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顾德谦《莲池水禽图》,绢本设色,150.6×9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六月初一,荷花神下凡。
中国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神诞辰,谓之“花朝”。花朝节的信仰基础是百花生日、花王诞辰。关于花王、花神,历来说法不一。大抵而言,被尊为花神遂成民间俗神信仰的主要人物有神农氏、颛顼帝、女夷、花姑等,与植物或农耕节令有关。前两位不用多说,女夷见《淮南子·天文》,云“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先是主春夏长养万物的女神,后来转为司花的女神。花姑是她的别名。
而“十二花神”是根据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12个月冠以花名而形成。花朝节至晚在宋代就已经形成,南宋《梦粱录》(卷1) “二月望”条说: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诚斋诗话》道:“东京以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蹀会。”《昆山新阳合志》载: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
▲[北宋]赵佶《池塘秋晚图》,纸本墨笔,33×23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花神神职、花王诞辰、花朝节可见:花神首先是作为一种民间信仰的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游艺娱乐等民俗活动密切相关。民间亦广泛流传着花祈福、花神崇拜等,各地均见供奉花神的花神庙。
早在南宋,苏州一带就有关于花神庙的记载,亦有花神诞辰百姓祭祀的宗教行为。平江府衙门内有座百花庙,《姑苏志》(卷59) 云: 宋韩子师彦古镇平江,夜闻鼓笛喧訇。问:“何处作乐?”老兵言:“后园百花大王生日,府民年例就庙献送。”
▲[南宋]佚名《鹡鸰荷叶图》,绢本设色,26×2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之际,“祀花神”之传统节日更为风行,《桐桥倚棹录》云: 虎丘花神庙不止一所,有新旧之别。桐桥内花神庙祀司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王,旁列十二花神。明朝洪武年间营建,为园客赛愿之地。岁凡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笙歌酬答,各极其盛。“南京的花神庙位于雨花台南麓,该庙除女夷外,还有一百多尊花神塑像,几乎每 一种花有一个花神。”庙门外的广场上曾建有城南最气派的“凤凰大戏台”,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那天,要在这里唱戏3天。
据《苏州民俗》载,花神生日当天中午,花农们要为花神换新袍,还要请“堂名”(乐班)来演唱。北京丰台区花神庙村曾立花王庙碑,此碑记建戏楼事,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之前。当地花农不仅捐资修葺庙堂,并建戏台以娱神。其碑文如下:
兹因右安门外丰台者,所属十八村也,中有花王庙,此庙建自圣朝,相传百有余年。此地居民植木养花为业,仰神麻,树木丛生,蕃花茂盛,名园异苑,普被恩 泽。尓来日久年深,殿堂颓危,金神不辉。襄首枚举司事,偈和众发愿心,捐资乐助,构料兴修巨工。又添盖僧房客舍,并建立戏楼一座。观瞻各秉虔诚,神现百世 之祯祥,人心向善,乃护千年……芳名以垂不朽矣。
▲[元代]王渊《莲鹡鸰图》,绢本设色,29.9×36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传说中,六月花神是荷花花神。荷花,毛茛目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中国语境中,荷花又名芙蕖、菡萏、莲花、水芙蓉等。
其中,莲花被经常说起。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云“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即是荷;还有如南宋杨万里的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即荷叶;更加著名的还有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宋]吴炳《出水芙蓉图》,绢本设色,23.8×25.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莲叶也即荷叶。但是,莲不完全等于荷,如“睡莲”之“莲”。花朵呈倒锥形,叶片像马蹄,叶面会贴近水面(如下图),不是荷花——花茎很高。另外,荷有子、蓬、藕,其茎叶还可入药,睡莲则只有花朵。
至于为什么说莲子、莲藕,而不说荷子、荷藕;说采莲,而不说采荷?或许是因为“莲”“连”“怜”同音,其中可以表达更多的寓意和期许,而多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它至迟自周代开始,就陪伴着我们中国人。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更是为世人称颂,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元代]张中《枯荷鸂鶒图》(又名《荷花鸳鸯图》),纸本设色,96.4×4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尤其在佛家,佛座亦称“莲花座”或“莲台”,寺庙称“莲刹”,经书名曰《妙法莲华经》,西方极乐世界称“莲邦”。在《阿弥陀经》中,有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景象:“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皆用莲花为喻,表示佛家人出淤泥而不染,能坚守一种清净的生活。
因而,在佛家,有“花开见佛性”之说。此花即莲花。若凡人有了莲的心境,就现了佛性。有了佛性即可即凡而佛,自然坐莲花座。故,《涅盘经》说:“佛亦名为大芬陀利”。“芬陀利华”即梵语所言白莲花。
▲[明代]陈洪绶《荷花鸳鸯图》,绢本设色,183×98.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凡此种种,可见荷花/莲花受欢喜程度。凡人、士子、佛陀,无不喜爱。其中如上文所说到的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他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着有《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于寻常百姓而言,则是他的《爱莲说》最为著名,“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国人耳熟能详。自他开始,荷(莲)花成为廉洁清正,不同流合污的道理规范的化身。也因此,他被古代中国人许为荷花神之一。
▲[五代]周文矩《西子浣纱图》,绢本设色,64×6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位荷花神是著名的西子姑娘,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人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相传夏日荷花盛开时,西施常到镜湖采莲。荷花亦喜爱她的绝世容颜和善良心性,而推许她为荷花花神。
▲[清代]恽寿平《荷花图》,绢本设色,83×47cm。私人藏品。
清朝乾隆时期梨园抄本之《堆花神名字穿着串头》(傅惜华藏),是目前可见 “十二花神”扮相中最早的文字记录。其中荷花的扮相服色如下:“六月花女,为华墩仙缘并头莲,小旦色扮。梳头项圈,纱罩,手镯。穿元色顾绣纱采莲衣,月华裙,手执荷花,持鹅毛扇。”她,即是千百年来传咏不息的西子姑娘。
下面,请随着西子姑娘一起欣赏美丽的诗文和绚丽的荷花吧!
青阳渡
[晋代]乐府民歌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采莲
[南朝]吴均(469-521)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
[唐代]王勃(约649-676)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莲丝。
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山居即事
[唐代]王维(701-761)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浣溪沙·荷花
[北宋]苏轼(1037-1101)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北宋]仲殊(卒年不详)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水仙子·咏江南
[元代]张养浩(1270-1329)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说明:以上配图均为张大千先生作品。
★本文係斯文於此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如欲轉載、引用等,敬請聯係斯文於此公號。另,圖片來自互聯網,旨在分享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美麗人生,始于一本好書! ]
▲20余名资深记者和主编联名推荐!
↑点击购买作者亲笔签名版 。
更多精彩内容
點擊圖片進入
点在看 ↓,告诉我你也喜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六月花神”——荷花
夏季六月栽荷花还可以吗
第二十二届澳门荷花节将于六月十日开幕
闲话荷花节
荷花基本资料
六月开的十种花 花期在6月的花 六月什么花开得最盛
荷花简介,荷花是什么季节开的
六月有什么花
六月,夏花灿烂,我们一起去看花!
荷花别名
网址: 六月荷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4762.html
上一篇: 间尽是四月天(十二月花神赏) |
下一篇: 十二花神之⑥:六月荷(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