选择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