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评估果园害虫发生水平是果园综合管理生产制度(IFP)的基础,只有依据可靠的害虫数量评估,才能做出科学的防治决策。以避免盲目用药,同时避免造成产量损失。如果不具备病虫害生物学知识,建议聘用技术人员来监测和治理苹果病虫害。借鉴新西兰的果园综合管理生产制度手册,结合我国果园情况制定病虫害调查方法。
害虫监测方法,包括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一小部分害虫进行取样,取样方法尽量简化,以便用较少时间就可完成,并能做出正确的防治决策。
在新西兰,每个种植者必须保存一本记录防治病虫害措施的册子。这本册子作为每年评价生产的依据,对于产品的销售有直接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果园病虫害预防可通过果园卫生管理得到解决,如果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要尽量避免伤害天敌。
1.取样部位
每个取样单位为15~30亩,但必须分品种进行取样,因为不同品种对害虫敏感性有差异,如卷叶蛾喜欢短枝型和晚熟品种,粉蚧喜欢大树。不要有意取高密度虫量样本,不要只在周边取样,要使整个区域有代表性。
如果品种混栽要分别取样,分别记载,如果技术熟练,可以进一步调查,如建立捕食螨与螨的数量关系调查。取样要在整个区域多点取样,每点可少取样本,不要在少量树上取大量样本。
2.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分叶片调查、新梢调查、枝干调查和果实调查。
(1)叶片调查。由于有些病虫害起初先在内膛成熟叶片上为害,对这些叶片进行取样,利于早期发现、评估病虫害发生水平。其中对象包括叶螨、潜叶蛾及其天敌,褐斑病等。
简化的取样方案,每个果园可以采用5点取样,每点取样可以调查4株树,每株分别取内膛5个叶丛枝上成熟叶片1个,共取20株,100片叶。每周调查1次。如果人员充裕,可以每株取样25片叶子,共取样500片叶子,大样本更能准确判断病虫害发生状况。
(2)新梢调查。对于喜欢为害新梢的病虫害,只有及时对新梢进行取样,才能掌握其发生动态,主要对象包括蚜虫、卷叶蛾、盲蝽,斑点落叶病及其天敌等。同样每个果园可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4株树,每株调查5个梢,调查20株,100个梢。每周调查1次。也可每株调查25个新梢,共调查500个新梢。
(3)枝干调查。对于周年在树上为害,扩展比较慢的病虫害,可以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进行普查,了解其基本分布与发生状况,指导制定防控方案。主要对象包括苹果绵蚜、介壳虫、腐烂病等。每个果园采用5点取样,花前普查,调查株发生率,每园调查20株。苹果绵蚜调查每株调查主干和4个大枝20个剪锯口。介壳虫调查2年生枝5枝,从基部向端部调查30厘米长。腐烂病调查发病大枝数和总大枝数,分级确定为害程度。同时,在生长期可以不定期调查。
(4)果实调查。主要在为害期集中对为害果实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其中食心虫调查包括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介壳虫包括康氏粉蚧、梨圆蚧等,还有其他害虫,可以从为害初期开始,定期调查,掌握发生动态,为制定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每个果园采用5点取样,分品种调查,每点调查2株树,采收期调查蛀果率每株调查中上部100个果实,每园调查1 000个果。生长期调查监测卵果率,每株调查100个果,调查1 000个果实。
3.诱捕器监测
利用诱剂制成诱捕器,挂于果园对害虫进行监测,具有方便、灵敏的特性,为掌握害虫发生动态提供了便利,但目前多数害虫只能监测发生高峰期,对监测发生量与防治决策的关系,多数害虫需要深入研究。性诱剂诱捕器监测包括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可每100米挂1个诱捕器,每园挂4个诱捕器,一般挂在树冠北面背阴处,高度在1.8米左右,诱捕器周围比较空旷,多数害虫采用每周调查1次,并将诱捕器编号,记录每个诱捕器诱蛾量。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
1.防治指标的意义
目前推行的果园综合管理生产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在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基础之上,尽量采用环境可以接受的措施防治病虫害,当病虫害发生达到将要为害作物造成损失时要及时进行防治,其中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成为基本的要素。我国于1975年在全国植保大会上提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目前综合治理的概念为:“从农业生态系整体出发,充分考虑环境和所有生物种群,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前提下,采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配合,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为害水平以下,并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允许为害水平是实际操作中衡量病虫害防治的标尺,防治指标是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评估中害虫数量的具体密度,是实行科学治理的关键标志。
