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博林艺术】女神节:欣赏美术史上那些永不凋零的娇美花儿

【博林艺术】女神节:欣赏美术史上那些永不凋零的娇美花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女神节”,女性自然又成为活跃一时的主题,而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女性艺术家当然也不能缺席,相比于男性艺术家,女性的绘画视角和切入点完全不同,总是独特而有新意,尤其是当她们在描绘女性的时候,显得更加细腻敏锐。她们的画面往往更加柔和感性,情感色彩也更浓于男性艺术家,对细微感情地把控也更加出彩。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让我们对艺术的认识不再只局限于男性的视角,她们向大众展现了另一个美丽的艺术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寻艺术史里那些灵魂满载艺术香气的女子……

1

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

[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年)

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是十六世纪享有国际声誉的女性画家先驱之一。她的父亲与当时的大多数父亲不同,他一直以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教育他的七个孩子,他让孩子们学习拉丁文、音乐和绘画。由于安古索拉自幼就具有非凡的艺术天赋,她的父亲不惜打破当时妇女不能成为艺术学徒的禁忌,让她跟随本地的肖像画家伯拉第诺•康皮学习绘画,开创了女性成为艺术家学徒的先例。

《和家人的棋局》

但是在当时的年代,安古索拉作为女性,她不能像男性画家一样研习解剖学、写生裸身人体,也不能承担大规模的宗教历史绘画,所以家人就成了她主要表现的主题,这些带有现实主义倾向的肖像画不仅使她得到了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的肯定,也使她在二十多岁就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1559年,年轻的安古索拉被邀请到西班牙出任菲利普二世的宫廷画师,享有丰厚的待遇。

《菲利普二世肖像》

安古索拉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她笔下的裸体对象也有别于同时代的男性画家,不强调对肉体的感觉和性感地描绘,而是专注于表达人体的理想美,更多的表现出高贵,整体呈现出温暖的色彩。安古索拉这种受到北部意大利影响巨大的艺术风格使她成为了意大利与西班牙艺术枢纽式的人物。除此之外,安古索拉最令人难忘的,是她一生为自己画了诸多自画像,这些自画像既记录了她一生的优雅与知性,也传递出谦逊、坚忍、高洁的品格。安古索拉这种勇敢地打破种种限制,坚持创作,不断突破的精神直到今天都仍激励着每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艺术家。

《画架前的自画像》

2

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

[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3年)

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是艺术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画家,她作为巴洛克时代的重要画家之一,在艺术发展史上极富表现力的实力派女性艺术家中占据一席之地。她的父亲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是一位技法娴熟并且受到高度推崇的画家。她师从于他的父亲,成为了卡拉瓦乔画派最有成就的后继者。父女二人在作品中都是通过光与影的强烈对比来营造画面朦胧与写实的效果。

《自画像》

然而对比同一时期以及同一主题的画作,阿特米西亚的画作明显与它们有所不同。这不同之处不仅源于她对画技的独特见解,还来源于她年轻时的一段惨痛经历,这一段经历改变了她的命运和心境,让她从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女转变成个性坚毅的女性画家。

《陶醉的玛丽抹大拉》

十七岁那年,阿特米西亚的父亲请来画家朋友塔西来指导女儿,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塔西辜负了他的信任,强奸了阿特米西亚,事发后,塔西又利用失贞少女的难以启齿,假意承诺会与她结婚,继续与她约会。但是事实上,塔西早已结婚,拥有了自己的家庭,迎娶阿特米西亚只是一个谎言。最后忍无可忍的阿特米西亚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父亲知道后十分愤怒,决定为了挽救女儿的名节而状告塔西。可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阿特米西亚不仅倍受社会地非议,还只能以接受酷刑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塔西却只需要服刑八个月。

《砍下何乐弗尼头脑的尤迪》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经历,阿特米西亚的笔下开始出现更多恐怖血腥的杀戮题材,对比与男性画家的同一类题材的表现方式,更加明显地表现出了她对权力的质询与义愤,同时她也开始画了许多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利用圣经故事里的女性为原型,表达自己内心挣扎的强烈情绪。这样的改变使得阿特米西亚获得了更多贵族的欣赏,得到了更多的订单与赞助,同时也收获了名声与赞誉,最终成为后世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先驱。

