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美丽月见草如何养护

美丽月见草如何养护

美丽月见草如何养护

美丽月见草真是一种若隐若现出现在你面前让你眼前一亮的花卉淡淡的花朵迷人般的淡粉色让人痴痴为它着迷!朋友们你们有为美丽月见草着迷吗?说到美丽月见草特性栽培养护技术我们首先应该先认识了解下美丽月见草:

美丽月见草,别名:夜来香、待霄草、粉晚樱草、粉花月见草,拉丁文名:Oenotheraspeciosa,英文名:eveningprimrose(晚樱草),是月见草的一种,柳叶菜科、月见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达1.5厘米);茎常丛生,因它在傍晚见月开花,且天亮即调谢,故名月见草,但美丽月见草白天也会开放,花朵如杯盏状,引来粉蝶翩翩飞舞,甚为美丽。丛生状种植,营造出别样的自然园林风情。

美丽月见草适应性广泛,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病虫害少、生长郁闭快、抑制杂草生长等特点,不仅栽培养护管理简便,养护成本低,观赏效果极佳,还具有药用价值,是优良的节约型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在2010年上海世博园和2011年西安园博会里都有很好的表现。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茎直立,基部茎叶红色,多分枝,幼枝平卧后向上;叶互生,叶片狭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基部羽状深裂;花大美丽,单花生于茎、侧枝上部叶腋,4片花瓣,粉红色,初开时为淡粉色,后转为水红色,花瓣上具有红色羽状纹脉,花梗顶端无苞片;单花开放1d,通常傍晚开放,直至第2天中午,整体花期4~11月,花开不断,香气宜人,盛花期,繁花似锦;蒴果棱形,成熟后室背开裂,果期6~10月份。霜降后(平均气温低于10℃),茎叶变红色,亦具观赏价值。

二:生态习性

原产北美,我国各地有栽培应用。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喜日光充足的温暖环境,忌水湿,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沙壤上,耐-10℃低温、耐旱、耐瘠薄。

三:繁育方法

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和嫩枝扦插繁殖。

四:播种育苗

美丽月见草每1g种子有10000余粒,自播能力强,发芽适温18~25℃。露地播种春秋皆宜,保护地播种可周年进行,每1m2苗床撒播种子0.3g。将播种地施少量基肥深翻,按照1.5m宽做成平畦,耙平踏实,小水灌透;种子掺2倍细沙充分混合,均匀撒播,覆盖沙土或蛭石3~4mm,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25天左右,即见其幼芽发出,再1月后即可移栽;并对需移栽的幼苗遮荫1周左右,经过2次摘心控制高度促进分枝后,做为定植(工程)苗等待出圃。

五:株育苗

分株繁殖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将根际或地下茎发出的萌蘖芽切下单独栽植,形成新的植株,分别浇透水;或在春秋季节对多年生长的老株全部挖起,地上部分修剪剩余10cm左右,分株栽植,摘心养护管理同播种育苗,生长迅速,1月左右即可成苗。

六:嫩枝扦插育苗

扦插繁殖于5~6月份最佳,用泥炭和珍珠岩按照2:1比例混合成扦插基质,铺设8cm厚度即可。剪取顶芽保留3~4节,或将健壮嫩枝截成8~10cm的插穗,扦插在基质中,做全光照喷雾处理,7~10天即可生根,20天后即可移栽,摘心养护管理同上。

七:绿地栽培养护措施

1:定植

以华北地区生长情况为例。于春季将绿地深翻整平,施入含磷钾多的肥料,按照15cm×15cm的株行距定植;一旦成活,1个月后随着新枝叶的发出即可郁闭,并陆续开花,5~6月份达到盛花期;花后7~8月份及时修剪,留茬10cm左右,使基部莲座状叶片充分吸收养分,即可迎来第2次盛花期,直至11月份花开不断。

2:水肥管理

美丽月见草对水肥要求不严。一般在栽植前施足有机肥和腐殖质,生长期间通常不需要追肥。对氮肥比较敏感,容易徒长枝叶,水肥过于充足或长时间疏于管理,容易旺长倒伏并花量减少;一般盛花前追施1次液肥,可以提升开花效果,并促使种子饱满。

夏季适当浇水,通常在降雨量丰沛的年份不需浇灌,枯水的年份适当浇灌1~2次。入冬前浇灌防冻水,可提高抗旱、耐寒和越冬能力;早春浇透返青水,可促进早日萌发。栽培后期,注意控制水肥,以控制旺长,保持良好景观效果。

3:杂草防除

美丽月见草生长速度快,可抑制杂草生长,因此,只需注意在郁闭封地前及时清除杂草。

4:病虫害防治

美丽月见草病虫害很少。栽植过密时易感染腐烂病,病株根部逐渐变色腐烂,有菌丝产生,叶片萎蔫干枯,致全株枯死。注意合理的栽植密度,及时修剪,清除过密植株,保持通风透气,同时可用1%石灰水或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浇灌,也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浇灌。

