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16日讯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源性致病菌与真菌毒素防控团队的最新学术论文《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food analysis》在国际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0.09.004)。青岛农业大学是唯一第一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侯秀丹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吴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期刊是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IF:11.077,中科院一区),为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协会和欧洲食品科学与技术联盟的官方杂志。
食品安全关乎人类健康,一直以来是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热点。食物加工的每个阶段(种植、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等),易受到不同有害物的污染,因此建立对食品中这些有害污染物快速、灵敏、高效、系统的检测分析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途径。三维石墨烯因其互联有序的框架结构,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较高的电导率和电荷迁移率,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三维石墨烯传感器对某些食品污染物有良好的响应,但存在检测灵敏度较差、动态响应时间长、重复性差、选择性差等缺点,因此研究人员将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碳基材料等纳米材料引入其中对其进行改性。
在该文章中,作者系统综述了三维石墨烯(石墨烯气凝胶、石墨烯海绵、石墨烯泡沫等)的不同制备方法,以及它们作为电极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方法中对食品中有害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农残、药残、食品有害添加剂、致病菌等)的分析应用。根据食品污染物靶标的分子特性,对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特殊改造设计后,有助于大幅提高这类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适用性,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与真菌毒素防控团队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和平台的建立。此次发表的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团队项目和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资金支持。(通讯员 曲天泽)
责任编辑:孟庆喜
相关知识
青岛农业大学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旗下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王立志教授团队关于水熊虫超强辐射耐受性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区top期刊(IF=7.6)发表学术成果
农学院马忠华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论文揭示生防细菌抑制病原真菌新机制
兰花“进化论”:河源紫金科研团队成果登上国际顶尖期刊背后
计算机学院程科教授团队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发表论文
国际期刊发表连花清瘟研究成果,中药防控被认可
梁文星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发文揭示尖孢镰刀菌致病及番茄“御敌”的新机制
科学家攻克花生黄曲霉毒素早期预警与防控技术—新闻—科学网
张永军团队在生防真菌与宿主昆虫互作方面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网址: 青岛农业大学:食源性致病菌与真菌毒素防控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最新成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1467.html
上一篇: 绚丽海棠的前景如何?海棠绿化树市 |
下一篇: 狗牙花叶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