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园艺植物地繁殖
第五章 园艺植物的繁殖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种子繁殖 第二节 嫁接繁殖 第三节 扦插繁殖 第四节 其它繁殖技术 第一节 种子繁殖 一、 种于繁殖的特点与应用 1、种子繁殖的优点 ① 种子体积小,重量轻;在采收、运输及长期贮藏等工作上简便易行。 ② 种子来源广,播种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便于大量繁殖。 ③ 实生苗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寿命较长。 ④ 对环境适应性强,并有免疫病毒病的能力。 (2)缺点 ① 木本的果树、花卉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种子繁殖开花结实较晚。 ② 后代易出现变异,从而失去原有的优良性状,在蔬菜、花卉生产上常出现品种退化问题。 ③ 不能用于繁殖自花不孕植物及无籽植物,如葡萄、柑橘、香蕉及许多重瓣花卉植物。 (3)种子繁殖在生产上的主要用途 ① 大部分蔬菜、一二年生花卉及地被植物用种子繁殖。 ② 实生苗常用于果树及某些木本花卉的砧木。 ③ 杂交育种必须使用播种来繁殖,并且可以利用杂交优势获得比父母本更优良的性状。 二、种子质量的检验 为明确计划播种量,并保证出苗健壮整齐,一般播种前须对种子做质量检查。检测指标主要有: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发芽力、生活力等。常用如下方法进行。 1、种子发芽力的测定 (1)种子发芽率是在最适宜发芽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延续时间依不同植物种类而异),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反映种子的生命力。其算式为: 发芽率= (2)发芽势是指种子自开始发芽至发芽最高峰时的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发芽势高即说明种子萌发快,萌芽整齐。 2、 种子生活力到定 ① 目测法:直接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种粒饱满、种皮有光泽、粒重,剥皮后胚及子叶乳白色、不透明,并具弹性的为有活力的种子。若种子皮皱发暗、粒小,剥皮后胚呈透明状甚至变为褐色是失去活力的种子。 ② 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取种子100粒剥皮,剖为两半,取胚完整的片放在器皿中,倒入0.5%TTC溶液淹没种子,置30—35℃黑暗条件下3-5h。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胚芽及子叶背面均能染色,子叶腹面染色较经,周缘部分色深。无发芽力的种子腹面、周缘不着色,或腹面中心部分染成不规则交错的斑块。 ② 靛蓝染色法:先将种子水浸数小时,待种子吸胀后,小心剥去种皮,浸入0.1%一0.2%的靛蓝溶液(亦可用0.1%曙红,或者5%的红墨水)中染色2—4h,取出用清水洗净。然后观察种子上色情况,凡不上色者为有生命力的种子,凡全部上色或胚已着色者,则表明种子或者胚已失去生命力。 三、播前处理 1、机械破皮 破皮是开裂、擦伤或改变种皮的过程。用于使坚硬和不透水的种皮(如山楂、樱桃、山杏等)透水透气,从而促进发芽。砂纸磨、锥刀铿或锤砸、碾子碾及老虎钳夹开种皮等适用于少量大粒种子。对于大量种子,则需要用特殊的机械破皮机。 2、化学处理 种壳坚硬或种皮有蜡质的种子(如山楂、酸枣及花椒等),亦可浸入有腐蚀性的浓硫酸(95%)或氢氧化钠(10%)溶液中,经过短时间的处理,使种皮变薄、蜡质消除、透性增加,利于萌芽。浸后的种子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 用赤霉素(5—10ul/L)处理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代替某些种子的低温处理。大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可用于拌种。硼酸、钼酸铵、硫酸铜、过猛酸钾等微肥和稀土,可用来浸种,使用浓度一般为0.1%一0.2%。用O.3%碳酸钠和0.3%溴化钾浸种,也可促进种子萌发。 3、清水浸种 水浸泡种子可软化种皮,除去发芽抑制物,促进种子萌发。水浸种时的水温和浸泡时间是重要条件,有凉水(25—30℃)浸种、温水(55℃)浸种、热水(70—75℃)浸种和变温(90一100℃,20℃以下)浸种等。后两种适宜有厚硬壳的种子,如核桃、山桃、山杏、山楂、油松等,可将种子在开水中浸泡数秒钟,再在流水中浸泡2—3d,待种壳一半裂口时播种,但切勿烫伤种胚。 4、层积处理 层积:将种子与潮湿的介质(通常为湿沙)一起贮放在低温条件下(0—5℃),以保证其顺利通过后熟作用,也称沙藏处理。春播种子常用此种方法来促进萌芽。 5、整地做畦 平原地、山坡地采用平畦,地下水位高采用高畦,一般畦高10-15cm,周围设排水沟,做畦前要施基肥,深翻地,一般畦宽1米,长10米,南北走向。 四、播种???? 育苗前先要准备好床土与育苗设施,一旦种子露白后,即可开始播种。若过迟则种子贮藏养分消耗过多,使秧苗长势变弱,甚至不出苗。 1、播种时期??? ?一般果树的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从土壤解冻后开始,秋播多在8~9月份,至初冬土壤封冻为止。 ?2、播种方式???? 播种方
相关知识
第五章花卉的繁殖.ppt
第五章花卉繁殖
第五章花卉的应用.ppt
第五章 花卉繁殖25.ppt
第五章 果树育苗.ppt
第五章果树育苗剖析.ppt
第五章花卉的繁殖
第五章花卉繁殖2
第五章 花卉的繁殖
园艺植物的繁殖.ppt
网址: 第五章 园艺植物地繁殖.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3056.html
上一篇: 猫免疫缺陷性病毒 猫免疫缺陷的主 |
下一篇: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