2.影响防治指标的因素
经济允许受害水平由下式决定:
其中:L为经济允许损失;C为防治费用;Y为产量;P为产品价格;E为防治效果。
制定防治指标要考虑影响其形成的因素,防治费用受到防治方法、农药种类、人工费用等影响,产量受到土壤、人工管理、气候、大小年等的影响,防治效果受防治方法、使用农药种类、操作技术等方面影响,要考虑害虫为害特性,为害果实和为害叶片造成的损失不同,不同虫口密度、龄期为害程度不同,作物对为害的反应受到补偿能力、生育期等的影响。在具体的每项因素中又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为害程度受到为害部位、为害时期的影响,而产品的价格又随着市场的变化随时在波动。因此,经济允许为害水平是一个理论上的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考虑综合多种因素,尽量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要素数值。
3.苹果害虫防治指标的使用
目前我国苹果生产中多数防治措施是凭经验决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虽然过去对苹果害虫的防治指标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产中难以推广使用。为了切实利用防治指标指导生产,如果将其划分为理论指标和操作指标可能会更利于推广应用,操作指标是在理论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后简化而成,是理论防治指标简单化、具体化,并可根据条件变化修订。据此想法,现将目前我国苹果园发生的害虫防治指标汇总(表1),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当地果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考虑的主要因素简化为果园的产量水平、防治费用、防治效果、需要兼治的病虫害、气候状况、栽培习惯等。
4.防治指标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收集整理的操作指标有些是过去多年前的研究结果,有些是引用国外的资料,适用性有待验证,各地可以根据生产情况适当调整,并且认为建立起防治指标体系框架以后,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喷洒农药后,对其控制效果可以跟踪监测,逐渐修订完善防治指标的适用性,以避免造成盲目使用农药的局面。
此外,在整个苹果生产过程中,要有一个完整的病虫害控制计划,建立以生态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模式,从栽培措施、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生长季进行定期监测,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针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采取措施时要兼顾其他病虫害的控制。在保证丰产丰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劳力投入,达到果品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以生态控制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治理
关键措施
1.果园卫生与树体保健
许多病虫害常年定居在果园,冬春清除病虫源对生长季防治至关重要。例如,早期落叶病、金纹细蛾在落叶中越冬,树上的病僵果、枯死枝是来年的炭疽病、轮纹病、腐烂病的重要传染源,发芽前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在树上暴露明显,将这些病虫源及时清理出果园,可显著降低生长季的为害。对刮净的病斑应及时用5%菌毒清水剂30倍涂抹,在花芽膨大期再用5%菌毒清水剂100倍全树喷洒。而对白粉病、红蜘蛛、介壳虫严重的果园,可改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保持果树健壮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许多病虫害的为害与果树的不健康状态相关,腐烂病、轮纹病都是弱寄生菌,当树体衰弱产生坏死皮层时,为病菌提供了定居的场所,病菌也易于侵入衰弱的活组织。营养的失调也使果树抵抗力减弱。因此,果树套袋时疏果使树体负载量得到合理控制,利于树体保健。
