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9年6月10日9:00
地 点:农学院二部2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农学院
类 别:学术报告
报告人:王传堂 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主要学术成就:
创立花生远缘不亲和野生种利用技术并形成完整体系,育成花育31号等花生新品种,填补国内外空白。建立花生高油酸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构建涵盖自然风干花生种子主要品质指标的单粒和多粒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聚合抗逆、高产、优质性状。利用自主创制鉴定的高油酸种质,主持登记高油酸花生新品种12个,数量居全国之首。新育成的抗青枯、广适、高产珍珠豆型品种花育668和早熟高产兰娜型品种花育665,是高油酸食用型花生选育上的突破。发明高效花生转基因技术和青枯病抗性鉴定技术,完成了3个青枯病抗性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证明其确与青枯病抗性相关。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编《花生遗传改良》和《高油酸花生》两部专著。在《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Plant Growth Regulation》、《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相关知识
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与新品培育获突破
科学网—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与新品培育获突破
广东农科院绘制栽培种花生基因组序列图谱,揭示花生起源进化和油脂改良的分子机制
观赏植物基因编辑:过去、现在、未来
植物园的过去和未来
银杏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对植物遗传的改良
奶牛生物资产的遗传改良.docx
油料所发掘出花生青枯病抗性重要遗传调控位点
《自然—遗传》:玉米和玉米的“父辈”如何适应环境进化?
网址: 花生遗传改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1745.html
上一篇: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10章生 |
下一篇: 常见的鲜花如何选,这一篇文章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