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典雅、温馨—王海燕笔下的花境

典雅、温馨—王海燕笔下的花境

王海燕1974年生于青岛

199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曾任教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

199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中国美术馆)

1997年参加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中国美术馆)

1997年参加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5年参加两岸油画交流大展(台湾长流美术馆)

2012年参加可见之诗——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4年参加筑中美术馆2014年度名师提名展(北京筑中美术馆)

2016年参加天天向上-名师提名五年回顾展(北京筑中美术馆)

2011年举办花境——王海燕绘画作品展(上海德佳艺术空间)

2015年举办门神.花境——顾黎明.王海燕油画展(香港大会堂)

2017年举办花境——王海燕绘画作品展(北京方圆美术馆)

2018年举办花景境——王海燕作品展(北京索卡艺术中心)

都知道王海燕画花,她的花里面有那么多妖娆,更有那么多的典故。花是一个古今中外长久不竭的体裁,无论是希腊神庙的建筑装饰或是充满神奇的神话传说,花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花在希腊的建筑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仅看用来装饰美化古希腊神殿的爱奥尼亚式柱头的涡旋花叶,就知道花在古希腊生活中的重要性。到了洛可可(Rococo)时期,花几乎成了西方所有使用品必不可少的装饰;同样,中国的花纹样最繁华的时期可数唐代,浪漫的“缠枝纹”几乎无所不包。从东西方热爱花纹饰可以看出,文化比较开放的时代,花无疑成为一种点缀生活,表现品味的象征。我上述例举的现象,只是把花作为一种品物的装饰,却没有让花成为独立的人格呈现。

淡如菊No3 50x50cm 2016年

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启人与自然对话的先例,宋代的花鸟画那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及静谧的品味与山水画一样,无不折射出人对自然生命的体悟,浸润着生命的呼吸与精神的寄予。显然,海燕在描绘花时吸收了宋画的品质与温馨,宋人不仅把花鸟的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品格相融为一体。第一眼看到海燕的作品,那典雅、温馨的亮丽气息无不让人置于这些联想,尤其是那些折枝花的描绘,更反映了她像宋人那样,伏首近观的亲和之美。可是,视觉的快慰并不是海燕想要表达的意图,她喜欢民俗艺术中的寓意表达手法,如她所说,既要把画画成视觉上的“好看”,又要让人带走一种回味,这究竟是什么?传统的中国人对世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体味在文化艺术中的表达方式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直接、袒露,像古希腊的神话,基本上也是把活生生的人或生活场景直接搬入故事情节中,如出土的陶器上的人物纹样,那种平视的视觉构图和写实的人体无不验证了古希腊的艺术是一个充满现实与神喻的半梦世界;再看与之相近时期的商周青铜器纹饰,充满了诡异的饕餮纹,各种古怪陆离的神人兽面纹很难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的具体物性。我曾讲过,从新石器时代起,伏曦就创造了以阴阳太极观念看待天、地、人的中国文化符号观,之后的审美意识基本是以符号化的喻意来表达生活的思想和观念。

杜鹃花No3 70x90cm 2017年

所以,无论是历代帝王的粉饰殿堂,或是民间创造的无数文化艺术,无不以喻意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海燕的花正是在上述的认识中逐渐羽满成蝶,拥有了这一关键的内涵表达。传统的中国文人墨客或平民百姓都以花自誉或祈福,会把花视为清雅富贵或祈福纳祥之物,海燕不仅是把花的富贵、浓艳和雅致的秉性留在了画面上,也喜欢在平坦简洁的背景上营造丰富的寓意,这种方法既有民间艺术的单纯,又有表现性绘画的直接性,避开了现在油画过分玩味的追求趋势。花,成为西方油画一个重要题材是从印象派开始,尤其是在高更、梵高和稍后的神秘主义画家雷东(Odilon Redon)、美国女画家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的花世界里,均给予花一种独立的象征主义情怀。梵高和高更的花不是一种技术和颜悦的卖弄,而是充满了强烈生命的载体,可是他们的“花”只是为张扬个体生命存在意义,没有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雷东的花虽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花的身份却是营造空间气氛的因素;欧姬芙则是把抽象语言转换成女性情色的暗示。显然,海燕画花有自己的观念,一是她不只表现生命的快感,二是她不赋予象征性,她借用一些传统民俗的寓意将纯视觉经验的审美转化成人与现实之间的因缘。我们勿把她的作品只当作视觉的本体审美,倘若懂花的人会在她的作品里发现不同季节不同时令的花卉集于一个空间中,这也契合了中国民俗艺术的纹样寓意。传统中国的民俗艺术一直将不同时空、季节的花果、昆虫或不同季节的人、事抑或物随意愿拼合在一起,以生活习俗经验给予美好的寓意,这种借喻式的暗指洋溢在海燕的花境里,让她的奔放的表现情感归属到一种社会文化的关注上,并将现代人的激情巧妙地糅合在文化的境遇中。我认为,《诗经》“赋、兴、比”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中,“比”是传统中国艺术独有的表现方法,无论是中国诗词或是书画,均是采用了借古喻今的似“比”手法,把事或物看成是历史经验的一个个现实事件的缩影,于是,“比”就是转承现实与过去的表现手法。南北朝刘勰认 为“比”既是“写物以附意”,因此,这个“比”既有形象的比喻,又有事物之形象与创作者表达的意志形同的一种艺术手法。无论是传统的雅文化或是俗文化,海燕一直运用此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文化精神。可以说,海燕的花流动着即兴的冲动,也蕴含着冲动之外的丰富人文内涵。

