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辣椒病毒病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文章来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  

在辣椒栽培过程中,病毒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辣椒染病后可造成叶片褶皱、卷曲、发黄、落叶、落花、落果,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基于此,现介绍辣椒病毒病的种类、病害症状、传播途径,并结合生产实际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生产参考。

一、病毒种类

在全球范围内有67种病毒能引起辣椒病毒病,在我国主要有7种,分别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花叶病毒(BBMV)、烟草蚀纹病毒(TEV),在这其中主要以前两种(CMV、TMV)为主。

二、病害症状

由于辣椒病毒病的种类繁多,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使得症状表现复杂多变。辣椒植株被病毒病感染,常表现为叶片皱缩扭曲、斑驳花叶、黄化、茎秆褪绿,果实着色不均、畸形,落花、落果,生长点坏死,植株矮化等症状,主要分为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和畸形型。

三、发病原因

气候条件: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会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同时加重虫害发生,增加传毒介体数量。

品种抗病性差:辣椒的类型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有着明显的差异,不抗病品种一旦感染病毒,可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病,且蔓延迅速。

管理粗放:对于管理粗放的地块,田间杂草丛生,刺吸式害虫发生严重。过量追施氮肥,造成植株生长较弱,一旦感染,很容易发病。

重茬:连年耕作使土壤中的病原菌不断积累,益生菌被严重抑制。重茬栽培幼苗时,由于幼苗抵抗力弱,病毒很容易侵入辣椒,危害辣椒健康。

四、传播途径

①虫传:蚜虫、叶蝉、飞虱、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是病毒病传播主要的介体,这些害虫在吸食植物汁液的同时,将病毒传染给植株,造成植株发病。

②种传:病毒通过植株也可进入种子内,种子收获后残留在种子表面或进入种子内部,这是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机械传染:打杈、喷药、疏花疏果、摘叶、摘心等田间管理时,带病毒汁液可通过伤口直接进入健康植株内部,造成植株带毒。

五、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辣椒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经济的防治方法,能从根本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②种子消毒:播种前把辣椒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1天,再用55°C温水浸种20min,或用10%磷酸三钠浸泡20~3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杀灭种子中携带的病毒。③合理轮作:采用辣椒与非茄科物轮作、间作的方法,能减少病毒来源和传染,大大减轻辣椒病毒病的发生。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大棚及周边介体昆虫寄生杂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避免病株健康株交叉作业),并采取棚外掩埋处理;生产季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病残体,减少病毒初侵染源。⑤加强水肥管理: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同时避免土壤过于干旱,促进植株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⑥防治传毒昆虫:采用60目防虫网对传毒昆虫进行有效的物理隔离,同时需注意及时对防虫网补漏;使用黄篮板,监测虫量;发生较重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刺吸式口器传播媒介。⑦防治病毒病:可使用病毒钝化剂,如烷醇·硫酸铜、琥铜·吗啉胍等;病毒抑制剂,如吗呱·乙酸酮、宁南霉素、氯溴异氰尿酸、辛菌胺醋酸盐等;植物增抗剂,如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且应在不同的发病时期选用针对性药剂,在发病前施用植物增抗剂和病毒钝化剂,在发病初期及中期施用病毒抑制剂对辣椒病毒病进行防控。

相关知识

辣椒病毒病如何防治?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甘肃省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症状类型
辣椒常见病毒病及防治
辣椒病毒病病害防治新技术
辣椒病毒病的检测与防治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辣椒病毒病有哪些表现症状?
辣椒猝倒病和病毒病的诊断与无公害防治

网址: 辣椒病毒病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31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控进展
下一篇: 云南水仙百合鲜花 橙色六出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