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木文化琐谈160:李花原来真姓李——趣话李花

花木文化琐谈160:李花原来真姓李——趣话李花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百家姓》中,李排名第四。众所周知,李是人口大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七人普”:李姓独占鳌头,成为华夏第一姓。

研究花木文化,无疑要查找许多资料。据说李树与李姓有关,与李姓很多名人也有很多关联,并生发出很多神奇的传说和逸闻趣事。经查,李花原来真的跟《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跟唐代大诗人李白扯得上关联。他们可是亲戚呢!所以,笔者开篇之前,先“粘贴”两则故事。



——据《神仙传》载:春秋时诸子百家中的老子,是在他母亲走到李树下时诞生的。老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那棵李树说:“以此树为我姓。”所以,老子姓李,名李聃,又名李耳,后来成为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曾向老子请教,并十分钦佩他。相传老子活了200岁,他的《道德经》充满了神秘主义的思想,后来被道教所利用,他也因此成为道教的开山祖师。

——据说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起名也与李有关。相传,李白刚生下来时白白胖胖,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特别逗人喜爱。父母把他看成掌上明珠,想给他起个得体、有品位的名字。一般孩子生下来周岁时就会把名字定下,李白的父亲也给孩子想了很多名字,但一直未定下来,还是想等孩子抓周时看儿子喜欢什么,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取这个名字。李白周岁那天,在桌子上摆放了尺子、糖果、鸡蛋、各种玩具,还有一本《论语》和《诗经》。小李白看看桌上摆的各种东西,最后抓起一本《诗经》来抱着。小李白的父亲本想让孩子抓《论语》,将来好高中魁首,治国安邦,光宗耀祖。抓了《诗经》将来要成为一个诗人,这名字更要慎重。李白的父亲想来想去,这个名字一直定不下来。一晃六年过去。这天李白的父亲把妻子和小李白叫到面前说:“我写了一首《春日》绝句,写出了前面两句,可是后面两句想不起来了,你们每人帮我想一句,可以吗?我这诗前两句是:“春风送暖来,杏林红霞落。”小李白很懂礼貌,让母亲先说。小李白的母亲随口说:“火烧百花开,迎春它先来。”母亲话音一落,小李白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的父亲很是高兴,一边赞赏,一边品味。特别是小李白最后添的一句,不仅清雅自然,而且诗韵悠长。这句诗第一个字是自家的姓“李”字,这最后一个“白”字。小李白吟诗得名用得更好。正是说明了李花圣洁如雪,那么就给孩子起名叫李白吧!李白果然不负父亲的重望,成为中国诗坛上最浪漫飘逸的诗人,被人们称颂为“诗仙”、“谪仙”。



李花,除了跟老子,跟李白扯得上关联,与诗意春天也互相关联,是最有诗意的花。

——“你我相约,许一场李子花纷飞的浪漫可好?”

——“总有一树李花为你盛开,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陌上李花三月风,李花似雪二月天。”

又是一年李子花如约盛开,成片的李子花,如一场大雪染白了枝头,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数不胜数,目不暇给,循着香甜如酥的芬芳,漫步于繁花似锦的李树园中,微风轻拂,沐浴李花雨,轻柔如雪,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李花,它白清如钻,玉骨冰肌,素洁淡雅,春天一到,就早早鼓起花苞,散着疏影横斜的情调,漾起惊天动地的美。

有人说:人间风雅之事,莫过于春日赏花,夏日纳凉,秋日落叶,冬日踏雪。春意融融,春光正好,生机萌动,岸边细柳抽新芽,春水淙淙绿意浓。彷佛一夜之间,各种花儿爆棚,乱花渐欲迷人眼,花儿们争先恐后赴约春天的盛宴,一个个浓妆艳抹,三月的水墨画中,频频听听走来的万种风情。你看那桃花嫣红,似一层层彩霞降落人间;雪白的李花更是耀眼,像一朵朵白云,飘荡天边,真乃美不胜收,天上人间。李子花,便是春日写给世界的情书,李子花与桃花杏花一起,争着“赶趟儿”,书写不一样的前世今生。



因为桃花、李花同时开放,人们都喜欢把桃李并称,如“艳如桃李”、“李代桃僵”、“投桃报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但也有人认为李花比桃花更美,更胜一筹。《灌园史》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予谓桃花如丽珠,舞场中定不可少;李花如女道士,烟霞泉石间独可无一乎?”难怪唐代大诗人韩愈在《李花赠张十一署》诗中日:“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唯见李。”月夜宜赏李花,明代诗人杨基有《李花》诗,诗云:忆与卢全共看来,花光月色两徘徊。江村远处长相识,风雨寒时已早开。霁雪玲珑愁易湿,春冰轻薄笑难栽。江城二月城西路,谁惜柔香满翠苔。

