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属的拉丁学名“Cymbidium”来自古希腊语词“κύμβη”(“kúmbē”,本义为“容器空腔”,引申指腓尼基人的小船),指本属一些物种的唇瓣与合蕊柱离生,其基部凹陷。又一说拉丁学名来自拉丁词“cymba”,意思是碗、杯或船, 带有小后缀“-idium”,是指某些物种的唇瓣形状。
分类历史
吴应祥将中国兰属定为31种,并将这31个种划分为5个组2个亚组;陈心启和吉占和认为中国兰属有29种和一些变种,其中27种与吴应祥相同。Du和Cribb系统将全属全球共48种植物分为3个亚属和14个组,后Du等又增加到52种,陈心启和吉占和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29种又分为3个亚属11个组;黄家平和戴思兰又用R分析对兰属的37个种、变种及品种和37个形态特征性状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将其大致分为兜瓣型、竹叶瓣型、多花型、素心瓣型和奇瓣型5大类;后杨冬之等采用“二元分类法”将叶艺和花艺性状初步确定为国兰品种分类的第一级标准,花色、花部结构则分别作为第二、三级分类标准。
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所有参试ITS2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兰属的系统发育树被分为4大分支,兰属中的建兰亚属、兰亚属和大花亚属被明显区分开。在不同分类阶元也获得一些有效区分,如亚属水平上的大花亚属、组水平上的建兰组、大花组、兰组。除Vandopsis外,其他属均在属水平上形成单系分支。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与传统系统学大体一致,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也一致。[7]
播报
形态特征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1]
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1]
除了极个别的腐生种类外,兰属植物都具有绿色的叶片。兰属植物每个假鳞茎着生的叶片的数目,因种而异。如建兰、珍珠矮等的叶片只有2-4片,春兰4-6片,送春、蕙兰可多达10片以上。大雪兰、独占春等的叶片数不定,新叶不断发出,老叶不断枯萎。叶片在假鳞茎上着生的姿态,也因种而异,大致可以分为:直立叶、半直立叶、垂叶等四类。[2]
直立叶——也称立叶,叶片直立或斜上生长,完全不弯曲,如通海剑兰、珍珠矮、保山建兰等。[2]
半直立叶——叶片斜上生长,仅达叶片3/4以上长度向外弯斜,如春剑、丘北冬蕙兰、蜜蜂兰等。[2]
半垂叶——叶片斜上生长,达叶片1/2以上长度向外弯曲,如春兰、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多花兰、虎头兰等。[2]
垂叶——叶片斜出,仅达叶片1/3以上长度即向外弯曲。[2]
兰属
兰属植物的叶片多数为带状或线形,上下几乎等宽,叶基部稍窄,叶先端渐尖,没有明显的叶柄。但有部分种类叶基部的颜色明显浅于或深于上部叶片的颜色,有个明显的分界线,俗称“关节”。如西藏虎头兰“关节”以下颜色明显较浅,邱北冬蕙兰则明显较深,形成紫色的“细柄。”叶片的长短、宽窄,叶基横切面的形状等因种而异。叶片最宽的可达3-4厘米,如西藏虎头兰、多花兰;而狭小的仅0.5厘米左右,如线叶春兰、莲瓣兰。叶片最长的可达1.2m以上,如长叶兰;叶片最短的仅15-20厘米,如部分春兰、建兰、珍珠矮等。有的叶片平展,如墨兰、寒兰、春兰等;有的沿中脉折起,尤其是叶基部分,横切面呈“V”形,如蕙兰、送春、套叶兰、春剑等。带状叶片的叶尖多数为渐尖,但也有个别种类叶片先端具有尖缺刻,俗称“剪刀口”,如大雪兰、独占春、硬叶兰等。兰属植物中,仅有兔耳兰和无齿兔耳兰两种不具带状(或线形)的叶片,而是具有叶柄的椭圆形叶片。[2]
兰属的叶片有厚有薄,有草质、革质和厚革质之分。大凡附生种类质地都较厚,如硬叶兰、纹斑兰属于厚革质;虎头兰、蜜蜂兰属于革质;而地生种类质地较薄,如春兰、蕙兰、建兰、寒兰等属于草质。兰属的叶片多少都成二列排列,两边分开,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叶片在假鳞茎上只长出一次,在一定的时间内长成,不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再增加叶片的数目(大雪兰、独占春除外)。也就是说,新叶只能从新生的假鳞茎上生长出来,老的假鳞茎是不能再生长新叶的。兰属的叶片颜色在黄绿至墨绿之间,色泽深浅的不同既因种而异,也与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有关。[2]
虎头兰、蜜蜂兰一般多为黄绿色;而墨兰、通海剑兰则为墨绿色。同一个种类因生长在光照较强处,则叶色较浅;而生长在光照较少的地方则叶色较深。一些兰属的种类叶面光滑,看上去有光泽,如建兰、墨兰、蜜蜂兰、寒兰等;而另一些种类的叶片,用手触摸显得粗糙,且无光亮,如蕙兰、送春、春剑等。[2]
兰属的叶脉是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的平行脉。有的种类主脉明显,叶面横切面略呈“V”形,而侧脉不明显;有的种类除中脉外,两侧还具1-2对较明显的侧脉,如墨兰。[2]
兰属的叶缘,有的种类全缘,无锯齿,如墨兰、寒兰等;而有些种类叶绿有细锯齿或粗锯齿,如春剑、蕙兰、送春、通海剑兰等。[2]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1]
兰属
播报
种类分布
全属约48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向南到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中国有29种,广泛分布于秦岭山脉以南地区。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286856.html
相关知识
植物拉丁学名的命名规则
花卉拉丁学名
身边的花花草草|14、黄花婆罗门参 拉丁学名(Tragopo
草履虫,拉丁学名Pa...
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一看就懂!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植物学基础!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科学芳疗 | 芳疗师必备知识点:植物的科属分类
多肉植物学名的标准写法
石蒜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研究
网址: 兰属的拉丁学名及分类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8235.html
上一篇: 金兰(兰科 头蕊兰属) |
下一篇: 品种和品属有何区别?吊颈水、芦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