夏季容易吸引刺吸式飞虫吸食花蜜和叶片汁液,造成嫩叶皱缩和穿孔,可每月喷洒1次稀薄除虫药液即可控制。

5:修剪和更新栽植

美丽月见草生长萌发力较强,为了营建良好的景观效果,避免由于多年生长,疏于管理,造成植株过密,花量减少的情况,一般需要每年更新栽植。但采用“一间两剪”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不必每年更新栽植也可以保持多年良好景观。主要是在定植第2年盛花期后的7~8月份,对美丽月见草地上部分留10cm左右做压低修剪,并按照36株/m2均匀保留,对其它基部萌芽间苗剔除,保证植株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入冬前再留茬10cm剪除地上杂乱部分,新发的红色嫩芽,依然保持冬季良好的景观效果。

6:冬季管理

深冬季节,可撒施腐殖质进行覆盖,增强抗寒性和越冬后萌发能力。

八:应用前景分析

美丽月见草为多年生宿根植物,生长速度快,株形丰满,花型柔美,色彩靓丽,花繁叶茂,芳香浓郁,观赏期长,在人体保健方面具有调节内分泌的功能,还是提炼精油的原材料,是集观赏、药用、油料于一体的地被植物和经济作物。长势强健,不择土壤,适应性广泛,管理粗放简便,是优良的节约型园林绿化用材。可作大面积地被景观布置,适于在草坪边缘、向阳坡地成片栽植;也可以作为花境、花坛的花卉材料,在庭院和公园的路边栽植;夜晚开放,香气宜人,适于点缀夜景,是建设“夜景园”和“芳香植物园”等专类园的优选植物;其耐寒、耐旱性极强,也可用于水土保持的景观配植,在坡地和高速公路两旁栽植。

月见草的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月见草就是我们常见的夜来香,它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是一味中药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一下月见草怎么养,月见草的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月见草的介绍

月见草别名:待霄草、山芝麻、野芝麻,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下植物。适应性强,耐酸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性,微碱或微酸性土,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土壤太湿,根部易得病。北方为一年生植物,淮河以南为二年生植物。它是本世纪发现的最重要的营养药物。可治疗多种疾病,调节血液中类脂物质,对高胆固醇、高血脂引起的冠状动脉梗塞、粥样硬化及脑血栓等症有显着疗效。花语为默默的爱、不羁的心。

二、月见草怎么养,月见草的种植方法

1、整地选地整地月见草生性茁壮,耐寒、耐旱,耐贫瘠,喜光照,忌积涝。应选泥土肥沃、排水良好的豆茬,瓜类茬口种植,能够连作。但是有绿磺隆、豆磺隆、普施特,广灭灵等除草剂残留的地块不能种植月见草。整地豆茬和杂茬可直耙秋起垄。

2、播种时间播种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秋播时期为10月中旬至封冻前。如果冬雪大,秋播好于春播,冬雪小易造成缺苗断条。春播可在播小麦之前,泥土化冻2―3cm时进行播种。播种时因为播量少,公顷用60kg二铵拌种作填充物;若不足,可再加入一定量的干锯末子或炒熟的小麦、油菜等进行播种,播深1―2cm,播后及时。每公顷种子用量为6公斤,公顷保苗40―50万株,播种时密度不能太小,否则有分枝,使成熟期不一致。

月见草

3、田间管理幼苗在第2对真叶舒展前与杂草幼苗极类似,容易混杂,这时不能中耕除草,只有在第2对真叶展开后能力进行。

当幼苗长到5―6叶时,禾本科杂草多时可用拿扑净,精稳杀得喷雾灭草,生育期内应进行2遍耘锄和2次中耕,铲趟必须在开花前停滞,苗罩垄时进行第1遍耘锄和中耕。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进行2次人工拔大草,使田间没有超过月见草株高的杂草。

4、月见草病虫害的防治糜烂病防治发病后,植株根部逐步变色糜烂,叶片萎蔫干涸,后致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可用1%石灰水,或用50%托布津1500倍液,也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浇灌。

5、采收收获月见草为无限花序,果实延续成熟,通常底荚有3―4个变黄,并要开裂时,为最佳收获期,具体时间在9月中下旬,迟了则早熟的果实干裂了。种子自行散落。可用人工或割晒机割晒,晾晒5―7天以后,用联结收获机拾禾或人工脱(打),收获后的籽适用清粮机分级清选,除去杂质,晾晒后水分降到11%以下时灌袋贮存或销售。

6、贮藏贮存于阴凉单调通风处,种子不宜久藏,一年后就会失去发芽力。

月见草(晚樱草)的花语

月见草花语

默默的爱、不羁的心

月见草又称晚樱草,因为它在傍晚见月开花,且天亮即调谢,故名月见草。为低矮的地被除数植物,生长强健,非常耐旱,适应荡围广,花为靓丽的粉红我.花径大,花量多。具有非常强的植被繁衍能力。可以大面积的景观布置,也可以作为花坛花栽培,既可以直接露地栽培,也可以作为地被植物。有种说法,当女性以月见草相赠于男性时,就代表‘默默的爱’。