2013年丨《粉意》50cm×60cm

海燕画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汲取中国花鸟画普遍采用的截断式构图也称折枝,即以花卉的一枝或一簇悬空在抽象的背景中,见微知著;另一类则是盆景式构图。前者海燕借鉴了传统中国花鸟画独有的折枝呈现方式,将无色的平面空间转换成有色的抽象背景空间,并借助于现代激情的表现手法,让笔、色随韵而溢,在这里,宋画的那种现实的静谧和温馨转变成一种触觉的即兴快感,内在的温度在空无的背景中游离蔓延。海燕的折枝不但吸收了这种自古独有的微式观物方式,还将油画材质厚薄相间的细腻油润感觉酣畅倾间,弥觉隽雅,可谓“赏心只有两三枝”(李方膺《梅花》)。 中国盆景素有“芥子纳须”之说。“芥子”形容其小,“须弥”是佛教常言的妙高山,盆景艺术的浓缩景象并非像西人眼里的“微缩景观”,而是人的情感对世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如南宋诗人楼钥诗云“近山才四寸,万象纳须弥,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题范宽<秋山小景>》),一个盆景就是一个艺术家自我精神的寄托。海燕的花正是借这种微式的景致,把花盆“盛上”寓意吉祥、平安和纳福的各种花卉、瓜果和鸟虫,及各种季节的花、果、虫,同时,她也会在那些原本已有的吉祥盆形上,用随意的线条刻画上传达不同寓意的“暗八仙”图案,那些花、那些图形已不再是简单的视觉快感,而是任其自由支配,拼置入景,传达心臆,寄予美好的联想,可谓民间艺术的手法恰当地被她转化成一种饱含激情与寄予的寓意场。

2007年丨《不老富贵》之三 60cm×73cm

都以为海燕的花是写生得来,直觉上看,她的花轻松随意,似乎是信手涂抹而就。其实,她很少写生花卉,即便是写生,她也只是路边随便摘几枝野花或朋友送的花,抑或自己偶遇买的花,随便插在花瓶中,兴趣来了就“摆阵”开笔。但是海燕画花时,她身边会有剪纸、皮影、木雕、年画及瓷绘等各类民间艺术的参考资料,旁征博引,移植转换,这种方式恰恰是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创作的手法,即超越于现实的时空,她要表达过去与现实的联想,自由驰骋,任由蝶化出另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构建成她臆想的“花”境世界。这种创作方法与现在流行的写意在场的作画习惯不同,它更具有超越现实时空的束缚,将过去的人文内涵与现实的感触发生关系,让人的心境在历史的人文情怀中得到释怀。

富贵吉祥之八 100x80cm 2017年

海燕的题材独特,色彩也很特别。她的色彩不仅有雅的别致,也有艳的浓烈。由于海燕的观看来自于双重的呈现,所以,她作品的色彩既有现实物象色彩的感受,又有转承历史文化寓意的因缘。虽然她的色彩汲取着民间大红大绿的表现方法,但她会过滤成宋画式沉静之雅和丰富的油画色彩感觉,让我们在强烈的直觉冲击力下细品微妙的色彩变化。海燕很少参照物象来表现色彩,她基本是先按照自己的意愿设定色调,然后再根据寓意的含义赋彩。所以,她的色彩也如她的造型一样,现实的感觉与文化的想象融在一起,交互显现。