在阴暗的背景下,近处红艳的桃花不易被发现,而远处洁白的李花倒很显眼。由于这种光学现象,阴雨天、朦胧月夜赏李花的确比桃花更好看。这也不是古人在故意贬桃扬李。这是背景出效果,背景出意境。背景越是暗,越能衬出白色来。从美学上来讲,这也是有道理的。

李花如桃花、杏花、樱花等一样,属薔薇科落叶乔木,李树高可达8~12米,花色洁白素雅,常三朵一簇,花小而繁,盛开时如满树香,朦胧月色赏李花雪,甚是好看。李树叶多呈倒卵形,果实球形,色有朱、青、黄、紫红等,农历六月份成熟。李子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麦李、木李、御李、牛李、水李等,我国华北、华东、华中、东北等地均有栽种。《本草纲目》:“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味有甘、酸、苦、涩数种。其色有青、绿、紫、朱、黄、赤、胭脂、青皮、紫灰之殊。其形有牛心,马肝,杏李、水李、离核、合核、无核之异。其产有武陵、房陵,诸李。早则麦李,御李,农历四月熟。迟者晚李、冬李,农历十月、十一月熟。还有季春李,冬花春实。”



早在两三干年前的《诗经·召南·何彼秋矣》中就有咏李花诗句:“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可见,那时,先祖们就已喜欢李花了。《诗经,大雅·抑》中还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名句。也可见,春秋以前李已是佳果。

李树花美果甜,人人喜爱,民间还把它看作瑞果,特别是李子成熟时,满树红果,更令人高兴,所以人们又称美李为“嘉庆子”。李姓人爱把姓拆开来代名,称为“木子”、“十八子”。农村李姓人家都喜在院中门前栽种李树。

——《东方朔外传》就记有这么一段传说散事:有一次,东方朔与弟子一同出行,半路上口渴了,便让弟子到路边一户人家找点水来喝。但弟子因为不知主人家姓啥名何,敲了半天也不见开门,只好空手而归。弟子把这情况向东方朔说了,东方朔让弟子与他一块去。东方朔见这家人门前有棵李树,树上有伯疗鸟飞集。于是,东方朔与弟子说:“这家主人姓李名博,你再去叫,他一定会开门。弟子按东方期所说再去敲门,果然出来一位叫李博的白发老人。老人一见东方朔,立即请进屋取水泡茶招待。



人们喜欢栽种李树,民间还有不少民俗,“嫁李用长竹竿打李树梢,则结实多”。这种民俗所说的“嫁李”,其实是用竹竿清除掉树上的病枝,以促进结果。但真正的“嫁李”应是指嫁接技术,如果把李嫁接桃,可结出一种桃李,该书上就记有“若以桃接,则生子红而甘”。另外,李还可和杏、梅等嫁接,结出的果实兼具两种果子品质。如把李与杏嫁接就会结出一种皮红肉黄的杏李,华北叫红李,是李与杏嫁接后产出的一种新品种。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就记有一种“北上盘山,麝香红妙甚”的杏李。通过嫁接现在各地又出现了很多优良品种,如浙江的红美人,贵州的青脆李,福建的胭脂李,江西的大黄李,河南的牛心李,等等。故古人有“名果出吾家”之说。这也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和原理。民间还认为李树连理还是一种祥瑞之兆,在《宋书·符瑞志》、《南齐书·祥瑞志》中都有“李树连理生”的记载。——这也是李花的文化所在。(供稿:江苏花木文化研究根华,供图:东部战区创作室吴国平、中国刑警学院董杰、南京大学刘源。)

相关知识

花木文化琐谈之五:花木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花木文化琐谈之26:“四季名花”与“十二月之花”
花木文化琐谈之二十一:多情的“爱情之花”
花木文化琐谈之八:花木的美丽表达让传统文化绽放诗意
花木文化琐谈之七:由花说画——若无寓意难入画
花木文化琐谈之30:爱花养花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花木文化琐谈之二十二:带刺的玫瑰月月红——月季文化解读
花木文化琐谈之41:韶韶历史悠久的中国花艺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四:“十大名花”的寓意您知道吗
花木文化琐谈之46:花木是人类审美与心灵的载体

网址: 花木文化琐谈160:李花原来真姓李——趣话李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17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浅谈云南白族食花习俗
下一篇: 花与古代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