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花曲叶病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黄花曲叶病介绍.doc(3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 西红柿黄花曲叶病一、西红柿黄化曲叶病的简介:入夏以来,山东各地栽培的越夏、秋延西红柿上相继发生了一种当地从未见过的病毒病即TY病毒病,中文名称是“西红柿黄化曲叶病毒”或“西红柿黄化卷叶病毒”,属于西红柿病毒病的一种。如临淄、广饶、青州等地及寿光市内西红柿主要种植基地,严重感染上西红柿TY病毒病,拔除率高达90%。目前,已发现西红柿主栽区迅速蔓延,该病毒病使数千个大棚减产或绝产。西红柿TY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蔬菜新病害,该病发病凶猛、危害猖獗,且因菜农对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不了解,极易给西红柿生产造成惨重损失,甚至绝产。与其它病毒病相比较而言,该病毒具有爆发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治疗难
2、度大的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西红柿病害。二、西红柿染病症状:植株生长迟滞矮化,顶部新叶变小、褶皱簇状、稍发黄、边缘上卷,叶厚脆硬。幼苗染病严重矮缩,开花结果异常。成株染病的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中下部叶片及果实一般无影响。该病病原是中国西红柿黄叶曲叶病毒(或西红柿黄化卷叶病毒,简称TY病毒),是西红柿病毒病的一种。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是烟粉虱,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成虫喜聚在顶叶背面活动,卵和若虫多在植株中下部叶片。西红柿种子不传毒,人工操作损伤可致传毒。三、西红柿黄化曲叶病的传播途径:西红柿黄花曲叶病的病毒只有一个传播途径,即通过烟粉虱传播,主要危害 西红柿。目前有少量国
3、外品种对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预防 西红柿黄花曲叶病病毒有两个办法:一是严格控制烟粉虱;二是选择种植抗性品种。四、西红柿黄花曲叶病的防治案例:记者2009年10月14日在平阴县玫瑰镇崔山头村实地考察时发现:在10月4日同时发现西红柿感染黄花曲叶病后,与于泽军、崔大军两家大棚相邻的两个0.5亩大棚西红柿只使用病毒特1000倍加以防治,四天后观察,病情继续发展,到第八天已全棚感染,最后只能全部拔掉。而于泽军、崔大军各有的0.5亩西红柿大棚,使用了因科瑞蔬菜专用型液态植物保护膜100倍与中邮专供病毒特1000倍混合使用,连续使用两次,第六天观察效果,完全控制该病发生,西红柿植株病叶舒展,叶色浓
4、绿,新梢生长正常。技术人员分析认为是液态植物保护膜特有的功效实现了黄花曲叶病的的有效防治。通过平阴县玫瑰镇崔山头村两农户在西红柿上防治黄化曲叶病的典型事例说明,使用保护膜加病毒特防治西红柿黄花曲叶病有特效,其原理是内吸收、外保护,起到缓慢吸收、延长药效,在植株上形成药物“胶囊”缓慢释放,隔离外界侵染所产生的效果,同时起到防止白粉虱、烟粉虱传播病源的有效作用。西红柿黄化曲叶病防治新招09年10月14日赴平阴县玫瑰镇崔山头村实地考察,农户于泽军、崔大军各有0.5亩西红柿大棚一个,10月4日发现西红柿感染黄花曲叶病,使用蒙阴因科瑞公司生产的蔬菜专用型保护膜200倍与病毒特1000倍混合使用,连续使用
5、两次,第六天观察效果,完全控制该病发生,西红柿植株病叶舒展,叶色浓绿,新梢生长正常。而相邻两个农户的0.5亩大棚西红柿,只使用病毒特1000倍,没有使用植物保护膜,第四天观察病情,继续发展,到第八天已全棚感病,最后全部拔掉。西红柿黄花曲叶病属病毒性病害,病菌存留在土壤、病残体、苗床、设施、种子、空气中,条件适应即可感病传播,另外一个传播途径是昆虫(如烟粉虱、白粉虱)。防治蔬菜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时,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农药,才能使作物充分吸收、转化、发挥农药效果。防治病毒性病害需要内吸性强、疗效期长的农药,通过缓慢吸收的过程才能达到根治目的。目前使用的杀菌性农药中多为单一性,没有突出的双重效果
