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6日讯 “插花前要除刺,去掉多余叶子;处理花瓣时,要将外层的摘掉;揉一揉花瓣、吹一吹花瓣,能使花朵变大……”近日,在寿光工人文化宫举行的花艺技能公益培训课堂上,花艺师赵晗给学员认真讲解插花技巧。
赵晗今年31岁,是寿光市插花艺术协会会长,其父母从事鲜花行业30多年,耳濡目染下,他也对插花技艺有一种特殊情怀,并在退伍后选择在这个行业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修养,很多公司、单位会组织一些雅集活动,体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八雅’生活。其中,插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赵晗表示,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它萌芽于先秦时期,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渗透着中国艺术的哲学文化和传统光辉。“我继承了父辈的技艺,也希望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让插花技艺为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带来温馨和美丽,是我跟父亲共同的目标和心愿。”
父亲赵林波:
转行投身鲜花行业
匠心坚守“美”的技艺
“上世纪90年代,仿真花在寿光开始流行,我跟妻子不顾家人的阻挡,凭着一腔热情将8万多元的积蓄全拿出来开了寿光第一家专业私营花店。”1993年,赵晗的父亲赵林波关闭了经营多年的砖厂,转行开起了花店。他从仿真花、鲜花一步步做起,踏踏实实做生意。为了精进技艺,2005年,他加入了山东省花卉协会,跟随大城市的流行趋势同步发展,力求站在花艺的潮流前沿。入行31年来,他们的花店由最初的60平方米发展到300平方米,规模越来越大,花卉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高。
赵林波始终坚持学习创新、传承发展的理念。他不仅跟妻子韩凤芝一起扎根插花技艺工作一线,练就了高超的技艺,而且通过“传、帮、带”培育插花技艺队伍。
为了培养插花技艺人才,传播花艺文化,2011年8月,赵林波发起成立寿光市插花艺术协会,并被选为协会书记兼会长。2012年,他取得五级花艺资格证书。妻子韩凤芝同样致力于花艺设计创作至今,2005年,她取得四级插花员资格证书;2013年,她考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的插花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证书;2014年,她率创作团队参加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插花花艺竞赛,获得优秀奖……
儿子赵晗:
传承创新插花技艺
做花文化的推广者
“父母开花店那年我出生,可以说我跟父母的花艺事业一同‘成长’,也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我从小就有种传承技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赵晗说,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5年后退伍回乡,不久便开始从事花艺行业。多年来,他继承父母传统插花技艺,并大胆创新发展。
在设计创作花艺作品时,赵晗一直秉承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件插花作品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在经营中,他坚持独特新颖的经营理念。几年间,在创业、做培训指导的同时,赵晗还经常外出学习、参加花艺比赛。
2021年11月,赵晗当选为寿光市插花艺术协会会长。2023年7月,他参加潍坊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插花花艺师花艺环境设计师大赛获得冠军。赵晗表示,参加比赛为的是“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分析行业走向,收集数据,及时反思、总结,反馈指导业务发展和教学培训。
“要用一颗匠人之心,做花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推广者、坚守者。”在赵晗看来,对插花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一名花艺师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插花艺术协会会长,赵晗还积极响应寿光市文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通过开展插花艺术走进社区、公司等形式,组织插花花艺沙龙活动,提升全民时尚生活家居水平认知;与相关部门单位举办花艺劳动再就业培训班,打造下岗职工二次创业平台,为市民提供技艺指导服务;通过包靠洛城街道六股路村,将文艺志愿服务带到村里,让村民感受艺术魅力……他表示,希望通过传承创新,让插花技艺在寿光人民生活中得到普及,同时,把寿光花卉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寿光精神文明建设及市民品质生活培育贡献力量。
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