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皇 家作坊使用的珐琅料,多半来自西洋。一直等到雍正六年(1728)役匠人等摸索出提炼珐琅料的办法后,国产与进口色料同时并用才成为日常。以此回溯宫廷技师最初接触的颜料与色彩,除了来自地方的桃红色料外,如此次展品,包括珐琅彩蓝地四季花卉碗、珐琅彩黄地花卉浅碗、珐琅彩红地牡丹碗所见般,举凡黄、绿、蓝、红、紫、黑,以及从中混融再生的各种彩料,无不是十八世纪独步全球的宫廷潮色。
台 湾著 名收藏家、观想文物艺术公司董事长徐政夫认为,珐琅彩瓷在所有瓷器品种中,不仅制作工艺繁复,数量稀 少,烧制精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历来都是很多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想要收藏的珍品,因此天价珐琅彩瓷的出现,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珐琅彩瓷的产生,是瓷器发展史上的巨大创新,它不仅色彩丰富,且有浓淡之分,由深到浅的颜色变化,能够表现出立体的感觉,还可以表现出明暗关系,非常适合在瓷器上作写实画,因此,将绘画真正运用到瓷器上去的即是从珐琅彩开始,而此前的瓷上绘画基本为图案画。珐琅彩的绘画从雍正朝开始主要由宫廷画师根据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进行绘画。据史料记载,当时画供奉纸画的名家众多,包括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宫廷画师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独具风采。尤其是在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和朱文或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将中国传统绘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在瓷器上完 美地表现了出来,使珐琅彩瓷更具艺术性和文化韵味。因此珐琅彩瓷代表了当时最 高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准,价格自然会比其他品种的瓷器高。”徐政夫说。
按装饰工艺不同,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目前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 大特点。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据说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廷造办处的匠师将景泰蓝的画珐琅技法成功的移植到瓷胎上而创造的一种新瓷器品种。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 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瓷器在短短的百余年内经历了创造但不完 美的康熙时期,完 美但数量极少的雍正时期,尚未发挥便失宠的乾隆时期三个阶段。
珐琅,又称“ 佛郎 ”“ 法蓝 “”,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 佛郎嵌 ,简化为拂菻。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 艺术搪瓷 的同义词。
相关知识
珐琅彩珍品赏析
珐琅彩双环瓶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碗
珐琅彩花卉纹瓶
白岩在线藏品推荐:珐琅彩描金花卉花觚
珐琅彩花卉盌拍卖历史成交记录
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杯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宜兴窑“邵邦祐”款紫砂珐琅彩壶
网址: 拥有珐琅彩,今生无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7308.html
上一篇: 中国古陶瓷典藏·九秋雅韵——上海 |
下一篇: 6、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分析.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