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种植期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棉花的维管束等部位,导致叶片枯死或脱落。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在我国扩展较快,北方棉区受害较重且多数病区均与棉花枯萎病混生,受害植株叶片枯黄,蕾铃脱落,棉铃变小,一般减产20%~60%,同时,纤维品质受到影响,表现为纤维缩短,强度降低,等级下降。
棉花枯萎病症状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以下三种类型较为常见:
黄色网纹型其典型症状是叶脉导管受枯萎病菌毒素侵害后呈现黄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多发生于子叶和前期真叶。
青枯型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
皱缩型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
黄色网纹斑萎蔫型青枯型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能在棉花整个生长期间侵染为害。黄萎病一般在播种1个月以后出现病株,由于受棉花品种抗病性、病原菌致病力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黄萎病呈现不同症状类型。
幼苗期。一是病叶边缘退绿发软,呈失水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干枯,维管束明显变色。二是有些病株在苗期不明显,外观看上去正常,但切开棉花横截面,部分木质部和维管束已变成暗褐色。
棉花黄萎病成株期。黄萎病在现蕾期后才逐渐发病,常见症状有:①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发展,叶脉间产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斑块,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边缘向上卷曲;②有时叶片叶脉间出现紫红色失水萎蔫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枯斑甚至整个叶片枯焦,脱落成光秆;③有时生长在主干上的或侧枝上的叶片大量脱落枯焦后,在病株的茎部或落叶的叶腋里,可长出许多赘芽和枝叶;④急性型黄萎病先是棉叶呈水烫样,继而突然萎垂,逐渐脱落成光秆;⑤黄化但植株不矮缩、结铃少;有些黄萎病株变得矮小,几乎不结铃,甚至死亡。
黄萎病发病中后期比较
棉花枯萎病菌特征1病原菌:为无性态菌物尖镰孢萎蔫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菌丝透明,具分隔,产生三种类型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略弯,两端稍尖,具2~5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22.8~38.4×2.6~4.1(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多为单细胞,大小5~11.7×2。2~3。5(μ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黄色,单生或2~3个连生,球形至卵圆形。1.大型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小型分生孢子3.大型分生孢子梗4.大型分生孢子5.厚垣孢子2.生理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呈毛绒状,菌落平贴伸展或成束状。在不同基质上的培养性状及色泽对镰孢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改菌在上述两种培养基及大米培养基上分别呈玫瑰色、淡紫色、白或紫或红色。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3℃,最适温度为27~30℃。该菌在pH2.5~9.0下均可生长,但以pH3.5~5.3为.最适
3.生理分化4.病菌毒素
棉花黄萎病病原特征病原为无性态菌物的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和黑白轮枝孢V.
albo-atrum
,我国棉区分布的是大丽轮枝孢。
1.形态与生理
大丽花轮枝孢在培养基上先长白色菌丝,后形成大量黑色、近球形微菌核。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一般海轮有3~5个小枝,多时可达7枝,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卵圆形。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2.5℃,在30℃下,尚能缓慢生长,最适H为5.3~7.2,适宜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
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2.生理分化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分为3个生理型,生理型1号致病力最强,以陕西泾阳菌系为代表;生理型2号致病力弱,以新疆和田菌系为代表;生理型3号在江苏发现与美国T菌系相似。
3.寄主范围4.致病机理侵染循环棉花枯萎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棉籽,病残体(包括棉籽壳,饼),土壤和未腐熟的土壤杂肥种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其中带菌土壤尤为重要;此外,田间其他感病寄主也可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靠流水,农事操作及地下害虫的活动在田间传播蔓延
病菌主要从根梢及土壤线虫等造成的伤口入侵,从伤口入侵者致病率更高棉花黄萎病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综合防治在加强检疫与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区棉种向无病区大引大调。若必须引种时,应按照检疫法规,严格进行植物检疫。引来品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经过2~3年试种、鉴定和繁殖,再大面积推广。要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棉种。加强检疫工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抗品种有新陆中2号。抗病品种有辽棉5号,辽棉10号,辽棉7号,中棉9号,中棉12号、19号,中棉99号,中3723,中8004,中8010,晋68—420、86—4、86一12,晋棉21号、16号,湘棉16,鄂抗棉3号,临66610等。耐病品种有晋无2031、中棉18号、晋无252、鲁343等。在黄萎病、枯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耐)黄萎病、枯萎病的品种。如陕1155,辽棉5号,辽棉7号,中棉12号(381),豫棉4号,冀棉15号,中棉17号等。生态防治轮作在重病田采取玉米、小麦、大麦、高梁、油菜等与棉花轮作3-4年,对减轻病害有明显作用。实行稻棉水旱轮作或苜蓿与棉花轮作以及种植绿肥等效果更佳。及时拔棉杆,清除落叶,将棉杆落叶焚烧,杜绝棉杆在棉田越冬及时冬耕,破坏菌源生存环境清除初侵染源生态防治生态防治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或移栽前要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大田直播的,要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幼苗封行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的混配药剂。生态防治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并在台风、大雨过后,及时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及时剪空枝、打老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施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硫酸脱绒:取比重为1.8上下的硫酸放入砂锅等容器中加热到110~120℃,按1:10的比例慢慢倒入棉籽中,边倒边搅拌,等棉籽上茸毛全部焦黑时,用清水充
相关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doc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245p课件.pptx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十字花科根肿病课件.pptx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汉)
【农学】植物病理学专业
农业植物病理学:9
中国植物病理学发展史
植物病理学专业介绍
网址: 农业植物病理学:16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3627.html
上一篇: 美国竹柳枯萎病防治方法 |
下一篇: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发生条件,玉米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