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小麦旗叶逐渐伸出,进入抽穗扬花期。但是降水过后田间湿度增大,高温高湿环境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侵染的最适时期。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
小麦扬花初期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非常利于小麦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和扩散。如扬花期遇连续2天阴雨、雾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日照不足5小时/天,平均温度15℃以上,将有大面积流行发生的可能。小麦应及时施药预防赤霉病发生。
据说赤霉病严重的地块,小麦减产严重,甚至能减产50%。
麦得了这病,只剩半条命。
小麦赤霉病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减产巨大,严重的时候,小麦赤霉病的感染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造成小麦的减产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
第二:对人畜危害巨大,小麦赤霉病感染麦粒之后,会有一种毒素对人畜造成危害。
发生原因是什么?赤霉病为什么难防治?
小麦赤霉病,它是在小麦的花期进行侵染,靠雨水传播,在温度二十五摄氏度左右,有充足的降雨之后,在小麦的花期迎来了赤霉病的感染高发期。
由于小麦赤霉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易防难治,一旦感病之后很难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一定要预防为主。
哪个时期防治赤霉病?
大家记住一句话,见花打药,如果施药后遇到降雨,需要补打一遍,为了确保赤霉病的预防,很多人建议赤霉病的预防要打两遍药,第一遍药叫见穗施药,在小麦进入抽穗期就开始打药,第二遍药是见花打药,赤霉病的防治是宜早不宜晚。
防治误区
要谨防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不要只凭老经验办事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与菌源量多少、小麦品种的抗性、抽穗扬花期降雨日数和降雨量、田间相对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就可以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连续3天降雨,雨量达12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菌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
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麦苗稠密度大,田间郁闭,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也可能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
因此,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要综合考虑发病因素,才能彻底防治好小麦赤霉病。有的农户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只凭老经验办事,只注意天气是否下雨,而忽视田间湿度和品种抗病性两个影响因素,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害发生,但同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误区二:不要错过最佳防治时间
众多资料介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用药时期为“抽穗到扬花期”。如此长的用药时期内,不同时间段用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有部分农户用药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才开始用药,不是过早,就是过晚,没有把握好最佳防治时期,虽然喷了药,但效果很不理想。
根据多年防治实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应在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开始喷药最好。
抓最佳防治时期不要太死板,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抽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喷药。
2、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小麦始花期喷药。
3、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可能流行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降雨间隙多次喷药防治。
4、若喷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
误区三:选择农药要注意科学性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几十种,选择时要注意科学性,要注意药剂的抗性及作用机理的互补。
比如,一些地方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由于药剂产生抗药性,效果很不理想,就必须加大用药量,或更换别的杀菌剂。如戊哇醇、咪鲜胺、氰烯菌醋等。
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使用,混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误区四:注意用药次数
在具体防治过程中,要根据菌源量多少,天气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来确定防治遍数。
发病轻的可以喷一遍药。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喷药后要及时检查效果,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喷第二次药。喷药后遇雨,要在雨后及时补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注意!多地降雨,这个小麦病害要爆发了,加紧防治!
小麦赤霉病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
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小麦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用药 最近,许多地方的小麦进入穗期,
雨后酌情补防赤霉病,兼防穗期多种病害
花卉常见病害怎样防治?
【在地作物应对情况】关于加强当前在地作物田管工作的通知
2018年昆明市冬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戊唑醇防治哪些作物病害?
菊花主要病害有哪些 菊花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网址: 注意!多地降雨,这个小麦病害要爆发了,加紧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688.html
上一篇: 苹果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 |
下一篇: 怎样防叶螨危害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