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生兰花,以下简称中国兰花或国兰,具有高雅的幽香甚得人们的喜爱!其中的春兰更是有着天下第一香,香祖、国香、王者之香等称谓,是全球珍稀的植物之一。中国兰花主产地中国,由于近40年的过度滥采滥挖,造成山林路边以及人们当天可以到达的地方已经难觅踪影,近些年被列入世界级保护对象。
国兰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最早有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制器皿就刻有兰花图案,由此就可以追述到7000年栽培史。在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后,兰花则是代表着一个朝代的图腾。这是因为只有人们安居乐业才会有精神层面的广泛追求,兰花无疑就是最好的。在有文字成书后,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咏兰花的诗词歌赋、绘画被人们所表达着。
像春秋时期孔子家语有云: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展开剩余84%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再如汉代乐府歌词有云: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昔爱,情唉感四时。
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
夜光照玄阴,长叹恋所思。
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
兰若之香草,涉冬仍自吐发芳华。我自坦言,追忆往昔热炽之爱,至今犹感吾怀。心上之人,如隔云端,这遥遥天路,无期相守。月光幽幽,冲破阴云,照临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唯余我清长的叹息。谁说我无忧无虑,前念积至于今,直教人渐痴如狂矣。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咏蕙诗汉·繁钦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
葩叶永凋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
拟兰若生春阳晋·陆机
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
执心守时信,岁寒终不凋。
美人何其旷,灼灼在云霄。
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风飙。
引领望天末,譬彼向阳翘。
半路溪南北朝·萧纲
相逢半路溪,隔溪犹不渡。
望望判始是,翩翩识行步。
摘赠兰泽芳,欲表同心句。
先将动旧情,恐君疑妾妒。
芳兰唐·李世民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到了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咏兰花的佳句与墨宝就更多了,这都是古代爱兰赏兰者以兰花怡情喻志的,那么作为因爱兰花而艺培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见得历朝历代艺兰者不可胜数,犹如滔滔江河之水一般。通过宋代黄庭坚《幽芳亭》有“兰蕙丛生,莳以沙石则茂。”就选择什么样的栽培介质及管理方式的总结经验来分析,可以见得当时的国兰栽培已经蔚然成风了。
我们从古人的诗词歌赋字里行间可以寻觅出,艺兰者、赏兰者、爱兰者对兰花的感情是存在各自不同之处的。在此我先不去揣摩古代兰人先辈们对兰花的那份感情。就拿我作比,正式接触兰花也有一年之久了,那份感情亦在与日俱增。老师常说:“你对兰不薄,兰待你必厚。”因为兰花在生长的过程中,你忽视了她的感受,她就会通过自身的状态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死给你看。
艺兰,犹如育儿。在我的眼里每一株兰花都好似孩子,且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形态与命运。就拿株型叶态来说,有的是肥环叶,有的是软垂叶,有的是直立叶,有的是扭叶,有的是卷叶,有的是短阔叶,其叶态不一而足。每一个兰种或铭品因花艺不同,开花各自别,且绽放时间亦不尽相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展芳华。尽管品种一样,铭品一样,也不会出现两株长得一模一样的兰花。初见国兰时我是难以搞清,现在通过仔细观察学习,慢慢找到一些微差的地方也就不相混了。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点的存在,才会显得她们的各具不同以及不一样的精彩之处。
这几天听老师提起蕙兰“国香荷蝶”2014年秋天分株下来的无根老头重新焕发新生,所发的芽长成草已经被切分过2次,再经历4个年头的生长,该盆草已经实现了6苗同盆的美好生活,当初两苗无根最老草已经完全退去1苗,尚还有另一苗老草叶片已经呈部分缩尖。这是令人震撼的奇迹,推算一下该老草已经有10年之久了,后几年在其成功育出新芽后,在新根及时生发下后面就靠子孙来反哺。这是兰花家族群生的特性,齐帮互助共兴繁荣,这多么地伟大。如果她们有人一样的思维,肯定也会对这位老祖宗行拜寿之礼。另外,在兰室中实现4-5代同堂的兰花不在少数,一眼望去是多么的温馨啊。
而当我未能充分感知到兰花的各种需求时,在管理上就会出问题。像我之前给兰花浇水就出现过给半截水的现象,看表面的栽培介质是润的,翻盆查看根部却是干的,根系没有水晶头并且显现生机不足。这就是自己没有感受到兰花的需求所致,长此下去兰花必然就要给颜色于我看,以长势不良来抗议我的不精心。如今在高温的夏天天气时常闷热,如果你感知不到闷蒸,没有及时地加强通风,就会出现病害的侵蚀。因此说,与兰花在一起具有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需要慢慢的培养,实现时就是人兰合一的最高境界。
艺兰,不仅要用心感知,更要具有耐心。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的追求速度急于求成便会欲速则不达。所以在艺兰过程中,要有耐心,仔细观察,勤于摸索,善于总结,并遵循兰花的自然生长规律,从而让她们更加茁壮成长。
在未来的艺兰过程中,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当把真正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栽培管理中去,在精心莳培增强隔物感知能力下,我坚信,终有一天肯定会达到艺兰者的最高境界“人兰合一”!2018年08月11日张斌于国香居
2018年08月11日张斌于国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