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丁伟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F2020=10.479)在线发表的研究论文《High value-added application of a renewable bioresource as acaricide: investigati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coparone against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首次揭示了新型植物源杀螨剂滨蒿内酯防治害螨的分子毒理学机制,西南大学为该论文成果的唯一完成单位,丁伟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周红博士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万凤琳为共同第一作者。
滨蒿内酯(Scoparone)作为一种植物源天然产物杀螨剂,对朱砂叶螨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环境友好,能够减缓或者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阶段对滨蒿内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杀螨作用靶标和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解析。
本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新型植物源杀螨剂滨蒿内酯对害螨钙信号通路的靶向调控位点,明确了滨蒿内酯杀螨特性的分子毒理学机制,论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RNA干扰技术、真核表达技术、荧光标记技术、蛋白互作技术和电压钳等技术,首次证明了植物源杀螨化合物滨蒿内酯靶向钙调蛋白(CaM1)和L型-钙离子通道(L-VGCC)互作的界面,激活位于L-VGCC 碳末端IQ结构域中的CaM1结合位点。研究结果对于开发以新型分子靶标L型-钙离子通道介导的Ca2+信号通路为基础的靶标特异性杀螨活性化合物,创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杀螨剂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作用。
杀螨剂滨蒿内酯调控害螨钙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丁伟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天然杀螨活性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及活性评价、杀螨特性的靶标定位及分子机制、植物性杀螨剂的中试及产业化等研究工作,涵盖天然农用活性物质追踪、结构修饰、机理研究与制剂开发,以及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团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相继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Pesticide Biochemistry & Physiology、Industrial Crops &Products等重要国际期刊发表50多篇SCI论文,申请30多项国家专利,为植物源杀螨剂的创新绿色发展和害螨的绿色科学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此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本研究成果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1.08.013
相关知识
城市林业团队在重要花卉植物花色花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月季为什么需要补光?园艺学院王长泉教授团队对月季光信号应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休闲所花卉团队在杜鹃花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300万转让,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
高温干旱,蔬菜螨类害虫极易暴发!一定要警惕!
科学网—植物天然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评述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高鸿教授团队在夏秋茶资源利用及黑茶研究
王伟:探索植物分类学新发展
2023年度第四届“吴征镒植物学奖”获奖名单公示
【人民网】王伟:探索植物分类学新发展
网址: 丁伟教授团队关于天然产物杀螨剂控制害螨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417.html
上一篇: 高粱二斑叶螨的生活习性和高粱二斑 |
下一篇: 柑橘红叶螨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