特别注意调节树体营养,目前不少果园钾肥不足,缺钾果树易发生腐烂病、轮纹病等,偏施氮肥促使红蜘蛛暴发。所以,应定期进行果园营养分析诊断,保持树体营养平衡,卫生与保健是抵御病虫害的基础。
2.果园生草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果园行间有间隙时,果园间作绿肥是病虫害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绿肥不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并可改善果园内微生态环境,间作绿肥可显著提高果园生物多样性,种植合适的绿肥,其上寄生的昆虫可作为天敌的饲料,进行果树害虫天敌的天然饲养。
可在果树蚜虫、红蜘蛛发生期割倒绿肥,驱使天敌上树控制为害,通过比较试验,种植毛叶苕子繁殖的优势天敌为小花蝽,种植三叶草在开花期瓢虫为优势天敌,果园生草以豆科植物为理想选择。当果园比较郁闭,或者不适合种植绿肥时,可以选择果园自然生草,在农事操作时,剔除果园滋生的恶性杂草,保留适合当地生长的一些低矮、阔叶性杂草,也能够起到保护果园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要改变目前进行清耕管理的习惯。
3.果实套袋防病虫
目前果实套袋栽培在各果区大量推广,果实套袋不但可以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其中苹果轮纹病一直是果园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平原区不套袋的苹果园一般年份烂果率为30%~40%,严重年份烂果率可达80%以上,套袋以后苹果轮纹病基本得到控制,平原区烂果率也在5%以下。过去桃小食心虫也是大部分果园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在桃小食心虫产卵前套袋以后,防止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目前套袋技术趋于成熟,有套双层纸袋、单层纸袋、纸袋+塑膜袋、单套塑膜袋等。根据地区、病虫害发生程度、生产果实品质要求选择套袋类型。
除了前述种植绿肥为天敌提供食物,利于其繁殖,可改善天敌的生存环境,为其提供越冬、躲避不良生存环境条件外,注意了解果园周边环境天敌发生动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区域间天敌能量的转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麦熟期注意保护转移到果园的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等天敌,对蚜虫、叶螨会起到比喷药更好、更持久的效果。同时也可释放天敌,在害虫数量大量发生之前,人工在果园补充天敌,以解决天敌的追随现象,如饲养赤眼蜂在梨小食心虫、卷叶蛾产卵期释放,饲养塔六点蓟马、捕食螨等在害螨发生前期大量释放控制叶螨,饲养草蛉、瓢虫防治蚜虫等。
5.利用化学生态物质控制病虫害
目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在国外技术成熟,国内正在引入吸收该项技术,基本在开花前1次处理,可以控制整个生长季为害。国内也正在研究试验诱杀(或迷向)防治食心虫、卷叶蛾等害虫。在春季果园挂糖醋液可防治多种害虫,特别是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糖醋液和性诱剂结合可显著提高诱杀效果。由于性信息素转化性强,使用中如何协调与其他害虫的防治,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6.利用害虫物理趋性诱杀防治
利用多数害虫的趋光性,在果园挂频振式黑光灯,黑光灯可以和水盆结合,也可和高压电网结合成捕杀器,一般3~4公顷挂一个黑光灯就可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利用蚜虫、白粉虱对黄色的趋性,在果园挂黄板涂上黏胶可以起到防虫作用,但注意要在害虫有翅期悬挂,当害虫有翅期过后,要将黄板及时去除,以免引诱寄生蜂杀伤天敌,同时铺设银灰色、黑色地膜对蚜虫也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7.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
当需要喷药时利用生物农药和具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蚜虫、卷叶蛾可用油酸烟碱、苦参碱、苦楝素防治。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可用于防治各种螨类,多氧霉素、中生菌素用于防治斑点落叶病,农抗120防治腐烂病。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使用高效低毒有选择性的农药。在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中,不一味追求完全消灭害虫,建立病虫害的持续控制体系。