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过敏性休克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0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 在接触致敏物质后常迅速发病。
· 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应立即住院治疗。
· 避免接触可疑过敏物是有效预防方法。
简介
过敏性休克是指机体接触某些物质或药物过敏后引起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致使循环血量迅速减少引发休克。可表现为手足发麻,喉部发痒,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喉头阻塞 等全身系统表现,部分患者有濒临死亡的恐怖感;严重者有昏迷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止接触可能的致敏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抢救治疗,多能得到及时的恢复。但若不及时进行抢救,重者可在 10 分钟内发生死亡。
过敏性休克常见于使用(包括静脉滴注和口服)某些致敏药物,昆虫咬伤、刺伤,或者食用海鲜、牛奶等致敏食物之后。
症状
过敏性休克常在应用致敏药物后,迅速发病,常在 15 分钟内发生严重反应,少数患者可在 30 分钟甚至数小时后才发生反应,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过敏反应,若不及时进行抢救,重者可在 10 分钟内发生死亡。
过敏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感染、乳酸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及循环衰竭、脑水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弥散性血管内溶血、死亡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休克表现,应积极给予治疗。
病因
抗原进入被致敏的机体内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发生 I 型变态反应,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致使循环血量迅速减少引发休克。常见抗原包括:
异种蛋白: 如胰岛素、加压素、蛋白酶、抗血清、青霉素酶、花粉浸液、食物中的异体蛋白如蛋清、牛奶、海味品等。 药物: 如抗生素类、局麻药、化学试剂等。不会。
不会。
诊断
本病发生很快,因此必须及时作出诊断。凡在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或蜂类叮咬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而又难以用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休克的诊断标准如下:
具有休克的诱因(注射某些药物或昆虫叮咬等); 意识障碍; 脉搏 > 100 次/分或不能触及; 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再充盈时间 > 2 秒);皮肤花斑、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 < 0.5 ml/kg/h 或无尿; 收缩压 < 90 mmHg; 脉压 < 30 mmHg; 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 30% 以上。凡符合 1、2、3、4 中的两项,和 5、6、7 中的一项者,即可诊断。
过敏性休克可能和低血压、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疾病混淆。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区别。
治疗
一旦发生休克,需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患者被转运至急诊科紧急救治。
不能。
过敏性休克所致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内,迅速处理十分重要。开始治疗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护有效的呼吸与循环功能。
立即停止接触可能的致敏物质和环境,如怀疑药物过敏要停用可疑药物,更换输液器。 患者取休克体位:患者卧位,头和胸部抬高 20°~ 30°,双下肢抬高 15°~ 20°。 监测患者的心跳、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和意识状态,确保患者气道开放,给氧。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出现喘鸣或呼吸骤停),立即气管插管或床旁气管切开。 考虑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或肌肉注射,若患者休克症状改善不明显,应尽快重复给药;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补液和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行抗过敏治疗。 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需要。
过敏性休克属于急症,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住院治疗。
可以。
但根治的成功与否与治疗的及时性、规范性及医疗设施的先进性也是密切相关的。
生活
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食物及场所,做好防护工作。
需要。
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复查肝肾功、心肌酶、血生化等指标用以追踪脏器恢复情况。
预防
可以。
对于明确过敏的药物或食物,避免输注致敏药物、避免进食致敏食物、做好防护工作等可有效预防。对于可疑过敏的药物,必要的皮试也是很重要的。
尽快诊断、立即抢救、马上进行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对症处理。
参考资料
· 沈洪.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相关知识
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有哪些
过敏性休克介绍、症状、病因、治疗
过敏性休克是什么
过敏性休克是什么?
过敏性休克怎么解救
为什么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要住院吗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网址: 过敏性休克症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2431.html
上一篇: 最新鸢尾花小苗的价格 |
下一篇: 为什么一到秋天 过敏性鼻炎就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