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原始社会后期陶器上出现的花卉纹饰,经历的秦汉起步期、隋唐兴旺期、宋元极盛期和明清成熟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插花艺术风格,本文从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演变和特点两方面深入探讨,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插花特点与其历史渊源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传统插花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1中国统插花的历史1.1秦汉起步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花卉进入文化领域,以花传情,以花言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楚国的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东汉时教传入我国,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佛教插花也随之传入,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在像之,一名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供佛东的康孟祥译《修行本起经中道“须臾佛,知子心时,有一持瓶盛,佛度明彻照,变为琉璃?,以水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晋安王子懋传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献花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使花萎衰齐》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为,梦优悬钵花于案旨御府为铜,插床四角花无谢之忧,插于边象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以花果祭神的习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手嘉禾、灵,西王本人手执嘉,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故而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有莲、素、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1.2隋唐旺期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艺术在宫廷中甚是流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花朝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花九锡说(障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欣、新咏)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隋唐时代花材以牡丹药为主体富丽之感花形体硕壮彩丽枝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1.3宋元盛期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此形成以花、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阳牡丹记中道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了青瓶红花的美丽画面。由此可见宋代时期的插花盛况。由于政治变革,文化艺术不振代插花不及宋代兴盛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但由于
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逐渐摆脱理学思想的束多以表达个人心中的理想和抱负现借花明志花愁心象花追自然神韵自花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飘逸的风格。花材上也多选用诸如竹、桂、莲、灵芝等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韵的植物而奇怪瘦枯木本野花杂草也可作“由花的插作材料。1.4明清熟期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厅瓶花花材全十美各有含意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齐意态天然究俯仰高下密斜正各具意态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图谨意材容器的比例关系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如《花史左编说》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袁宏道的《瓶史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清代的插花艺术研究又有了新发形成了以自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比较典型的是受中国盆景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写景花和造型花,尚自然之真它源于盆景栽植,以写实的手法重现大自然的景色,形式盘花为,也有瓶花花材除棕榈竹荷等自然草木,还常衬以奇石或小景物,花型以直立为主注重造型的群体自然美体真实自美景。造型花讲造型之美,利用花材谐音和意,配合果蔬天然的色泽进行造,把清雅的插花艺术用于年节吉庆,以吉祥为主,寓花于意柏芝构百事如意铜拂尘、万年青、李子构成“前程万里”等等。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地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又因国民经济的持续衰落然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之走向停滞和低潮。这种局面延续近百年,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得以复苏。并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主要城市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各种全国性插花组织带动全国插花艺术的发展。2中国统插花特点2.1崇尚然,高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指导思想,插作时充分考虑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和自然形,但非简单地摹仿这些原始形,而是创意地加以造型、设色等艺术加工从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抽象的自,使作品达到一种“虽由人,宛若天开”的境界花》在“储”一节里有述插一枝,须择枝柯奇古,屈曲斜袅者欲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者。或两枝彼此各向,先凑簇像生,用麻丝缚定插之调插花枝条要自然美东方式插花艺术创作是一个源于自然自然、高于自然的过程。2.2讲求境寓意花中国传统插花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创作,不仅注重花材形体美和色彩美,更讲究以花传情,以花达意,形神兼备,即追求插花作品内涵和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利用花材的属性、谐音、品格或形态来达到借物寓意、寓情于景、以形传神、使人遐想、耐人寻味的效果以限的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百寓意百年好合事如意桃预示好运将至石姑代表子孙满堂代,这些是以花木形象谐音寓,而花傲雪凌霜象征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精神;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纯洁无邪则是以花木生长习性寓意,可以说意境是东方式插花艺术最高的形式美如明代袁宏《瓶史中述“呈于,感于目,会于心,而口能言,口言之而意又不,划然我意象之表也
2.3注重条,构图简洁线条是中国画笔墨观,这种理念样也将它运用于插花艺术之,通千姿百态花木枝叶的外轮廓线组成各种造型并融合到整个作品构图中,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或气势刚劲或纤细秀丽;或一泻千或蜿蜒曲折;或低错落或疏密有致,正各种线条统摄到中国山水画面中一样,增添了作品如画的意趣。构图讲究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袁宏道在《瓶史称一节里说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2.4作品名画龙睛中国式传统插花一般都由作者取了一个恰当的名,样可烘托作品的主题在作与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引欣赏者对作品产生联想。插花作品有的是先立主题命,然围绕命题进行选材、构思创,如2011年月在宁波举办的“中国插花艺术大赛暨首届宁波花卉园艺博览会”上,主方就规定了《夏之恋》和《奥运颁奖用花》这四大命题由赛者去联想与创意。有的是作品完成之后根据其表现题材、主题等内容再命名,方式样有以花材的特性、形象来命;有自然山水风光、四季景观变化来命;有以作者一种情愫和情感来命;有借鉴古诗词曲赋来命名等等。命名
相关知识
中国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
中国传统插花的六大花器
瓶花清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pptx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古为今用
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中国传统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 宫廷插花&文人插花
茶书精选:瓶花清味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 一本书掌握中国插花艺术的渊源流派和发展演化!
瓶花清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全本
网址: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160.html
上一篇: 企业插花培训公司社区花艺沙龙,学 |
下一篇: 2023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