美丽月见草的种植与养护

月见草的介绍

月见草为柳叶菜科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花卉栽培。以种子入药。原产南北美洲诸国,引入欧洲后,相继传播世界各地。中国主要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等地有种植。月见草是具有多种用途的药用植物。种子油不仅是药物,而且是营养补充剂及精制化妆品的油膏。花或提取芳香油浸膏。和昙花一样夜间开放,故名“夜来香”,香气宜人,适于点缀夜景,配合其他绿化材料用于园林、庭院、花坛及路旁绿化。

适应性强,耐酸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性,微碱或微酸性土,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土壤太湿,根部易得病。北方为一年生植物,淮河以南为二年生植物。它是本世纪发现的最重要的营养药物。可治疗多种疾病,调节血液中类脂物质,对高胆固醇、高血脂引起的冠状动脉梗塞、粥样硬化及脑血栓等症有显著疗效。

月见草的形态特征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发达,木质化。茎直立,高达1米,单一或稀于基部分枝,疏生白色短毛。基生叶丛生,具柄;茎生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狭楔形,先端渐尖,两面均生白色短毛,叶脉及边缘并有长柔毛,边缘有不整齐疏锯齿。花两性,单生于枝端叶腋,鲜黄色,无梗,夜间开放;萼管长约4厘米,裂片4,披针形,开花时常两片相联,反卷;花瓣4,倒卵形或倒心形;雄蕊8;子房下位,4室,柱头4裂。蒴果长圆柱形,略呈4棱,长2~3厘米,被白色短柔毛。种子棕色,为不规则三角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株高1.5~2米,根圆柱状,茎直立,有分枝。幼苗期呈莲座状,基部有红色长毛。叶互生,茎下部的直有柄,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疏细锯齿,两面被白色柔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腑,排成疏穗状,萼管细长,先端4裂,裂片反折;花瓣4,黄色,雄蕊8,4枚与花瓣对生。雌蕊1,柱头裂。蒴果圆筒形,先端尖,外端尖,外被白色长毛,成熟后自然开裂。种子小,棕褐色,呈不规则三棱状。

直立二年生粗状草本,基生莲座叶丛紧贴地面;茎高50-20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被曲柔毛与伸展长毛(毛的基部疱状),在茎枝上端常混生有腺毛。基生叶倒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不整齐的浅钝齿,侧脉每侧12-15条,两面被曲柔毛与长毛;叶柄长1.5-3厘米。茎生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每边有5-19枚稀疏钝齿,侧脉每侧6-12条,每边两面被曲柔毛与长毛,尤茎上部的叶下面与叶缘常混生有腺毛;叶柄长0-15毫米。花序穗状,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级侧生花序;苞片叶状,芽时长及花的1/2,长大后椭圆状披针形,自下向上由大变小,近无柄,长1.5-9厘米,宽0.5-2厘米,果时宿存,花蕾锥状长圆形,长1.5-2厘米,粗4-5毫米,顶端具长约3毫米的喙;花管长2.5-3.5厘米,径1-1.2毫米,黄绿色或开花时带红色,被混生的柔毛、伸展的长毛与短腺毛;花后脱落;萼片绿色,有时带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长1.8-2.2厘米,下部宽大处4-5毫米,先端骤缩成尾状,长3-4毫米,在芽时直立,彼此靠合,开放时自基部反折,但又在中部上翻,毛被同花管;花瓣黄色,稀淡黄色,宽倒卵形,长2.5-3厘米,宽2-2.8厘米,先端微凹缺;花丝近等长,长10-18毫米;花药长8-10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绿色,圆柱状,具4棱,长1-1.2厘米,粗1.5-2.5毫米,密被伸展长毛与短腺毛,有时混生曲柔毛;花柱长3.5-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0.7-1.5厘米;柱头围以花药。开花时花粉直接授在柱头裂片上,裂片长3-5毫米。蒴果锥状圆柱形,向上变狭,长2-3.5厘米,径4-5毫米,直立。绿色,毛被同子房,但渐变稀疏,具明显的棱。种子在果中呈水平状排列,暗褐色,棱形,长1-1.5毫米,径0.5-1毫米,具棱角,各面具不整齐洼点。

为柳叶菜科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花卉栽培。株直立或斜上,少分枝,具粗长毛。下部叶线状倒披针形,茎生叶披针形,无柄。穗状花序,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级侧生花序,花黄色,傍晚至夜间开放,有清香。果上部常增粗。花期7~9月。

一年生高60一90cm,二年生植株高100-140cm。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茎叶互生,下部叶片狭长披针形,上部叶片短小。茎直立、分枝。抽薹前根肉质,白色肥大,抽薹后主根木质化。花黄色。花径4-5cm。花单生叶腋,淡黄色,直径5厘米。蒴果圆柱形,种子细小。花瓣倒心脏形,花期6—10月,果熟期8一11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种子要预先低温处理,然后播种,播量0.2g/m2,播后覆土约0.5cm。