《女猎神狄安娜》

3

弗里达•卡罗

[Frida Kahlo]

(1907-1954年)

弗里达•卡罗,一位命运坎坷而又传奇的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几乎形同偶像。

弗里达出生在墨西哥首都,六岁时,小儿麻痹症使她右腿残疾。十八岁时,一次交通意外几乎使她丧命,也给她留下终生的伤痛:她的脊椎、锁骨和数根肋骨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并从此丧失了生育的能力。弗里达的一生中,前前后后共接受了三十多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有时甚至不得不依靠酒精、麻醉品和卷烟来缓解肉体的疼痛。但是这样一个肉体无时无刻不在痛苦之中的人,却活出了盛放的生命。

《自画像与荆棘项链和蜂鸟》

弗里达喜欢追求新奇,与众不同,她会穿着华丽的墨西哥民族服装、戴着绚丽的头饰与耳环走街过市,毫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她纤小而热烈,全世界都有她的仰慕者,有众多有名的男女情人。然而,她和她的丈夫壁画家迪戈•里维拉漫长、狂乱而纠缠的关系,始终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恩爱、外遇、合作、憎恨,两个性格狂野、思想自由的人,彼此相爱,彼此伤害。后来的很多评论家认为,弗里达与迪戈的夫妻关系是她身体苦痛之外不得不应对的灵魂折磨。

《宇宙之爱,地球,迪戈、我和索罗托》

面对身体、情感和心理上的痛苦、无奈和折磨,弗里达都不曾妥协,而是拿起了画笔将所有的经历化为创作的灵感。她在自画像和其他作品中注入的浓烈情感,血淋淋、冷冰冰地向世人袒露她与病痛抗争的真实情感,大胆挑战传统艺术,极为前卫。在创作的自画像中,她将自己的两条浓眉连为一体,成就了她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形象,而她特别突出自己上唇汗毛的表现手法,甚至被女权主义者视为挑战传统的偶像和先锋。弗里达以残疾的身体,在艺术上独辟蹊径,感情经历丰富多彩,政治上支持共产主义,将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融合到极致。这应该就是一个女性画家、一个行为艺术家的至高境界。

《摩西》

4

潘玉良

(1895-1977年)

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曾与徐悲鸿同学,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画作进入卢浮宫的中国画家。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幼年即成孤儿,后被舅舅收养,遂改名张玉良。十三岁时,嗜赌成性的舅舅钱财耗尽,将她骗到芜湖,卖入烟花柳巷。刚开始只是做烧火的丫头,但之后的四年,性情刚烈的她因拒绝接客,逃跑十多次,皆被追回且受到毒打。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她一度绝望,行尸走肉一般碌碌于人世。直至有一日,在当地富商安排的宴席上,张玉良遇见了潘赞化。这成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自画像》

潘赞化虽是一个军人,却有着文人的儒雅,举手投足自成一派。他与张玉良相识后,从不把她当作烟花女子,多次施救并为她赎身,让她跳出火炕。一年后,由陈独秀做证婚人,潘赞化正式娶她为妾,为了感激潘赞化的知遇之恩,张玉良便将姓氏从“张”改为“潘”。

潘赞化安排潘玉良居住在上海,并为她请了老师,教授她读书识字,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后来又跟随画家洪野先生学画。独具绘画天赋的潘玉良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踏上了去法国留学的征途。留学归来后,潘玉良任职上海美专绘画研究室主任,并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女性西画家画展,展览作品有两百余件之多,一时间轰动了中国画坛。正当潘玉良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之时,抗日战争爆发,以极大爱国热情投入义展义卖活动中去的潘玉良却受到许多无耻之徒以她出身低贱为由,对她进行恶意的诽谤。最后因不堪其辱,潘玉良借由画展的机会再次前往欧洲,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周小燕画像》

潘玉良在不平凡的一生之中,留给世人两千多件艺术作品,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虽生不逢时,际遇堪怜,但潘玉良却以她天才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意志力挣脱了时代与命运的桎梏,成就了不朽的艺术奇迹,为人类文明的长卷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瓶花和水果》

5

方君璧

(1898-1986年)

