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子育种第一章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概论常规育种虽然在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它存在着局限性一是遗传物质的转移难以突破生物学隔离的障碍使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受到限制;
二是由于基因连锁的困扰又不易收到理想的育种效果。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等方面展示了诱人的灿烂前景第一节植物分子育种的概念和特点一、植物分子育种的概念植物分子育种是近代开创的育种新途径大量实践证明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分子育种是指分子水平生物技术
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周光宇研究员指出植物分子育种可概括为两个层次的工程技术1.将带有目的性状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导入欲改良的植物受体细胞使其后代发生变异从中筛选出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或符合需要的有价值的新类型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2分离目的基因构建重组分子导入需要改良的植物受体细胞经过培育筛选出获得了目的性状且综合性状优良的后代育出新品种。狭义的分子育种指的是第一层次的分子育种。二、植物分子育种的特点1.遗传物质的转移突破生物学隔离的障碍
打破物种分类的界限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遗传资源使遗传物质能在不同植物间甚至在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交流
从而充分活化各物种的遗传基础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奠定广泛的基础2.无需经过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甚至不需离体培养(针对狭义的分子育种来说)利用整体植株的特定细胞进行外源DNA或基因的转移如卵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细胞抑或幼胚幼苗、芽丛分裂旺盛的细胞它们随着整体生长发育的进程而完成外源DNA或基因的导入、整合与转化过程。无需经过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转化诱导形成再生株植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培养流程。3适应面广: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均可运用这项技术达到品种创新与改良的育种效果。4与常规育种相比育种时间明显缩短一般只需3—4代各选系便可稳定。5方法简便:室内外(大田、盆栽场、温室等)均可进行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第二节植物分子育种的产生与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吉林农民李贞生培育出的玉米稻
水稻×玉米50年代杂种玉米稻未见父本的外观性状从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和组型分析来看均与母本水稻相同但无可否认地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异如植株高、穗大、粒大抗逆性(耐寒耐旱)强、产量提高而且这些变异还可以遗传下去。后来发现在以高梁、甘蔗和芦苇作父本而以水稻作母本的远缘杂交实验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即后代的外观特点与母本水稻一致但也或多或少显露出一部分远缘的遗传信息在遗传育种界对此尚存在学术观点不一的争论有人持否定态瘦认为玉米稻不可能是杂交种把所出现的变异归咎于母本不纯或纯属自发变异。也有人认为变异是由玉米花粉物质刺激作用甚至还有人认为玉米稻要长出玉米棒子才算是真正的杂种二.DNA片段杂交假说及其分子验证1974年周光宇多次对粮食等作物远缘杂交实验进行实地调查。要点1认为就整体分子而言远缘亲本间的染色体结构是不亲和的容易相互排斥
相关知识
基因工程对植物遗传的改良
银杏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遗传学视频讲义——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
奶牛生物资产的遗传改良.docx
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菊花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切花采后品质调控的遗传基础与遗传改良技术(下)
阐述原生质体融合在园艺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棉花遗传改良团队开发出植物甲基化编辑工具
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pdf
网址: 植物遗传改良讲义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1736.html
上一篇: RNAi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 |
下一篇: 油松高轮次遗传改良关键技术与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