月见草的生态习性

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忌积水,抽蔓开花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

月见草庭院栽培在通风敞亮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段,表现最好,也可盆栽摆放阳台观赏,在静夜的月光下,阵阵幽香令人神清气爽。月见草自播能力强,经一次种植,其自播苗即可每年自生,开花不绝。

生长环境

月见草主要是生长在河畔的沙地上,但是在高山及沙漠也发现到它的踪影。月见草的花在傍晚慢慢的盛开,至天亮即凋谢,是一种只开给月亮看的植物。印地安人是最早使用月见草作治疗用途的人类。他们使用月见草治疗外伤、皮肤炎等疾病。19世纪,月见草被带到欧洲,因它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所以月见草很快就获得了【King’scureall】的美誉。

我国东北地区原有的都是野生植物,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月见草油的需求,近年来已进行了大面积人工栽培,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地区已有大面积种植,并且通过科研攻关,高产量、高含油的月见草已经培养成功。

同属植物约l00种,常见栽培的有:待宵草(O.drummondii);香待宵草(O.odorata);美丽月见草(O.speciosa)等。

月见草的品种分类

海边月见草(福建植物志)海芙蓉(福建)

直立或平铺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径不过1厘米的主根;茎长20-5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被白色或带紫色的曲柔毛与长柔毛,有时在上部有腺毛。基生叶灰绿色,狭倒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或骤狭至叶柄,边缘疏生浅齿至全缘,两面被白色或紫色的曲柔毛与长柔毛;叶柄0-4毫米;茎生叶狭倒卵形至倒披针形,有时椭圆形或卵形,长3-7厘米,宽0.5-1.8厘米,先端锐尖至浑圆,基部渐狭或骤狭至叶柄,边缘疏生浅齿至全缘,稀在下部呈羽裂状,毛被同基生叶的;叶柄长0-3毫米。花序穗状,疏生茎枝顶端,有时下部有少数分枝,通常每日傍晚开一朵花;苞片狭椭圆形至狭倒披针形,长1-5厘米,宽0.5-1.5厘米。花蕾锥状披针形或狭卵形,长1.5-2.5厘米,径7-11毫米;花管长2.5-5厘米,径约1.5毫米,开放前向上曲伸,密被曲柔毛与长柔毛,常混生腺毛;萼片绿色或黄绿色,开放时边缘带红色,披针形,长2-3厘米,毛被同花管的,先端游离萼齿长1-3毫米;花瓣黄色,宽倒卵形,长2-4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截形或微凹;花丝长1-2.2厘米;花药长5-12毫米,花粉约90%-100%发育;子房长1.2-2.5厘米,径约1.5厘米,密被曲柔毛与长柔毛,有时混生腺毛;花柱长5-7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2.5-3.5厘米;柱头开花时高过花药,裂片长5-10毫米。蒴果圆柱状,长2.5-5.5厘米,径2-3毫米,毛被同子房上的。种子椭圆状,长1-1.7毫米,径0.5-0.8毫米,褐色,表面具整齐洼点。花期5-8月,果期8-11月。

原产美国大西洋海岸与墨西哥湾海岸,秘鲁、智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以色列、伊拉克、埃及、南非等国有栽培与野化。我国福建、广东等有栽培,并在沿海海滨野化。

黄花月见草(云南植物志)红萼月见草(经济植物手册),月见草(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直立二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茎高70-150厘米,粗6-20毫米,不分枝或分枝,常密被曲柔毛与疏生伸展长毛(毛基红色疱状),在茎枝上部常密混生短腺毛。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4-5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渐狭并下延为翅,边缘自下向上有远离的浅波状齿,侧脉5-8对,白色或红色,上部深绿色至亮绿色,两面被曲柔毛与长毛;叶柄长3-4厘米;茎生叶螺旋状互生,狭椭圆形至披针形,自下向上变小,长5-13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楔形,边缘疏生远离的齿突,侧脉8-2对,毛被同基生叶的;叶柄长2-15毫米,向上变短。花序穗状,生茎枝顶,密生曲柔毛、长毛与短腺毛;苞片卵形至披针形,无柄,长1-3.5厘米,宽5-12毫米,毛被同花序上的。花蕾锥状披针形,斜展,长2.5-4厘米,径5-7毫米,顶端具长约6毫米的喙;花管长3.5-5厘米,粗1-1.3毫米,疏被曲柔毛、长毛与腺毛;萼片黄绿色,狭披针形,长3-4厘米,宽5-6毫米,先端尾状,彼此靠合,开花时反折,毛被同花管的,但较密;花瓣黄色,宽倒卵形,长4-5厘米,宽4-5.2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花丝近等长,长1.8-2.5厘米;花药长10-12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绿色,圆柱状,具4棱,长8-12毫米,径1.5-2毫米,毛被同萼片上的;花柱长5-8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2-3.5厘米;柱头开花时伸出花药,裂片长5-8毫米。蒴果锥状圆柱形,向上变狭,长2.5-3.5厘米,径5-6毫米,具纵棱与红色的槽,毛被同子房,但较稀疏。种子棱形,长1.3-2毫米,径1-1.5毫米,褐色,具棱角,各面具不整齐洼点,有约一半败育。花期5-10月,果期8-12月。

