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浅议文化自信在中国园林中的体现及发展

浅议文化自信在中国园林中的体现及发展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是东方园林的基础和源头。在世界发展历史中有过辉煌的历史,18世纪走出国门,影响了欧洲200年,引导了欧洲各国园林的发展,英国园林至今仍与中国园林一脉相通,且古迹多有遗存。

  梳理中国园林历史文化,是对历史辉煌的总结记录,也是对未来愿景的殷切期盼,更是对当下中国园林文化自信建设实践与发展的切实思考和展望。

  中国园林优势综述

  世界园林分类为中国园林、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三类,中国园林典型特征明显,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内容丰富,对东方周边的影响极其深厚深远。

  萌芽最早

  中国园林萌芽最早,而且其体系最为完善,建筑、山水、植物、动物俱备,从开始就具有了文化属性,思想高远。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与苑多结合营造。通常是利用自然地形,高处筑台,低处挖池,在河边修造房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其中的小部分人工建造,大部分还是以自然景色为主。

  《史记集解·夏本纪》注:夏桀"宫室无常,池囿广大",表明公元前16世纪之先的夏代已有了池囿,此期己处于园林的朦胧时期。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的灵台、灵沼和灵囿融山水、建筑、动物、植物为一体,已具备了园林完整的内容要素。

  同期又有《史记o殷本纪》记述:帝纣(?-前1046年?) "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吴王夫差(?-前473年)在吴城(今苏州)城南建长洲苑为游乐场所,扩建姑苏台,营造梧桐园与鹿园等宫苑。据《述异记》提到:"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

  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三面为人工开凿的水池所环绕,并引汉水灌入。这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为史书记载之首例。1986年,其遗址经考证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附近。

  而在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已经采用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的形式,具有了园林的典型要素。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其中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地跨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五区县境,纵横340平方公里,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

  传承有序

  中国园林的延续过程完整有据,演化路径严谨清晰。

  萌芽期: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划定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如周文王的灵台及夫差的姑苏台。

  形成期: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采用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形成了中国园林的典型特征。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成熟期:文化注入,形成写意山水园。由于经济发展良好,国力昌盛,南北方的园林交流频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形成了中国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唐代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两地。

  高峰期: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明代宫苑园林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而在苏州形成一个建造私园宅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而扬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嘉兴、吴兴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现在也多有遗存。

  清代宫苑园林布局多园中有园,有山有水,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欧洲园林与伊斯兰园林断代明显,典型案例地域跨度大,风格演变跳跃,前后衔接不强。欧洲园林远溯至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之后,在15、16世纪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奠定基础,其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加尔佐尼庄园等均为人们所熟知,欧洲园林开始了新的篇章。在17、18世纪,受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及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而同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也名声鹊起,代表作有1661年动工,1756年竣工的凡尔赛宫。

  伊斯兰园林典型案例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之后,一直到6世纪末,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古埃及及波斯帝国逐渐没落,并丧失了其古代文化的独立性,甚至埃及一度接受了希腊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由于伊斯兰教的原因,伊斯兰园林始被命名。而在8世纪初,摩尔人大力移植西亚文化,尤其是波斯、叙利亚的伊斯兰文化,在建筑与园林上,开始创造了富有东方情趣的西班牙伊斯兰样式,典型案例如13世纪建于西班牙的阿尔汉布拉宫。而伊斯兰园林的另一代表作--印度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历时11年完工。

  传播域广

  中国园林以中国为核心和代表区域,影响到日本、朝鲜以及南亚部分区域,涉及面积最广。欧洲园林以欧洲本土为中心,随着殖民运动的发展,对北美、澳洲、南非、北非等地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斯兰园林以西亚为中心,辐射整个阿拉伯世界,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的部分地域。

  体系丰富

  欧洲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伊斯兰园林体系采用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相比较而言,中国园林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在体系。

  地域流派多样

  ①北方园林

  又称黄河类型园林,大多为古都所在地。园林范围大,布局严谨,中轴线明确,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与住宅完全独立;建筑量较少而装饰华丽,池水运用较少,或依山傍水,依靠自然地形,混用技法,多模仿江南。体现一种"苍、森、穆"的境界。

  ②江南园林

  园林范围小,但立意上超然出世;布局主辅对比,灵活自由;建筑精美小巧,风格明媚秀丽,造型轻盈飘逸,装饰淡雅;水面大,曲折有致,多天然水景;园景、园宅相对独立,空间多变,精致曲折幽深,大多集中于江浙,尤以苏州为代表。体现一种"润、幽、雅"的境界。