6、。喷药后因光解、挥发、流失未能充分吸收治疗的情况下,药物就已减效,没有发挥应有的药效,达不到杀灭病菌的目的,所以不能有效的控制病菌的发生和蔓延。在蔬菜上使用保护膜有以下特点:1保护作用:保护膜纯属物理防护,保护膜兑水喷雾后很快在作物上形成无色透明的连续网状膜层,完全隔离病菌侵入和传播,大棚蔬菜从定苗或移苗开始,每15-20天与农药混合使用,有效预防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黄花曲叶病、烟粉虱、白粉虱等病虫害的发生。2增产增效作用:具有双向调节、双重调控的作用。尤其对黄瓜、芸豆、豆角等蔓茎蔬菜,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控制旺长,明显减轻退秧。叶面肥厚、光合作用增强,增产效果显著。保护膜与农药、叶面肥、调
7、节剂等混合使用很快把药物保护起来,起到缓慢吸收的作用,提高药效40%左右,延长药物有效期,减少用药次数,减轻农药残留。通过平阴县玫瑰镇崔山头村两农户在西红柿上防治黄花曲叶病的典型事例说明,使用保护膜加病毒特防治西红柿黄花曲叶病,其原理是内吸收外保护,起到缓慢吸收、延长药效,在植株上形成药物“胶囊”缓慢释放,隔离外界侵染所产生的效果,同时起到防止白粉虱、烟粉虱传播病源的有效作用。小配方治大病防治黄化曲叶病有新招济阳县垛石镇西崔村徐书记带领村民种植15个大棚圣女果,于2009年11月20日发现部分大棚发生黄化曲叶病,通过山东科技报了解到,平阴县玫瑰镇崔山头村在防治西红柿黄化曲叶病上有新的方法。通过
8、联系山东科技报,得知使用蒙阴因科瑞公司生产的保护膜配合杀菌剂进行喷洒,就可防治黄化曲叶病。经与厂家联系,于12月5日厂家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观察,对该村已感病的9个大棚圣女果实施防治。12月6日第一遍用保护膜200倍与吗胍乙酸铜1000倍混合喷雾,7天后观察有明显效果。于12月13日第二遍用保护膜200倍与毒清1000倍加0.5%的叶面肥混合喷雾,10日后通过观察对比,新梢由黄变绿,叶片舒展,生长正常,全村15个大棚采用该方法,病情全部得到控制,没有再发生新的病状。其中一个大棚刚定植不久,连用两次后,长势良好,生长旺盛,没有任何病状,从苗期使用有望成为效果最佳的一个大棚范例。作用原理: 植物保护膜
9、具有保护、调理、增效、抗寒、防裂等功效于一体的多功能生物制剂。从病理防治原理而言,是属一种植物保护调理剂,形状为网状膜层体,而化学合成的保护剂属分子团粒结构体。保护膜与农药混合喷于植物叶片及果面后形成一种膜体,大大降低药物外溢,增强药效,起到植物保护,隔离病菌的侵染和传播;对内起到药效迅速升级转化,增强渗透,促使吸收转化,延长药物在叶面的有效期,缩短杀灭病菌时间,明显降低药物分解、流失,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通过该村对已感染病毒西红柿的防治效果,采用平阴县的防治方法,进一步明确了预防病毒性病害的防治原理,证明了保护膜配合杀菌剂所起的作用和效果。对蔬菜减少打药次数,减轻
10、农药残留,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有了明确方向和目标。 对大棚蔬菜的生产提几点建议:一、对已感染病害的西红柿,第一次配合杀菌剂使用保护膜200倍,隔7天连用第二次,以后每15-20天用一次,同时结合补充叶面肥,提高叶片的功能。二、清理病源,对已清除的落叶、病叶、病残体要远离或深埋,不易就地堆放。三、控制化肥用量,增施土粪、有机肥、饼肥、生物菌肥,培养地力,增强根系 吸收功能,提高蔬菜的抗逆性、抗病性、免疫能力。四、使用内吸性农药时,应轮换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配合保护膜每 15-20天喷一次,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减轻药物对叶绿体产生脆化作用及伤害。五、轮作调茬,土壤消毒与客土增肥相结合,培养地力,不要依赖单一消毒为主, 否则土壤的活性物会失去。六、防治蔬菜病害时,可在下午温度降下来以后,再喷药使其充分吸收转化,防治 效果更佳。
相关知识
2014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技术方案
怎样合理防治番茄病毒病?(内附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
A.百合立枯病B.苹果锈果病C.柑橘黄龙病D.番茄黄化曲叶病下列哪些病害为细菌性病害?()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育种研究进展
番茄病毒病有什么症状?怎样合理防治番茄病毒病?(内附防治药剂)
番茄15种生理性病害.doc
【番茄叶霉病防治】
番茄叶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网址: 番茄黄花曲叶病介绍.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2938.html
上一篇: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
下一篇: 江苏省发现番茄黄花曲叶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