本种源于栽培或野化于欧洲的一个杂交种,1860年由英国传布至各国园艺栽培。本种最早的名称是根据1868年(Glaziou)采自巴西栽培材料由Marlius(1875)描述的,后迅速传布全球,并逸出野化。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含台湾)、西南常见栽培,并逸为野生。常生开旷荒地、田园路边。

花大美丽,花期长,栽培观赏;种子咳榨油,食用与药用。

裂叶月见草(台湾植物志)

直立至外倾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主根;茎长10-50厘米,常分枝,被曲柔毛,有时混生长柔毛,在茎上部常混生腺毛。基部叶线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羽状深裂,向着先端常全缘;叶柄长0.5-1.5厘米;茎生叶狭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4-10厘米,宽0.7-3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楔形,下部常羽状裂,中上部具齿,上部近全缘;苞片叶状,狭长圆形或狭卵形,长2-6厘米,宽1-2厘米,近水平开展,先端锐尖,基部钝至楔形,边缘疏生浅齿或基部具少数羽状裂片;所有叶及苞片绿色,被曲柔毛及长柔毛,上部的常混生腺毛。花序穗状,由少数花组成,生茎枝顶部,有时主序下部有少数分枝,每日近日落时每序开一朵花。花蕾长圆形呈卵状,长2-3厘米,径3-5毫米,开放前常向上曲伸。花管带黄色,盛开时带红色,长1.5-3.5厘米,径约1毫米,常被长柔毛与腺毛,有时混生曲柔毛,萼片绿色或黄绿色,开放时反折,变红色,尤边缘红色,芽时先端游离萼齿长0.5-3毫米,被曲柔毛与长柔毛;花瓣淡黄至黄色,宽倒卵形,长0.5-1.3(-2)厘米,宽0.7-1.2(-1.8)厘米,先端截形至微凹;花丝长0.3-1.3厘米;花药长2-6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长1-2.3厘米,径约1.5毫米,被曲柔毛与长柔毛,有时混生腺毛;花柱长2-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0.3-1.4厘米;柱头围以花药,裂片长2.5-5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圆柱状,向顶变狭,长2.5-5厘米,径2-4毫米。种子每室2列,椭圆状至近球状,长0.8-1.8毫米,褐色,表面具整齐的洼点。花期4-9月,果期5-11月。

原产美国东部至中部,后引自欧洲、东亚、澳大利亚、南非栽培,并迅速逸出野化。我国台湾北部逸出野化,海拔50-1300米,生海滨沙滩或低海拔开旷荒地、田边处。

长果月见草OenotheramacrocarpaNutt.(Fraser'sCat.no.56.1813;Pursh,Fl.Amer.Sept.2:734.1814.),原产美国东部至中部,在我国有栽培,但未见报导有野化。此种与裂叶月见草极近似,有的作者甚至把它们归并一种,它们的关系有待今后研究。

曲序月见草(新拟)

直立至平铺二年生草本,具主根;茎高20-70厘米,粗3-10毫米,不分枝或平铺生时自莲座叶丛生出斜生或弧曲生的枝,密被贴生绢质曲柔毛与混生稀疏的长毛,有时在上部混生有腺毛。基生叶灰绿色或暗绿色,狭倒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5-2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远离的浅齿,下部具波状齿,侧脉10-12对,两面被绢状曲柔毛;叶柄长2-4厘米。茎生叶灰绿色或暗绿色,狭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5-20厘米,宽5-27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远离的浅齿或钝齿,侧脉8-10对,两面贴生绢质曲柔毛。花序穗状,生茎枝顶端,不分枝,上部常多少弯曲上升,稀近直立;苞片无柄,狭披针形至狭卵形或椭圆形,长2-10厘米,宽3-20毫米,果期常较蒴果长,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花蕾长圆状至狭卵状,长0.8-1.5厘米,径3-5毫米;花管黄绿色,开花时变红色,或具红色斑点,长1.5-4厘米,径1-1.5毫米,贴生绢质曲柔毛及稀疏具疱状基部的长毛与腺毛;萼片绿色至黄色,披针形,长1-1.7厘米,宽2.5-4毫米,彼此靠合,先端离生,开花时反折,长2.5-4毫米,毛被同花管上的;花瓣黄色或淡黄色,宽倒卵形,长0.7-2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微凹;花丝长8-15毫米;花药4-7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长0.8-1.2厘米,径1.5-2毫米,密被贴生绢质曲柔毛及混生长毛及腺毛;花柱长2-4.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4-8毫米,柱头围以花药,裂片长3-5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锥状圆柱形,长1.5-4厘米,径4-8毫米。顶端渐狭,暗绿色,有时具红色条纹或红色斑点,干时变红褐色。种子短楔形,长1-1.2毫米,径0.8-1.1毫米,深褐色,具棱角,表面具不整齐洼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原产北美,在欧洲广泛野化,在亚洲零星逸出野生。我国福建有栽培并逸为野生。生向阳荒坡、田园路边。

