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有关花的古诗词鉴赏(专业9篇)

有关花的古诗词鉴赏(专业9篇)

诗人多情常絮语,赋得新诗诵芳华。下面为大家提供了有关花的古诗词鉴赏,供参考。

一、猜谜铺垫: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二、姹紫嫣红之春天·桃之夭夭

桃花

五代南唐·李中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

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

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三、万木葱茏之夏天·映日荷花

(铺垫:婷婷水中伫,六月枝头香。熏风拂面过,阳高颊畔红。)

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西风落叶之秋天·丹桂飘香

(铺垫: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咏桂花

宋·吕声之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须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却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霜天晓角·桂花

宋·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五、银装素裹之冬天·梅映红霞

(铺垫: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古诗词梅花鉴赏2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的赞赏,用雪喻梅的*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古诗词梅花鉴赏】相关文章: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梅花鉴赏

2.梅花古诗鉴赏

3.古诗鉴赏:梅花

4.鉴赏古诗词

5.歌颂梅花的古诗词

6.赞梅花古诗词

7.经典梅花古诗词

8.关于古诗词的‘梅花’


有关古诗词伐檀鉴赏3

古诗词鉴赏: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lun兮,置之河之?_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镔?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坎坎:砍伐权树木的声音。

廛:音“蝉”,古制百亩。

县:通“悬”。

特:三岁的野猪,此代指野兽。

?_:音“纯”,河坝。

?铮阂簟板摇保?甘扯凇?/p>

素飧:熟食。

赏析:

《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诗用对比,揭露“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鉴赏古诗词4

重点难点梳理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语文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要求的第一条第一点是鉴赏古诗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人物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分析等。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木芙蓉是两首诗共同题写的物象。首先应当从诗歌的内容着眼,明确把握诗中木芙蓉形象的特征;然后结合诗中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作深度分析。吕本中的诗写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在雨后霜前开得艳丽无比,它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诗人以木芙蓉自喻,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范成大的诗写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天孤独开放,它不像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样,而是不畏艰辛,不惧寒冷,向霜神致意。该诗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回答上述问题,包括推断、概括、分析三个过程,其答题核心是对形象特征的揭示。

【参考*】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英倩ㄖΑ7呕ㄎ抻锒孕标停?撕匏???/p>

【注】①?樱?iǎn):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词上阕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典型意象来渲染或张扬个人的情感,阅读古诗要抓住诗中典型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开拓,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该词的上阕,无奈春归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的情感;落红、小雨、杏园、杜鹃这些典型的意象,再加以铺径、霏霏、憔悴、啼相关词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画面。该词是一首婉约词,表达了春归伤怀之情,这一点不难看出。回答这类问题,基本方式是先指出所用意象,然后通过意象分析开拓意境,最后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参考*】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鉴赏古诗词】相关文章:

1.怀古诗词的鉴赏要诀

2.古诗词鉴赏:绝句

3.古诗词《清明》鉴赏

4.高中古诗词鉴赏

5.古诗词鉴赏王维

6.古诗词鉴赏方法

7.《秋夕》古诗词鉴赏

8.古诗词鉴赏分享


怨诗古诗词鉴赏5

怨诗

孟郊

试妾与君泪,

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

今年为谁死!

孟郊诗鉴赏

在同时的朋辈诗人中,韩愈推重的莫过于孟郊,他曾称赞道:及其孟郊为诗,刿目?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盛赞其艺术构思之精巧。

艺术构思是很重要的,有时决定着创作的成败。

比如说写女子相思的痴情,这该是古典诗歌最普遍最常见的主题了,然而,艺术构思不同,诗的风貌也不同。薛维翰《闺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

不笑不复语,珠泪纷纷落。此诗以落泪写怨情之苦,构思平平。李白笔下的女子就不同了: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论诗》古诗词鉴赏6

【原文】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传:相传。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江山:国家。才人,有才华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简评】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宫词》古诗词鉴赏7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的诗意: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出自顾况《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全诗的意思是,高大华丽的宫殿里,响起了悦耳的笙歌,清风不时送来得宠的宫嫔们的欢声笑语;而在另一处,失宠的宫嫔则过着凄寂的生活,在朦胧的月光下,静听更漏之声,她把水晶帘高高卷起,独自凝望迢迢银河,来度过这不眠的秋夜。两种境界,对比强烈。抒情细腻,无一怨字,而怨情却见于字行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前两句描写受宠者的欢乐情景,笙歌四起,月光如水,和风习习,一阵阵欢声笑语。后两句则写失宠者的遭遇,室内悄无声息,这些失宠的宫妃们惟有与冷寂的滴漏声和帘外的秋日星河相依为伴。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了一阵阵笙歌;宫女妃嫔们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来。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明月的银辉洒向宫殿,随着月影移动,只听得漏斗计时的嘀嗒声;卷起水晶帘来,遥望窗外的银河正横在秋夜的上空,牛郎与织女被无情地隔在银河的两边。

这首宫怨诗的优点在于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玉楼中的笙歌笑语越发反衬出被冷落者的孤苦伶仃,反衬出失宠者的幽怨哀婉之情,即使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古诗词《秋夜》《蝶恋花》鉴赏8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者简介]

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其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诗)。[赏析]

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起句交代无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佳人夜永难寝。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频剪烛花。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一个频字,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欲三更,呼应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首词描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飞,绿水环绕,芳草丛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上演的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从而引发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其普遍*与必然*,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大多有过类似的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此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多情是人的本*,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己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固然是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深湛,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行人佳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春江花月夜》古诗词鉴赏9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两句是说,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望月怀人之情,??坑朴溃?榫敖蝗冢?饩成铄洹K寄钪?椋?痪?缏啤J?浣?鹿庵?椤⒂巫又?椤⑹?酥?椋?恢?黄穑?髀湓诮?髦?希?踩髀湓诙琳咝纳希?樵嫌瞥ぃ?钊诵淖砩衩浴?/p>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相关知识

花的古诗词鉴赏
2018长沙小学一年级古诗词鉴赏:花非花
古代诗词中与花有关的
诗词鉴赏技巧之倒装现象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喜报:咸阳渭城中学朱晨瑞同学在全国创新.筑梦诗词鉴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艺术特征
著名古诗词中的植物(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大全600首)
最美古诗词:中国的十大名花
花卉鉴赏论文

网址: 有关花的古诗词鉴赏(专业9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20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描写花的古诗词有哪些
下一篇: 诗中有花的名诗词(热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