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作者原文
1997年7月16日中央日报「大千世界版」
英国皇室花园,象征了帝王的社会阶级特色,皇室的户外娱乐生活也说明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像一部上帝创造物的活百科,铺陈出丛林小溪营造的人间隐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提起英国,人们不免会立刻联想到悠闲的皇室下午茶,以及绿草如茵的田园风光。其实这个依偎在北海怀抱的大不列颠群岛,迷人之处更在于家家户户门前井然有序的花园景致。而英国人喜爱园艺的历史,得追溯到中世纪的罗马时期。
皇室引领流行 庭院风格辈出
西元800年左右,许多萨克森的植物名称均为拉丁文,或许意味着这段期间植物传入英国的历史。据说亚佛列得国王在位的时候,皇帝的花园里约种有二百种草本植物及树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园艺知识已稍具雏形。大约1092年,文献上首次提到真正的花园,为今日汉斯郡的诺尔曼修道院;1110年亨利一世王朝时期,大型的造园工作才正式有记录,然而这些中世纪的花园,却唯独皇室贵族可拥有。十三世纪亨利三世及爱德华一世的皇宫庭园,连绵的草地是贵族们打保龄球的娱乐场所;十四世纪的皇室则喜欢在庭院道路两旁栽种整齐的行道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花园被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都铎时期(1458-1558)的皇室庭园承袭亨利八世的传统,但融入了法国的风格;伊丽莎白时期(1558-1603)仍受法国庭园风影响,但也掺入了部分荷兰风格;贾各宾时期(1603-1625)花园的革新风行一时,丹麦王室及威尔斯王子都聘请专人设计皇室庭园,夏宫、格林威治宫、理奇曼公的庭园造景,都是这个时期设计的;卡洛琳时期(1625-1642)的设计师琼斯,走访意大利回国后,将意大利的风格注入了皇室的庭园设计中。
这个时期的英国皇室花园象征了帝王的社会阶级特色,及皇室的户外娱乐生活,亦说明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像一部上帝创作的活百科,铺陈出丛林小溪营造的人间隐世。
十七世纪中到十八世纪初的英国花园,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广受法国的影响,浓密的林荫大道像洪水般风行全英国。十八世纪是英国庭园风格发展的阶段,崇尚自然的风潮渐渐形成,碎石路旁排列有序的树木、修剪整齐的树篱、依墙而种的盆景、台地、雕像、喷泉、草坪..,园艺成为一门科学,修剪自然的草坪也成为一种艺术。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拥有的土地,注入独特的创造力,庭园的组合就像一首自然的抒情诗,花园不再是王公贵族的特权,公园及花园也越来越普及。
温室技术提升之后 英伦四季充满绿意
由于世界各地不同品种的植物相继引入英国,花园内可栽种的植物越来越多,呈现的庭园风貌也越来越具特色。十九世纪中,栽培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培养各式各样不同色彩的花朵,成了英国园艺的新风潮。而1845年起,温室(greenhouse)更取代了原有的玻璃栽培技术,设备完善的盆栽温室,成为喜爱园艺者的得力助手,英国各地不论大小城市都可见到公园及温室。于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绿意盎然的植物,园艺不再只是栽植作业,更成为一种嗜好与娱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十九世纪末期,英国谷物及肉品大量进口,导致英国食品物价大幅下跌,农业及园艺也呈现一连串的衰退现象,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农场无法抵抗进口物资的竞争,只好纷纷卖农地、农庄。为了因应工业化的威胁,英国政府于1859年成立了「国家信托」机构,以保护这些历史性的建筑与土地。
当都市趋向现代化 花园渐走入个人化
二十世纪以后,庭园设计的观念趋向个人化,花园需要和房屋建筑相协调的观念,主导了这个时期的花园景观,一些专家们更认为,每一个花园都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而花园中的一砖一墙、一花一草都需与这个中心思想相契合。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化都市的兴起,庭园也必须相应而有所改变,尽管许多摩登的国际化都市,已被商店街、水泥建筑物所占据,但城郊的市民住所和市区的花园,仍可见英国人热爱园艺的文化传统。二十世纪的英国花园,相对于其历史,显得较具私密性,许多私人的独特庭园也不断迅速增加。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花园几乎也成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何呈现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致,可说是当今园艺学家追求的理想,过度人工化的造景,在他们的眼中只是造假的艺术品。莳花弄草除了是一种休闲嗜好,还带有个人的生活品位及艺术观,在这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即使中下阶层的市井小民,也能在家中的庭园表现出丰富的文化背景自然流露的影响力。
反观文化资源更丰硕的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岂是英国所能比拟,但是近来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却充分显示了国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传统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生态、环保、乡土的意识,即使灌输孩子们一大堆理论知识,却无法引导他们关爱环境、疼惜环境,实在令人叹感叹不已。
台湾近来社区的造园艺术已然抬头,但是社区公园、绿地仍摆脱不了水泥丛林的面貌,要不就成了附近居民晒棉被、晾衣物的最佳场所,可见绿化的教育仍有待落实。台北市政府积极推行的社区绿化运动、认养运动,力图散播绿意的种子,着实令人欣慰。无论在社区、在校园推行的绿化教育、绿色运动,只要有决心都,在都市中也可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否则,台湾予人的印象只停留在脏乱无序、自私贪婪的负面认知。
英国的园艺可以自皇室落实到市井小民,素有庭园造景历史的中国,是否也应效法绿色的英国,打造一个绿色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