小花月见草(新拟)

直立二年生草本,具主根;茎高30-15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疏被曲柔毛、长毛与腺毛,有时在下部仅被曲柔毛,在上部生具疱状基部的长毛。基生叶狭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鲜绿色,长10-2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浅齿,下部具浅波状齿,侧脉10-12对,白色或红色,两面疏被曲柔毛;叶柄长5-10毫米;茎生叶披针形至狭卵形或狭椭圆形,长5-16厘米,宽1-2.8厘米,先端锐尖或长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边缘具浅齿,侧脉6-8对,两面疏被曲柔毛;叶柄0-5毫米。花序穗状,生茎枝顶部,有时分枝,直立或弯曲上升;苞片狭卵形至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1.5厘米,两面疏生曲柔毛、腺毛与长毛。花蕾狭长圆状,长0.8-1.5厘米,径3-5毫米;花管淡黄色,长2.5-4厘米,径约1毫米,近无毛,或具腺毛与长毛;萼片绿色或黄绿色,开放时稍变红色,狭披针形,长0.8-1.7厘米,宽2.5-4毫米,彼此靠合,先端离生,长1-5毫米,开放时反折,毛被同花管上的;花瓣黄色或淡黄色,先端微凹;花丝长7-13毫米;花药长3.5-6毫米,花粉约长7-13毫米;花药长3.5-6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锥状圆柱形,长1-1.3厘米,径1.5-2毫米,被曲柔毛,混生稀疏的长柔毛与腺毛;花柱长2.5-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0.2-1厘米;柱头低于或围以花药,裂片长2.5-6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锥状圆柱形,长2-4厘米,径3.5-5毫米,顶端渐狭,绿色,干时变黑色,毛被同子房,但较稀疏,甚至渐变无毛。种子褐色或黑色,棱形,长1-1.6毫米,径0.5-1毫米,具棱角,各面具不整齐洼点。花期7-9月,果期10月。

原产美国东部与中部,在欧洲、亚洲东部、新西兰、南非有栽培并逸为野生。我国东北(辽宁)逸为野生。生荒坡、沟边湿润处。

粉花月见草(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达1.5厘米);茎常丛生,上升,长30-50厘米,多分枝,被曲柔毛,上部幼时密生,有时混生长柔毛,下部常紫红色。基生叶紧贴地面,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圆,自中部渐狭或骤狭,并不规则羽状深裂下延至柄;叶柄淡紫红色,长0.5-1.5厘米,开花时基生叶枯萎。茎生叶灰绿色,披针形(轮廓)或长圆状卵形,长3-6厘米,宽1-2.2厘米,先端下部的钝状锐尖,中上部的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并骤缩下延至柄,边缘具齿突,基部细羽状裂,侧脉6-8对,两面被曲柔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生于茎、枝顶部叶腋,近早晨日出开放;花蕾绿色,锥状圆柱形,长1.5-2.2厘米,顶端萼齿紧缩成喙;花管淡红色,长5-8毫米,被曲柔毛,萼片绿色,带红色,披针形,长6-9毫米,宽2-2.5毫米,先端萼齿长1-1.5毫米,背面被曲柔毛,开花时反折再向上翻;花瓣粉红至紫红色,宽倒卵形,长6-9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具4-5对羽状脉;花丝白色至淡紫红色,长5-7毫米;花药粉红色至黄色,长圆状线形,长约3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花期狭椭圆状,长约8毫米,连同花梗长6-10毫米,密被曲柔毛;花柱白色,长8-12毫米,伸出花管部分长4-5毫米;柱头红色,围以花药,裂片长约2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棒状,长8-10毫米,径3-4毫米,具4条纵翅,翅间具棱,顶端具短喙;果梗长6-12毫米。种子每室多数,近横向簇生,长圆状倒卵形,长0.7-0.9毫米,径0.3-0.5毫米。花期4-11月,果期9-12月。

原产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至墨西哥,在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暖温带中山地带也有发现。欧亚大陆(如亚洲喜马拉雅地区、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南非等有栽培,并逸为野生。我国浙江、江西(庐山)、云南(昆明)、贵州逸为野生。生于海拔1000-2000米荒地草地、沟边半阴处,繁殖力强,成为难于清除的有害杂草。

根入药,有消炎、降血压功效。

待宵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月见草(云南植物志),线叶月见草(云南),夜来香(安徽、浙江),山芝麻(云南)

