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解剖结构及生理适应性研究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解剖结构及生理适应性研究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解剖结构及生理适应性研究

【摘要】: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是柳叶菜科山桃草属2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大草原,20世纪5O年代引种栽培后逸生为杂草[1]。该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泛,可生活在路边、山坡、田埂,甚至在碱涝薄地上也能生长,繁殖迅速,是危害性较大的外来植物之一,现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福建、浙江等地区快速扩散[2],一旦蔓延成灾,将改变入侵地原有的生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广泛的生物污染,从而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国内有关小花山桃草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其入侵机制的认识仍然不足,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地上生物量动态、花的解剖结构、化感作用及核型等,对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及生理适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从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逆境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两个方面对小花山桃草的适应机制展开研究,解释其与抗逆性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其入侵和蔓延的结构及生理基础,为有效防治该杂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干旱、高温、低温及轻度盐胁迫条件下,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四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小花山桃草根横切面次生结构显示:木栓层由6~7层扁平细胞组成,次生木质部约占整个横切面的2/3,平均每根有导管138.25个,导管的管壁平均厚度为4.69μm,管径为85.37μm。韧皮部中分布有大量针晶。(2)小花山桃草茎横切面次生结构中导管明显,平均有导管112.36个,导管近圆形,直径75.82μm,分散在维管束中。木栓层由6~7层扁平细胞组成。韧皮部中也有针晶的分布。(3)小花山桃草的叶具典型的旱生植物叶片结构特征:表皮为复表皮,由两层表皮细胞组成;上、下表皮均覆盖有表皮毛,密度分别为83根/㎜2、52根/㎜2;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上表皮气孔密度为180个/㎜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266个/㎜2;栅栏组织为双栅型,近轴面栅栏组织细胞2~3层,排列紧密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4)和大田作物油菜相比,小花山桃草不仅在干旱胁迫下可维持较高的SOD活性,较低的膜脂过氧化速率和较稳定的膜功能,从而使细胞膜系统受害较轻,而且复水后生理功能恢复较快,这表明它比大田作物有着更强的抗旱性和回复生长的能力。(5)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表明,小花山桃草对于低温和高温均有较强的忍耐能力,表现出对低温的适应性略强于对高温的适应性,这可能与小花山桃草原产于北美大草原,长期对温带低温生长环境的适应有关。(6)对低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表明,小花山桃草对低浓度的NaCl不太敏感,表现出较耐盐碱的特点,这与小花山桃草在碱涝薄地上也能生长的研究结果一致。(7)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小花山桃草发达的输导组织,典型的旱生结构特征是其入侵和蔓延的形态结构基础;小花山桃草在干旱、高温、低温及低盐胁迫下能够维持较强的活性氧防御能力,较低的膜脂过氧化速率和较稳定的膜功能,同时能够维持其正常的水分需求、叶绿素含量,从而保证了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这是其入侵和蔓延的生理学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1290318664393818112

相关知识

外来杂草小花山桃草种子休眠萌发特性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
太白山杜鹃花属植物光合生理及形态解剖适应性研究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干旱胁迫下石灰花楸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响应
部分苏铁类植物的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山桃草,好看的小草花,可能的入侵物种
(最新)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精)
六个洛阳牡丹品种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十种野生地被植物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网址: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解剖结构及生理适应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556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小花山桃草:从鲜花到恶草
下一篇: 山桃草的功效与作用(小花山桃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