无公害果品生产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有残留农药,并且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拌磷、久效鳞5种高毒农药。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树立尽量少用化学农药的指导思想,在选择农药时,可用生物农药控制的应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农药;其次是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硫悬浮剂、波尔多液、矿物油类。美国有试验用硅藻土防虫的报道。在选择化学合成农药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最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吡虫啉对蚜虫、叶蝉类,哒螨灵、四螨嗪对红蜘蛛类。另外,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前期可以使用残效期较长的药剂,后期必须使用残效期短的药剂。
四、调查的关键时期及防治决策预案
1.花芽萌动前(2~3月)
(1)农业措施。
1)开花前清理果园。将落叶、落果深埋,清理枯枝、修剪枝条,运出并远离果园,减少病虫源。
2)开花前浇水。如果冬季干旱,可在花芽萌动前浇水,保证花芽正常膨大开放,并且可以推迟花芽开放,避免霜冻。
(2)药剂防治措施。
1)花芽萌动期检查腐烂病、苹果球蚧、苹果绵蚜等枝干病虫害。发现腐烂病进行刮治,使用843康复剂原药涂抹,发现苹果绵蚜使用40%毒死蜱乳油500倍涂抹剪锯口。苹果球蚧有虫枝率达到10%在花芽萌动前使用1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喷雾。
2)喷洒铲除剂。在花芽萌动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100倍、12.5%戊唑醇乳油1 000倍,或40%氟硅唑乳油4 000倍喷雾,清除树体病原,预防腐烂病、枝干轮纹病。
2.开花前至落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
1)疏花。在开花前5~7天,花序分离期去除过多、过弱的花序。
2)授粉。从开花初盛期开始,可以采用人工授粉,释放蜜蜂、壁蜂授粉。缺硼果园可在花期喷洒0.5%硼砂提高坐果率。
3)防止晚霜冻害。花期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出现寒流时,采用提前灌防冻水,霜冻来临时烟熏,或树冠喷洒0.3%硼砂+1%蔗糖液或芸苔素481、天达2116,提高坐果率。
上年霉心病严重果园,在初花期喷洒苹果益微1 000倍,花期11出现阴雨天,雨停后立即喷洒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落花后再喷1次。
3.落花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1)农业措施。
1)疏果、定果。落花后1周开始疏果、定果。
2)果实套袋。定果后可以套袋,一般幼果直径在1厘米左右开始套袋,根据品种调节时间,套袋前要喷洒保护性药剂和补钙。
(2)药剂防控措施。
1)生长期调查。落花后1周内开始调查病虫害,主要检查红蜘蛛、金纹细蛾、蚜虫,根据指标喷药,根据天气选择杀菌剂。
2)落花期。出现降雨,应喷洒1 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 0 0 0倍,未降雨选用80%M-45大生800倍;虫害按指标防治,红蜘蛛指标为1头/叶,药剂5%噻螨酮乳油1 600倍,或2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2 000倍;金纹细蛾1头/百叶,使用药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或5%杀铃脲乳油2 000倍;蚜虫防治指标为虫梢20%,可以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或3%啶虫脒乳油2 500倍。另外,可混加0.5%硝酸钙进行补钙。
3)第一次调查间隔1周后调查,主要关注蚜虫、红蜘蛛发展。进行第二次补钙,和第一次喷药间隔8~10天,根据是否降雨,喷洒第二次杀菌剂,可选用80%M-45大生800倍,或50%多菌灵WP800倍等。落花后未喷杀虫剂的情况下,根据监测和指标防治害虫,药剂同前。上年发生苹果绵蚜严重的果园,可以在落花期进行灌根防治,干径为20厘米的成龄树,每株使用24%噻虫嗪颗粒剂1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克,加水2升,在根颈部挖10厘米深环形坑浇灌,药液渗入后覆土。生长期当苹果绵蚜达到10%虫枝率指标,使用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喷药防治。
4.麦收前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
1)继续进行套袋。
2)去除过密徒长枝,对过旺枝条进行环割,促进花芽分化。
3)增施磷钾肥,可以喷药时混加0.3%磷酸二氢钾2次。
1)在套袋以前必须再次喷杀菌剂,并补钙,根据调查监测结果,注意红蜘蛛、金纹细蛾、蚜虫等的防治。喷药后定果,并及时套袋。