直立或外倾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具主根;茎不分枝或自莲座状叶丛斜生出分枝,高30-100厘米,被曲柔毛与伸展长毛,上部还混生腺毛。基生叶狭椭圆形至倒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渐狭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远离浅齿,两面及边缘生曲柔毛与长柔毛;茎生叶无柄,绿色,长6-10厘米,宽5-8毫米,由下向上渐小,先端渐狭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每侧有6-10枚齿突,两面被曲柔毛,中脉及边缘有长柔毛,侧脉不明显。花序穗状,花疏生茎及枝中部以上叶腋;苞片叶状,卵状披针形至狭卵形,长2-3厘米,宽4-7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疏生齿突或全缘,两面被曲柔毛与腺毛,中脉与边缘有长毛。花蕾绿色或黄绿色,直立,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3厘米,径达7毫米,顶端具直立或叉开的萼齿,长2-3毫米,密被曲柔毛、腺毛与疏生长毛;花管长2.5-4.5厘米;萼片黄绿色,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4-6毫米,开花时反折;花瓣黄色,基部具红斑,宽倒卵形,长1.5-2.7厘米,宽1.2-2.2厘米,先端微凹;花丝长1.5-2厘米,花药长7-11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长1.3-2厘米;花柱长3.5-6.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1.5-2厘米;柱头围以花药,裂片长3-5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圆柱状,长2.5-3.5厘米,径3-4毫米,被曲柔毛与腺毛。种子在果内斜伸,宽椭圆状,无棱角,长1.4-1.8毫米,径0.5-0.7毫米,褐色,表面具整齐洼点。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原产南美,智利与阿根廷,南美其他国家、北美、欧洲、亚洲、澳大利亚与南非引种栽培,并常逸为野化。我国陕西、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有栽培,并逸为野生。

本种的花香美丽,常栽培观赏用。花可提制芳香油;种子可榨油食用和药用;茎皮纤维可制绳;根为解热药,可治感冒、喉炎等。

本种在欧亚大陆及澳大利亚过去常误作OenotheraodorataJacg.,因这种植物与后者高矮相等,叶都为线形,花两者兼香,故易混为同一种。主要不同在于:本种茎生叶基部心形,苞片长不过蒴果,花瓣长不过2.5厘米。而O.odorata的茎生叶基部楔形,苞片常长过蒴果,花瓣长达5厘米等易于区别。

四翅月见草(中国种子植物名录)椎果月见草(云南植物志)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具主根。茎常丛生,直立或上升,高10-30厘米,从基部有时还从上部分枝被曲柔毛及疏生伸展具疱状基部的长毛。基生叶暗绿色,椭圆形至狭倒卵形,长2.5-3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楔形或渐狭下延为柄(长0.5-1厘米),边缘疏生浅齿突,在基部常有羽状裂柄,上部全缘,侧脉3-5对,两面与边缘疏生曲柔毛,或近无毛;茎生叶近无柄狭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7厘米,宽0.6-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每边疏生3-5枚浅齿,下部的掺深羽裂状,两面疏生曲柔毛。花序总状,由少数花组成,生茎枝顶部叶腋;苞片叶状,披针形,长1-2.5厘米,宽3-8毫米,长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数枚齿或裂片。花蕾锥状长圆形,长1.5-2厘米径3.5-4.5毫米,顶端渐尖,游离萼齿直立,长2-3毫米,被曲柔毛;柄长3-6毫米,连同子房密被曲柔毛与长毛。花傍晚开放;花管近漏斗状,长0.8-1.5厘米,喉部径3-5毫米;萼片黄绿色,狭披针形,长1.7-2.2厘米,宽3-4毫米,开放时反折,再从中部上翻;花瓣白色,受粉后变紫红色,宽倒卵形,长1.5-2.5厘米,宽1.3-2.3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花丝白色,长1.2-1.5厘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约4-6毫米,花粉全部发育;花柱头长2-2.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1.2-1.4厘米;柱头绿色高出花药,裂片长2.5-3.5毫米。蒴果倒卵状,稀棍棒状,长1-1.5厘米,径6-12毫米,具4条纵翅,翅间有白色棱,顶端骤缩成喙,密被伸展长毛;果梗长1.2-2厘米,种子倒卵状,不具棱角,长0.8-1毫米,径0.5-0.6毫米,淡褐色,表面有整齐洼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原产墨西哥、哥斯达尼加、哥伦比亚、美国西南部(得克萨斯州与加利福尼亚南部)、委内瑞拉。旧大陆各地有引种栽培,并迅速逸为野生。我国云南(昆明、宜良)、贵州(贵阳)、台湾(南投)等地有逸生。生于山坡路边、田埂开旷或阴生草地,海拔1000-2200米。

长毛月见草(新拟)

