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工学]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已改无错字)

[工学]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已改无错字)

[工学]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已改无错字)

2023-02-18 12:40:30 本页面

【正文】 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四、现代景观设计对象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五、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A: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B: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C: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六、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简介:1.“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解读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下表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著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 七、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信息技术、GPS、GIS、RS、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知识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信息高速公路和空间信息公路在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进而在地球上形成网络。以声音、文本、视频、动画、通讯一体化的信息处理和表现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则使信息革命如虎添翼。信息技术在21世纪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也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存状态、发展轨迹以及城市的发展形态。 信息时代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维多元化,追求个性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风景园林设计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些园林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将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新的园林空间将随着现代生活的需求将会出现,如大型主题公园、风景旅游区、现代野生动物园、综合性园林博览园、高尔夫休闲娱乐区、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旅游区、现代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现代高新技术生态农业园区、绿化广场、景观大道、居住区中心花园等。 、生态文化与风景园林(1)生态文化的产生 国际社会经济格局正向着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和生态化方向演变。经历过一个世纪惊心动魄的政治动乱,军事纷争和经济危机以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腾飞和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实现现代化的强烈需求,密集的人类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型产业的发展,给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强烈的生态胁迫效应。(2)生态园林的特征 ①生态园林是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  ②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  ③城市园林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景观,如城市综合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等。一个完美的、生态稳定的园林景观应该是结构和功能、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和谐的景观系统。(1)充分考虑(大众)旅游者或休闲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2)实现设计的公众参与(3)了解与园林设计有关的其他需要(4)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5)要作好不同目标的规划(6)改革与创新 科技进步将使风景园林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进步使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人们新的需要使风景园林研究设计水平不断提高。(2)风景园林设计的领域不断扩大。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生态规划、湿地公园规划、环境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设计、高尔夫球场、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不再只是建造花园和城市园林绿化。(3)Autocad、Landcad、Photoshop、3Dmax的使用,使得园林设计效率和速度和设计质量发生质的飞跃。八、风景园林学科展望 从我国的传统园林学到当代的地景学(景观规划设计),从形态上大致经历了囿-苑-园林-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大地景观。也就是说风景园林的发展演化趋势为:农耕文明的古典园林,工业文明的风景园林和当代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地景学(景观规划设计学)。 风景园林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它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景观优美、生态稳定、反映时代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与游憩环境。 当代风景园林的服务对象不在局限于某一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种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这又依赖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以及多种文化基因的保存。园林的研究对象这时已经扩展到大地综合体,是多个生态学系统的镶嵌体(Forman,1995),由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1900年诞生于美国,其重点内容包括从园林设计到国土区域规模的自然资源管理在内的各种环境规划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比,风景园林侧重于土地、水文、大气、动植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组合整治和利用。三个专业相同之处都是创造人类的聚居环境,其核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落实到一定时空的人类聚居环境中。 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应该相互协作,多着眼于区域的人居环境建设,其中包括工程技术的发展(GPS、GIS、RS以及信息处理机),环境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生态文化的发展,绿色建筑体系的发展,最终走向人与自然的融合,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设计学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Landscapegardening)。 同样的理由,Olmsted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领袖人物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神)。 第三章 园林设计的形式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下面六幅图片的构图就是规则式。 第二节 自然式园林 :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由于中国的伟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而这两者从它一开始的时候就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庄集中国大江南北园林于一园之中,游览其中可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 (1).地形地貌(2).主题与功能(3).设计师的艺术偏好(4).传统文化与艺术传统(5).大众喜好与社会需求(6).业主的追求与喜好(7).经济因素(8).意识形态(9).其他因素第四章 园林设计的构图原理第一节 园林设计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一)园林设计构图的含义 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设计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把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有序组合起来,并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使整体协调,取得绿地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就是规划布局。 园林设计的内容(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设计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设计建设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物质基础。园林设计的构图不同一般的平面构图,它有自身的特点。(二)园林设计构图的特点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设计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因此,园林设计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

相关知识

室内盆栽花卉图片总(已改无错字)
园林艺术园林设计论文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范例6篇
园林艺术原理
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pdf专业交流论坛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
花卉分类与分布ppt课件(已改无错字)
花卉病虫害的治理doc(已改无错字)
园林艺术原理2.ppt 全文免费在线看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网址: [工学]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已改无错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24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
下一篇: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