  ③岭南园林

  在立意上,务实入世,经世致用;在规划布局上:以建筑围合庭院,园宅相融合;建筑装饰上:建筑量较多,连房博厦,体量偏大,装饰丰富多彩;水池较小,多规整几何形态,石砌池岸。由于气候特点,体现一种"湿、荫、丰"的境界。如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④巴蜀园林

  以"雅朴、恬淡、疏朗、自然"为主要特点,规模较私家园林大而比皇家园林小,同时很多兼有纪念巴蜀地区历史名人的立意。如成都罨画池、升庵桂湖、杜甫草堂等。

  类型多元

  ①皇家园林

  从萌芽之初一直是中国园林的主体类型,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且多真山真水。建筑布局以对称式为主,多附带有御花园,以北京故宫为典型;另多有相对独立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

  很多早期的皇家园林早已成为废墟,但现代人仍能从保存下来的有限皇家园林及相关遗迹中,研究皇家园林艺术的水平。

  ②私家园林

  在历史上文人花园数量最多,并有宗室外戚、王公贵族、官吏富商等府邸园林。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没有苑囿那种宏大壮丽,建筑体型偏小巧玲珑而色彩淡雅素净,融和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别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如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

  ③寺庙园林

  又称宗教园林,并不是狭隘地仅指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所附设的园林,而是泛指依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的园林。包括儒家学宫、书院、纪念性祀堂、佛寺园林、道观园林。如北京天坛、太庙所附设的花园。

  理论思想独具特色

  ①道法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以自然山水为风尚, 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②情境相融,寄情于物

  以小见大的高度象征性写意园林,涵蕴人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中国园林不像欧洲园林那样,风格剧烈复合变异,而是不断传承发展,以东方独有的文化及造园思想理论甚至影响西方。

  ③自然布局理念

  与欧洲园林的平面几何构图不同,中国园林尊重场地,因地制宜,设计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注重对原场地的保护和利用,减少人为开发和改造,布局上讲究步移景异,注重空间尺度与人体使用的融洽性,即时在城市里,也能体会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境。

  ④植物自然群落理念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栽植的、具有合理空间结构的植物群体。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追求的是自然之趣.巧夺天工之美,是具象化的自然风韵,注重植物本身特性和特点,以及植物间或植物与环境间生态和视觉上关系和谐.创造自然景观,用种群多样,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来美化。

  文化自信建设路径的几点想法

  1拓展现代中式园林文化理论研究

  总结工作中得来的原理、经验,提炼丰富,转变为科学和艺术的方法,形成专业理论。汲取生态学、建筑学、经济学、水文学、美学等自然科学的营养,运用新科学研究新方法;借鉴解构主义、极简主义等各种有利于创新的流派学说和理论。整合新的系统体系,新理论、方法等知识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园林文化焕发持续活力。

  2鼓励园林文化地域创新

  挖掘京派、徽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湘派、楚派、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域风格。能够表现出当地的历史事件或者特色风俗文化,如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传统体验作坊设置于现代园林之中,以及糖画技艺、雕刻技艺、刺绣技艺、剪纸、传统乐器演奏、捏泥人等。

  另外,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组成了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对一个地方的民俗、特色,或者具有特点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设计中予以融入,将民族的文明发展、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展现出来。

  3培育现代中式风格材料、规制,完善中国园林循环利用体系

  开发寓意中国园林文化的建造材料,如仿古砖、木、石及其衍生产品,优化古建工艺工法及建造规制,破解在纯木结构制约下的尺度限制,打造用现代绿色环保理念下的传统园林文化再提升、再呈现,并使其充分融入碳中和理念下的再循环再利用。

  探究古代诗词歌赋在现代中式风格中的表达方式研究。如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4强化中式园林的宣传推广体系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国园林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宣传推广工作必不可少,行业需要长远谋划,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多组织讲座、展览、专类比赛,甚至在各类评奖中,单独设置"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奖"等等方式,以待中式园林发展更为顺畅、多样,为国家的"五位一体"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谢军平 薛卫锋

作者单位:北京市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相关知识

园林建筑小品种类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国产草本花卉新品种在北京地区园林中的应用
草本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范文
花架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
草本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范例6篇
浅议中国窗花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
「理论」坚定文化自信 创新文化传播模式
浅议花海植物景观的营造
百里香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探讨

网址: 浅议文化自信在中国园林中的体现及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8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玩转幸福力~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漫
下一篇: 顶级花艺师助阵!“艺展杯”插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