直立二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茎高50-200厘米,粗5-20毫米,不分枝或分枝,密被近贴生的曲柔毛与长毛。基生叶莲座状,狭倒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明显的浅齿,侧脉10-13对,淡绿色,有时淡红色,两面被贴生的曲柔毛与长柔毛,叶柄长1.5-2.5厘米;茎生叶暗绿色或灰绿色,自下而上由大变小,倒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20厘米,宽1.2-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浅齿,下部有时具浅波状齿,侧脉10-12对,两面尤下面脉上被近贴生的曲柔毛与长柔毛;叶柄自下而上变短,长0-8毫米。花序穗状,生茎顶端,不分枝,顶端直立;苞片披针形至狭椭圆形或卵形,近无柄,长过花蕾,长2-7厘米,宽0.7-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花蕾锥状圆柱形至圆柱状,长1-2厘米,径3-5毫米,顶端具长1-3毫米的喙;花管淡黄色或红色,长2.5-4.2厘米,径约1毫米,密被贴生曲柔毛与疏生伸展或贴生的长柔毛,有时混生稀疏的腺毛;萼片绿色至黄绿色,披针形,长1-1.8厘米,宽2.5-4.5毫米,毛被同花管的但更密;花瓣黄色或淡黄色,宽倒卵形,长1-2厘米,宽2-2.2厘米,先端微凹缺;子房长0.7-1.5厘米,密被曲柔毛与近贴生或伸展的长柔毛;花丝长7-15毫米;花药长5-10毫米;花粉约50%发育;花柱长3-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长0.4-1.4厘米;柱头围以花药,裂片长3-9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圆柱状,向上渐变狭,长2-4厘米,径5-6毫米,毛被同子房,但较稀疏,灰绿色至暗绿色,具红色条纹与淡绿色脉纹,裂片顶端直立。种子短楔形,长1-2毫米,径0.5-1.2毫米,深褐色,具棱角,各面具不整齐洼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原产北美,后传播至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南部,并迅速逸出野化。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有栽培与野化。常生开旷田园边、荒地、沟边较湿润处,野化成为杂草。种子可榨油食用与药用。

月见草的分布区域

原产北美(尤加拿大与美国东部),早期引入欧洲,后迅速传播世界温带与亚热带地区。17世纪经欧洲传入中国,并在多处逸为野生,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北方各地均有栽培。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含台湾)、西南(四川、贵州)有栽培,并早已沦为逸生,常生开旷荒坡路旁。本种在我国东北与华北地区常有成片野化,其种子含油量达25.1%,其中含Y-亚麻酸达8.1%,是最有开发前景物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的向阳山坡、荒草地、沙质地及路旁河岸沙砾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贵州等地。公园庭园多有栽培。原产美洲湿带地区。

地理分布

月见草产于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各国已有广泛引种栽植。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以及陕西省的城镇有栽培和逸生。外高加索和远东牧区,早在50年代初,即已用作优良草种进行人工草场建设。

月见草的作用用途

许多天然化妆品中都把月见草油作为主要成分。月见草含有高浓度的脂肪酸和亚麻酸(GLA),他们可以预防和治疗牛皮廯、湿疹和其他皮肤症状。月见草还可以锁住水分。人体必不可少的脂肪酸能保持指甲健康,预防断裂。滋养头皮和秀发。

利用价值

本种的花香美丽,常栽培观赏用。花可提制芳香油;种子可榨油食用和药用;茎皮纤维可制绳;根为解热药,可治感冒、喉炎等。

月见草的园林用途

庭院栽培

月见草生性强健,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照,忌积涝。庭院栽培在通风敞亮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段,表现最好,也可盆栽摆放阳台观赏,在静夜的月光下,阵阵幽香令人神清气爽。月见草自播能力强,经一次种植,其自播苗即可每年自生,开花不绝。人工播种繁殖,宜在10月间秋播。入冬后将小苗囤在阳畦假植,夜间覆盖防寒。翌春定植露地或上盆栽培。也可于早春3月播种,当年开花,但花的质量不如秋播的好。播种苗长出2片至3片真叶时分苗移栽一次促壮,待长到6片至7片真叶时再行定植。月见草主根发达,一般上盆成活后即可摘心促发分枝而多开花。生长期看长势强弱,可每两周适量追施一次有机或无机液肥,经常保持盆土湿润。花后及时剪除残花,减少养分消耗,以期再次开花。家庭养花可在早春室内盆播,因种子粒小,撒播不可太密,覆土不宜太厚,待幼苗长出6片真叶时整坨脱出,带土分栽下地或上盆,5月即可开花,一直开到10月末。

同属植物常见栽培的还有待霄草,株高50厘米至80厘米,茎生叶三角状线形,花大,径达5厘米至7厘米,初开柠檬黄色,凋谢时带红色。香待霄草,株高约1米,分枝少,茎生叶披针形,花鲜黄色,有清香。美丽月见草,株高50厘米,叶线形有疏齿,花白色至水红色,径达8厘米以上,由傍晚开放至翌日上午。

相关知识

美丽月见草的栽培技术以及养护措施
鲜花养护:美丽月见草的养殖方法以及繁殖方式
鲜花养护:美丽月见草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作用用途
月见草的传说(揭开月见草背后的花语之谜)
月见草花有毒吗?
【美丽月见草】多年生草本 观赏花
月见草的养护方法
月见草种子批发月见草花种子价格报价
月见草的花语和传说
月见草的花语和寓意

网址: 美丽月见草如何养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5610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山旮旯里“长出”网红打卡地
下一篇: 我公司荥阳市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