2)尽量不要喷广谱性杀虫剂,但不套袋的果园应注意桃小食心虫的监测防治,每个诱捕器诱到5头成虫,开始查卵,0.5%以上卵果率喷药,间隔10~15天再喷1次,选用药剂为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等。
5.麦收后防治(6月上旬至6月中旬)
继续进行夏季修剪管理,剔除徒长枝。
根据天气情况喷药,麦收期间出现5毫米以上降雨,可以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如果没有出现降雨,套完袋的果园可以喷洒倍量式波尔多液,没套完袋的果园可以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虫害防治根据每周监测结果喷药,重点关注红蜘蛛、金纹细蛾、苹果球蚧等。
6.膨果期防治以褐斑病为主(6月中旬至7月上旬)(1)农业措施。肥力不足果园适当追肥,以复合肥为主,最好根据营养测定配方施肥。
膨果期喷药要看天打药,上次喷洒有机内吸剂的果园,喷药后8~10天,应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注意收看天气预报,短期无降雨可喷洒波尔多液,预报临近雨天可喷有机保护性杀菌剂。上次喷洒波尔多液的果园可一直等到降雨再喷杀菌剂,根据降雨情况选择喷药种类,以5毫米雨量为标准,从降雨开始7小时内叶面保持湿润,病害可能发生,雨水越大,发病越严重,雨后及时喷内吸剂,间隔8~10天再用保护剂。
7.秋梢期注意防治斑点落叶病(7月上旬至7月中旬)(1)农业措施。注意雨季排水。剔除生长过高的杂草。
在秋梢生长期,根据天气状况选择用药,如果新梢生长期出现降雨,要及时喷洒防治斑点落叶病的药剂,降雨后喷洒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或43%戊唑醇乳油4 000倍、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等。无降雨时,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1∶3∶200)。
8.生长季中后期以防治褐斑病为主(7月中旬至8月下旬)(1)农业措施。剔除生长过高杂草,排水、松土,并及时剪除内膛抽生的枝条。
后期以防治早期落叶病为主,褐斑病以喷洒波尔多液为基本药剂,选择天气晴朗时喷洒,每年交替喷洒波尔多液3~4次。需要喷洒防治害虫药剂时使用有机杀菌剂,出现连阴雨天气也要使用有机杀菌剂,使用药剂包括25%戊唑醇水乳剂1 5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 000倍,80%代森锰锌WP 1 000倍(套袋后用),或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500倍。虫害防治要坚持每周进行监测,达不到防治指标不需要喷药。缺钾果园可以结合喷药,在中后期喷洒0.5%磷酸二氢钾。
9.采收前树体管理(9月上旬至采收期)
1)在进入雨季后,可以在有空间的树行间种植豆科绿肥,以毛叶苕子为宜,也可间作三叶草等。
2)及时去除果袋。去袋后采收前可以去叶,转果;去袋后及时铺反光膜,让果实充分着色。根据市场需要,掌握着色程度采收。
(2)喷药措施。如果去袋后出现降雨,要及时喷洒防治斑点落叶病药剂,可以使用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喷雾,并加0.5%硫酸钙。
10.采收后管理(10月中旬以后)
1)采收后及时使用有机肥,缺乏铁元素可在有机肥中混入硫酸亚铁。
2)落叶后及时集中清扫落叶、落果,并喷洒3%尿素后深埋。
3)入冬干旱时,灌溉防冻水。
(2)其他措施。
1)采收后发现树体有腐烂病,应及时刮除涂药,并全树喷洒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封闭伤口。
2)落叶期进行树干涂白。
相关知识
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操作程序
亚太地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研讨会
我国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新进展
棉花怎么防治病虫害?棉花生长期病虫害综合治理
[桂花树]桂花移植方法及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黄淮平原麦套棉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系统
苹果花前管理防治病虫害
苹果花序分离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
中国兰花病虫害综合治理
志丹:苹果花谢后病虫害防控要点
网址: 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操作程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458.html
上一篇: 基于两性生命表和年龄 |
下一篇: 氟唑菌酰羟胺等多种药剂被推荐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