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云南著名书法家史永刚:用汉字的美 写春城的花

云南著名书法家史永刚:用汉字的美 写春城的花

经历了春的萌芽,夏的怒放,八月入秋的昆明,凉爽而通透。窗外,花团锦簇芳草鲜美,窗内,习惯早起的史永刚已伏在案边,提毫练起了蝇头小楷。已是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享誉国内外的他,不曾有丝毫懈怠,数十年如一日“遁入书门”,用墨笔下汉字之美,书写着春城之花。

1

宁蒗县城 懵懂少年的书法故事

生于1964年的史永刚,原籍吉林白城,两岁时随父母支援边疆来到云南丽江宁蒗县。彼时,他的父亲是中国第一批自苏联进修回国的高级技工,也是第一批会开汽车的中国人。家人谁都没想到,唯一“子承父业”的竟是家里这个调皮的史永刚——他们一个手握方向盘,把光芒洒向更开阔的边疆;一个则手执毫素,将书法的墨韵之美传递世人。

追溯史永刚的书法之路,要从宁蒗县的一位杨绍和老先生说起。这位60多岁的长者,出生在一个文人世家,是位琴、棋、书、画、诗、印无一不精的文人,但却流落至宁蒗,为人写书信、契约,兼印背心、洗黑白相片为生。

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老头,引起了垂髫之时的史永刚的兴趣。只要一放学,他就跑到杨先生的小屋里,看老先生写字、画画。一来二去,“爷孙俩”就算熟识了,加上史永刚的“死缠烂打”,杨先生就为他破了例,“回去问问你爸妈,要是愿意,你就过来跟我学。”

史永刚的父母得知此事,第二天便把杨先生请到了家里,从此,“杨先生”就成了“杨老师”。每逢周末,史永刚8点不到就等在了老师家门前,开门以后,还没桌子高的史永刚就是一通扫洗抹,仔细打整一番,杨老师这才开始授课。

从蚕头燕尾到尾部双飞,杨老师先让史永刚诵读这些书法的口诀,并从握笔开始,一步一步纠正他之前“自学成才”落下的毛病。在篆刻上,杨老师则是在废弃的底片和X光片上划出几个图案,放任史永刚在光片上按形状“胡刻”,这让史永刚的小手指和关节上,都磨出了泡、长起了茧。

在杨老师的指引下,传统文化的大门向这个懵懂的少年缓缓打开,对照着《芥子园画谱》学画国画,学写篆书、写隶书,再慢慢开始写楷书、行书,偶尔还动手学学篆刻、刻刻印章……时光如梭,手上的茧越来越厚,这个小镇少年的学识就越来越深,那段快乐而充实的日子,对于这个懵懂少年来说,书法仿佛血液融入了他的脉络,自然地陪伴着他的成长。

2

林间伐木 却不忘书法本源

转眼高中毕业,由于家里孩子多负担大,史永刚选择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宁蒗县林业局,做了一名林区工人。执笔的手成了伐木拉锯的工具,每天天不亮,史永刚就背着油锯,跟着师傅一起上山,趁着大风未起,放树、伐木,装车。

那五六年的时间,就是如此这样机械地重复着,但在单调乏味工作之外,史永刚唯一的快乐,便是每天放工之后,在宿舍里铺开架势,练习书法和绘画。

当时的史永刚工资不高,写书法用的宣纸很贵,不到正式或重要的场合,是舍不得用来练字的。于是他开始收集一切可以写字练字的纸张:废弃的报纸、新闻纸、包装纸都被他用来练字用了。

为了篆刻,连篆刻刀都没有的他,只能求助厂里师傅,用一小片钨钢,在机床上开个小槽,用铜焊镶进去,再拿砂轮不断打磨。没有印石,史永刚就去找公司里的一个大理石厂,直接让师傅锯一块大理石来刻。大理石的坚硬程度可想而知,史永刚常是一个章刻下来,手指便都失去了知觉。

当工友在下班时间都抽烟、喝酒、打牌时,史永刚就一个人静静地在自己宿舍的桌子上,提一支小毫,安安心心地临帖临碑,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从中午到傍晚。夕阳将这个格子房间里青年影子渐渐拉长,但如松柏般笔直的身躯,就伫立在那里,仅有指尖腕间在白素上游弋。

3

潜心习作 成名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

1986年,国家高等院校的函授机构正式向社会开放,一直对书法艺术抱有梦想的史永刚,在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行之艺术学院的书法函授课程,开始系统地学习包括中国书法史在内的各项书法理论体系。

2000年时,史永刚又被调到机关后勤科,工作更加清闲,他的业余时间也增加了不少。

但他也没有荒废,除了仍旧习书、写字之外,他还订阅了很多关于书法的专业刊物,深入地学习书法理论,探索书法真谛。

三年之后,史永刚便开始参加省内外的各类书法展,而且几乎是每投必中。用他的话来说,书法刊物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在不断比照书上那些作品之后,史永刚觉得自己,一定能写得出来。

在崭露头角之后,史永刚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作品先后入展东北亚六国书法展、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云南省首届临帖展、云南省首届篆刻展等。经过时光的漫长洗礼,和艺术实践加理论的自然积淀,让史永刚的书法既有艺术的直观体现,又饱含丰富的人生感悟,让内外行都惊叹不已。

4

书法之路 亦是苦行僧的修行

什么是好的书法?在史永刚的眼中,他既不反对被大众欣赏而落俗,也不反对因只在小众流传而过雅,他更强调书法的书卷之气。这不单单只是书法的技法,而是一幅融汇了整个传统文化之后,执笔者力透纸背的作品。

这不仅仅要求着写者在技法上长年累月的练习、在书法之路上的悟性,这更要求写者必须对传统文化能够博古通今,否则一辈子也难写得出来,就只能当一个“抄字匠”而已。

在一般人眼中,书法是一门相对静止的艺术,跟“生命在于运动”的常理相悖。但史永刚却觉得,书法艺术能带给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想真正写好一个字,必须在间架结构,笔画转折之中反复练习,运笔的起承转和,轻重节奏亦是十分讲究的。

因此,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书法家必须要全神贯注、气息通畅,调动全身的神经和血脉,才能书写出来。但这样一来,血脉通泰了,心灵纯净了,身心就一齐健康了。所以老一辈书法家,身体几乎都是非常健康的、长寿的,可在常人眼中,书法练习的慢工与不竭的付出,就像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如今,年过半百的史永刚仍对书法保持着专注,对书法依然“痴狂”。有时候,他习惯在桌子上备一两袋馒头,饿了就倒点开水啃两个馒头,佝偻着腰背,成天成夜地写字,楷书、隶书、行书、大篆、小篆、草书……写到入迷时,甚至会废寝忘食。伏在案边,小楷的清腴宽绰,隶书的浑厚博大……星罗棋布地从他高高卷起衣袖的手低流泻出来,他下笔如有神,却也像一个在书法之路上仍在修行、追寻书法之道的苦行僧。(掌上春城 记者许浒)

史永刚书法作品展示

↓↓↓

5

6

7

8

9

相关知识

他书法锋芒毕露,却被美赞千年
软笔书法教学计划(精选10篇)
书法的功夫=字内功+字外功,书法是最难的艺术
小学三年级书法教学计划(精选26篇)
《书法》教案(精选20篇)
「花字欧体书法」花字欧体书法图片
「锦绣篆体书法」锦绣繁体书法
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之理
书法华字 华字怎么写好看
里笔顺 书法:《笔顺规则一》教案优秀5篇

网址: 云南著名书法家史永刚:用汉字的美 写春城的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137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情人花开艺术书法字下载
下一篇: 书法字体的种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