福寿花No.1 50x50cm 2016年

无论是画花或者风景,王海燕总是能用一种充满愉悦的视角,凝炼的结构,惬意、跃动的笔触编织出绮丽幻美的色彩,沁人心扉。我和她很庆幸选择了传统文化的滋养,那种积极、美好的民俗文化观念让我俩拥有了更多的有的放矢,撑控世间与艺术的关系;同样,也让生活和艺术成为一个充满冥想的生活场。当然,海燕也不总是“闭门造车”,抽时她会去写生。记得她很早就跟我讲,把马远和夏圭的视角借鉴到自己的风景画中。因而,她的风景作品,总是把自己的视角安置在画面的一个角落或边沿,给画面的空间留有宽阔的视野,构造出一个以自然占主导的空间世界。海燕画花,自然也会把她对花的经验带到风景里。在她的风景画里,色彩都被她过滤成一种非常明快的视觉快慰,明澈、别致的色块不断被韵律十足的流动线条所切割,构成跃动、轻松、愉快的视觉节奏。实际上,无论她的那些街巷、林道、山丘、沙滩或礁石,还是形态各异的花卉,那些色彩和形态,都有着简约的形式和明亮的快感,她喜欢蓄着浓郁的色彩,大笔涂抹,即兴勾勒。其实,支撑海燕画面的还有那些用木炭和油彩勾勒的线条,这是她从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的表现方法。她喜欢在大笔的色块之间运用粗犷而多重的线条概括形体,让色彩与形相相互分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被完善的过程中。从“五四”开始至今,每个时代都不断提出绘画的中西结合问题,归根结底,我看是画面与观念两个问题。画面的问题就是视觉方式的问题,运用线形在抽象平面上表达空间和造型基本是中式的造型因素;而观念则是运用东方的哲学思维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海燕的探索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中平面、线条和色彩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又并非为形式语言而存在,同时传达着传统民间的寓意观念,这两点恰恰是她的艺术避开了当下随波逐流的一些艺术现象,构建起她自己独立的发展脉络,正如她自己所言:把自己的一点做好就可以了。

花卉小品二 41x32cm 2012年

庄子曰:“原天地之美”,这个美就是自然之性美。海燕的花,就是像她这个人,海燕的风景就是她心扉的自然敞开,她用花的心境滋润心扉,用风景的视野舒展生活。现在很多画家都忙着寻找风格,其实,风格不是你追随谁就能有的,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见得有自己的风格,即便有点,也是那种哼哼唧唧的小感觉,真正的风格就在你的踏实的追求中自然显露。海燕很少为画画烦恼,她是一个专注于自己做事的人。所以,她自然少了很多因追逐“当代”而纠结。以她的观点,把当代人的感受按自己的逻辑表现出来自然就有了当代,有了某种规范或概念,恰恰说明不是当代。海燕生活中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由此,她的画来的简约近人,她随性随意,她喜欢自然的滋养,自然的开放,来得真切舒适,生韵生情。

作品欣赏

月季花开No.8 100X80cm 2018年创作

紫藤花开NO.1 60x70cm 2016年

瓶花No.7 100X80cm 2017

瓶花No.9 100cmX80cm 2018

富贵花开NO.4 100x73cm 2015年

花开富贵之五 50x60cm 2015年

水仙花开No.5 2016年30x30cm

牵牛花No.1 60 x70cm 2016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境—王海燕绘画作品展
“民族之花”,历代名家笔下的兰花图
家居小装饰品图片(30个温馨家居小装饰品图片推荐,打造温馨典雅的家居空间)
历代名家笔下的兰花图,高洁典雅!
八位国画大师笔下的迎春花,端庄秀丽,春意盎然!
山东省园林绿化行业第二届花境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作品展示(十八)
欣赏:名家笔下迎春花
国画兰花赏析 诗人画家郑晓京笔下的兰花图
【美学.兰花】历代名家笔下的兰花图,高洁典雅!
花悦生活 指尖艺境——干花团扇DIY

网址: 典雅、温馨—王海燕笔下的花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593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山东桓台红莲湖公园花境设计
下一篇: 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进入竞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