方君璧是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是第一位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的中国女性画家,也是第一位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方君璧出身于福建的一个名门望族,辛亥革命后,方君璧随自己的七姐方君瑛、四嫂曾醒及其她的弟弟曾仲鸣留学法国。留法期间,方君璧与青梅竹马的曾仲鸣同窗共读,日久生情,最终走到一起成为一对举案齐眉的爱侣。方君璧在情感上与曾仲鸣琴瑟和鸣,在艺术上更是锐意进取,在1924年的巴黎春季沙龙中,展出作品《吹笛女》后,她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巴黎艺术圈的一致认可。

《吹笛女》

1925-1949年间,回国后的方君璧积极投身国内早期西画教育,并成为艺风社的重要成员,师从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等人学习中国水墨,将所学西方技巧与中国传统精神相结合,并率先提出写生中国画的概念,成为我国“中西融合”的重要实践者,并作为当时的美术精英,活跃于中国早期画坛与美术运动之中。

《篮中繁花》

此时,家庭美满、创作巅峰的方君璧,万万没有料到丈夫曾仲鸣会在一场刺杀中意外被误杀身亡,而她自己也在这次刺杀中连带着身中四枪,与死神只差分毫。身负重伤、中年丧偶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她仍选择独自坚强,珍惜丈夫留下的爱和对绘画的渴望,她将她的心情,连同她卓绝的才能,毫无保留地融入绘画里,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而愈发的光彩夺目。

《恂恂》

细细品读方君璧的绘画作品,犹如进入幽静宜人的世外桃源,如沐清风,令人心神静谧。她的画风清新独特,纯真质朴,大自然在她的笔下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娟秀的绘画透着强大的感染力。她潜心于自然,如同她高尚的灵魂涵养于自然之中。

从名门闺秀到要员夫人,再到居住在海外的独立艺术家,方君璧一生经历过生离死别、大起大落,然而从未停止过艺术的创作,她的创作从未被市场与潮流所左右,始终坚持自己富有东方情韵的绘画风格,对中西绘画融合做出了独有的贡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纯粹的艺术家。

《夏天的繁花》

6

关紫兰

(1903-1985年)

关紫兰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画家,被誉为民国时期女油画家四杰之一,素有“中国闺秀油画家”之称。

她出生于上海富裕家庭,且是家中的独生女,温馨而富足的童年造就了她纯真、淡泊的性格,自幼就对美术表现出异常的兴趣,父母便有意识地把她往艺术方面培养。少女时期,关紫兰就读于中华艺术大学,她在学校有幸遇到了洪野与陈抱一这两位优秀的启蒙老师。 大学毕业,她就在陈抱一的介绍下东渡日本深造。

《少女像》

在日本,关紫兰得到了日本前卫画家岛生马和中川纪元的点拨,开始了对野兽派绘画的探索。基于日本肥沃的绘画土壤和关紫兰的勤奋好学,她画艺突飞猛进,俨然已有大家风采。学成后毅然归国的关紫兰恰逢抗日战争爆发,在战争的夹缝中,身为中国人的关紫兰为了逃避日本的游说,决定将自己封锁起来:不绘画、不社交、不出门,用自己的雪藏,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坚决不合作的立场,直至1985年因心脏病卒于自己的寓所。

《自画像》

佳人已去,芳韵依稀。关紫兰内在的超凡气度和豪爽画风完全非同于当时一般的女性画家。她是中国最早留学东洋且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二十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矫饰,且蕴涵着坚毅与沉雄,一派大家风范,形成融合东西方韵致、带有浪漫色彩并具有女性温情的独特风格,其作品最鲜明的两大特点是豪迈大气和澄澈率直,是中国新女性文艺运动史上不可忽视和极具研究价值的画家翘楚。

《花卉》

EN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讲座预告】永不凋零的“花儿”——千年非遗“绢花”艺术探秘
艺术史上的她们 | 沙漠繁花:乔治亚·奥基芙
用3D数字化,打造一朵永不凋零的艺术之花
那些花儿艺术空间
南宁那些花儿花艺分享仿真花插花艺术
荐赏 | 那些花儿——青年画家刘媛作品简析
把牡丹刻在蛋壳上“绽放”永不凋零的艺术之花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艺术活动:花儿与蝴蝶教案
广西南宁那些花儿花艺——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艺术仿真花,让美丽永不凋零

网址: 【博林艺术】女神节:欣赏美术史上那些永不凋零的娇美花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32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诞生花的花语(通用8篇)
下一篇: 周之冕百花图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