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凭什么莫奈画的也是向日葵,你只说梵高的美?

凭什么莫奈画的也是向日葵,你只说梵高的美?

国考笔试结束后,不管结论如何,我觉得都应该着手开始准备面试。因为面试的复杂性要求学员要有比较长的备考周期,特别是一些表达习惯的问题很难在短短的十天半个月的面试班上就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我建议大家如果是真心想进入公职队伍,就应该在笔试结束后立马进入面试的准备。但是,市面上的备考材料很多,从喜马拉雅到腾讯课堂,当然也包括我们华图在线的线上产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这几年看过无数市面上线上的面试课程资料,而绝大部分课程都不是很好!特别是一些小机构。很多小机构会对自己的面试课程进行包装,其实那只是市场行为,对学员的通过率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让学员在面试培训中走更多的弯路,加大学习难度。

这里针对一个问题来简单探讨下:什么样的表现可以在面试当中得高分。

你会发现,不同的老师对于什么样的学生会的高分这一看法会完全不同,所谓的面试大咖们会相互看不顺眼,都说自己的标准是正确的。我想说,这些所谓的大咖都是自封的。因为在考场上,就算是不同的考官对于同一个考生的表现打分也不同。经常有我的学生从考场出来告诉我:老师,有个考官给我打了90多分,还有个考官才给我打不到80分。——这就是考场的不确定性。

因为考官在考场上听学生讲,且不说在那么短的思考时间内很多学生的内容上很难有特别之处。就算有,考官一个上午听下来由于精力的问题都很难集中注意听。所以考官会结合你的内容对你整体印象做出一个评判。注意,我不是说内容不重要,而是说内容只是诸多表现因素之一。考官对于一个学生的评分,已经不是完全理性的过程,夹杂了众多的感情因素,那感觉就好像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

为了让大家感受下考官在评分过程可能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妨看看艺术作品的审美当中,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以下是两张油画,你们可以设想如果你是考官,你会给哪一副作品打高分:

这两张画我是从今日头条上面抠下来的,一幅是莫奈画的《向日葵》,另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写那篇文章的作者是个艺术家,他写道:作品放在一起一比较就高下立判,大家就知道我以及我的学生为什么喜欢梵高了。可是地下的网友却意见不统一,有的人喜欢梵高的,有的人喜欢莫奈的。根本不存在什么高下立判一说。

大家可能会说,网友不懂艺术啊。可是我想说的是,梵高在他的年代,作品是不被时代认可的,换句话说,那个时代懂艺术的人根本不吃梵高那一套。这位艺术家之所以说梵高好,更多是因为梵高出名(当然莫奈也出名,莫奈也有一大群粉丝,但是梵高确实名气更大)。潜意识里面被心理暗示了。这就好像很多时尚界的设计,本来大众是不接受的,可是因为贵,看习惯了也就觉得美了。

那么在我们面试课堂上,你们要小心,不要被老师给忽悠了。老师因为在课堂上是权威,他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偏执传染给你,而老师偏执的想法未必是考官的想法。所以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建议:你们回答问题一段时间后,最好给你父母听听你们的回答,让他们说说你答的好不好。因为他们没有被传染上我的偏执(我得承认,即便我十分小心,我的上课风格还是会导致我的学生的答题风格往固定方向发展,我也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减少我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更加个性化。)

所以,我觉得在回答面试题的时候,与其去纠结一些很难有标准的标准,还不如想把法怎么样让自己的答题更加自信。当然,自信是建立在科学的训练基础上的。这种训练又应该是避免套路化的。这样的训练,只有在线下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中才可能实现。就好比古代禅师的传承,要以心印心,师徒对话讲究机锋,在训练过程师父观察徒弟发现问题顺势点拨,徒弟就得道开悟了。而线上的那些套路啊,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是也很容易让人陷入套路无法自拔,就很难突破自我,形成佛教所谓的“所知障”。

(本文作者:福建华图教育 黄文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向日葵》梵高 向日葵画介绍
梵高的向日葵: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你所不了解的梵高,一位高级插花大师
梵高辞世129年:看五幅《向日葵》的关联与去向
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是怎样画的?
梵高的《向日葵》都开在了哪儿
梵高最著名的15幅画
梵高向日葵观后感(八篇)
梵高的《向日葵》都开在了哪儿?
梵高的《向日葵》画作都被收藏在哪?

网址: 凭什么莫奈画的也是向日葵,你只说梵高的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80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北京印象派艺术大师经典荟萃,来赴
下一篇: 每日一画——莫奈《一束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