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谭可、开封台记者董黎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着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犹浓。1983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确定每年金秋十月举办“菊花花会”。
1983年第一届开封菊花花会在禹王台公园举办,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到开封调研,来到禹王台公园参观。
开封市各大公园设有菊花培育基地,市区分布着众多的由个体养菊能手建立的菊花基地,特别是南郊魁庄于1999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菊花之乡”,开封市于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中国土特名产年鉴》收录为“菊花之乡”。2009年开封菊花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由于枝肥叶茂,花朵硕大,色泽纯正,香味芬芳,开封菊花被冠以“甲天下”的美誉。开封菊花以繁多的品种优势和高超的养菊技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养菊工作者,纷纷来开封购买菊花种苗,交流菊艺,开封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菊花基地。
1987年第五届开封菊花花会
2017年,开封市菊花的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亩,总数达到500多万盆,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花农由1988年的不足300户增加到目前的6,000多户,开封菊农每种一亩菊花年均收入1万元左右,与种植普通农作物相比,每亩平均增收5,000元,如今,全市菊花年产值达到了1.3亿元。
但是,菊花产业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却不尽如人意,开封菊花虽然有很多培育基地,但花农的生产大多是粗放型生产,销售更是互相独立,花农在田间、地头、路边支起摊子就地叫卖的情况屡见不鲜,菊花价格低廉;其次,菊花产品基本都是内销,且以行政命令购买为主,没有外销创造价值,就没有经济增长,偶尔外地人购买,销量极其有限。产品没有统一的形象宣传,更没有品牌设计,不具备商品贸易的条件和标准,导致创造价值的能力很低。
菊花雕塑造型
针对开封菊花的发展现状,苗振宇决心打破小农经济的藩篱,高起点运作,把开封菊花推向全国。开封盛开菊业有限公司顺势成立,在苗振宇睿智的决定下,公司成功转型,从一个小作坊式的种植经营,转变成为了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为一体的菊花专业繁育基地型企业。六年间,公司承担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遍布全国各地。随着盛开公司的订单增多,原有的基地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公司于2015年初迁址顺河区北神岗新基地。新基地计划用地600亩,目前一期工程260亩已经完工,主要用于种苗培育,艺菊造型,五色草造型等;二期工程正在筹备建立盛开菊花产业园。
苗振宇立志,公司要继续本着精诚合作,诚信未来的宗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品牌的战略营销,扩大经营规模,快速把企业做大做强。
相关知识
菊花工匠苗振宇
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李振宇研究员到惠阳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菊花(花名)
《中国花卉园艺》2022年第10期“工匠精神”专题|新刊推荐
德州世纪风园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菊花 , 菊苗 , 非洲菊苗 , 宿根
工匠汇·第三届“北京大工匠”|杨辉:移动的“植物百科全书”
向“莲城工匠大师”致敬!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首都工匠学院这些技能提升培训班来了~
菊花种子
网址: 菊花工匠苗振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239.html
上一篇: 种子育苗技术 |
下一篇: 智慧科技为“鲜花经济”插上腾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