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养花不仅可以丰富和调剂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乐趣,陶冶性情,而且还可以改善和净化空气,因此盆栽花卉近年以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在栽培花卉的过程中,对花卉植株进行浇水、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传统的花卉栽培装置,在浇水过程中很难把握水量,不是浇多就是浇少,使得土壤干湿不均,且不能较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度;同时在施肥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固体肥料直接放于花盆的土中,从而会使肥料与植物的根部直接相接触,导致根部周围的肥料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出现烂根现象,严重的则导致植物失水而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一方面可以自动进行施肥,且在施肥中避免化肥堆积造成局部浓度过高,施肥均匀;另一方面浇水后土壤可以保持更久的湿润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包括外盆、内盆,内盆的顶端和外盆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盆和外盆之间形成一个u型容纳腔,内盆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透水孔;内盆的底部下方所述u型容纳腔内设有隔板,隔板水平固定于外盆内侧壁上;所述隔板将容纳腔分割为贮水室和液肥室,在液肥室的侧壁上部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设有孔塞;所述隔板上贯穿固定设有多根竖直且呈中空的套管,套管的顶端延伸至内盆内底壁,底端延伸至所述液肥室中;所述套管中套设有液肥浸润棒;所述液肥浸润棒的顶端向上延伸至内盆土壤中,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盆内底壁。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清水浸润棒,所述清水浸润棒插在内盆底壁的透水孔中,且清水浸润棒的一端插入内盆土壤中,另一端伸入至贮水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盆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疏水孔;所述疏水孔高于隔板且低于内盆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孔设置有4-8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盆的底部环设有围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液口往液肥室中注入液体肥料,液体肥料经由套管中的液肥浸润棒吸收后,传导至内盆体的土壤中,对花卉进行自动施肥;该种施肥方式避免了肥料堆积直接与植物根部相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根部肥料浓度过高而出现的烂根现象,且施肥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施肥均匀。
(2)浇水后,多余的水分贮存到贮水室中,当疏水孔中有液冒出时,说明水已浇够;且留存在贮水室中的水往后还可以在清水浸润棒的传导作用下,可以对土壤进行润湿,从而使得土壤保持长久的湿润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盆,2-内盆,3-透水孔,4-隔板,5-贮水室,6-液肥室,7-注液口,8-孔塞,9-套管,10-液肥浸润棒,11-清水浸润棒,12-疏水孔,13-围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包括外盆1、内盆2,内盆2的顶端和外盆1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盆2和外盆1之间形成一个u型容纳腔,内盆2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透水孔3;内盆2的底部下方所述u型容纳腔内设有隔板4,隔板4水平固定于外盆1内侧壁上;所述隔板4将容纳腔分割为贮水室5和液肥室6,在液肥室6的侧壁上部设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上设有孔塞8;所述隔板4上贯穿固定设有多根竖直且呈中空的套管9,套管9的顶端延伸至内盆2内底壁,底端延伸至所述液肥室6中;所述套管9中套设有液肥浸润棒10;所述液肥浸润棒10的顶端向上延伸至内盆2土壤中,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盆1内底壁。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中套管9的设置可以保证液肥浸润棒10可以准确的将液肥传导至内盆2土壤中,避免受到贮水室5的干扰;与此同时,液肥浸润棒10的顶端和底端都分别延伸出套管9,不仅可以保证液肥充分从液肥室6中吸收,还可以尽量让液肥浸润棒10吸收的液肥传导至内盆2土壤中。
具体的,为了保证花卉所需的水分、营养,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根清水浸润棒11,所述浸润棒11插在内盆2底壁的透水孔3中,且清水浸润棒11的一端插入内盆2土壤中,另一端伸入至贮水室9内。本实用新型中的液肥浸润棒10和清水浸润棒11均可以选用花盆中惯用的海绵棒,海绵棒具有较强的吸水作用。
具体的,所述外盆1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疏水孔12;所述疏水孔12高于隔板4且低于内盆2的底端。通过该设计,使得多余的水可以从疏水孔12中排出,同时避免了内盆2中的土壤被贮水室5中的水直接浸润。
具体的,所述疏水孔8设置有4-8个。
具体的,为了避免水或者是营养液一次性多浇后,从疏水孔12中冒出,造成的流失、污染环境,所述外盆1的底部环设有围挡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内盆2中种植花卉,当需要给花卉施肥时,通过注液口7往液肥室6中注入液体肥料,液体肥料经由套管9中的液肥浸润棒10吸收后,传导至内盆体2的土壤中,对花卉进行自动施肥;通过液肥浸润棒10进行施肥,使花卉不断地从液体肥料中获得养分,避免了固定肥料堆积直接与植物根部相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花卉根部肥料浓度过高而出现的烂根现象,且施肥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施肥均匀。
此外,在对花卉浇水后,多余的水分贮存到贮水室5中,当疏水孔12中有液冒出时,说明水已浇够,且留存在贮水室5中的水往后还可以在清水浸润棒14的传导作用下,可以对土壤进行润湿,从而使得土壤保持长久的湿润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1)、内盆(2),内盆(2)的顶端和外盆(1)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盆(2)和外盆(1)之间形成一个u型容纳腔,内盆(2)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透水孔(3);内盆(2)的底部下方所述u型容纳腔内设有隔板(4),隔板(4)水平固定于外盆(1)内侧壁上;所述隔板(4)将容纳腔分割为贮水室(5)和液肥室(6),在液肥室(6)的侧壁上部设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上设有孔塞(8);所述隔板(4)上贯穿固定设有多根竖直且呈中空的套管(9),套管(9)的顶端延伸至内盆(2)内底壁,底端延伸至所述液肥室(6)中;所述套管(9)中套设有液肥浸润棒(10);所述液肥浸润棒(10)的顶端向上延伸至内盆(2)土壤中,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盆(1)内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根清水浸润棒(11),所述清水浸润棒(11)插在内盆(2)底壁的透水孔(3)中,且清水浸润棒(11)的一端插入内盆(2)土壤中,另一端伸入至贮水室(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1)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疏水孔(12);所述疏水孔(12)高于隔板(4)且低于内盆(2)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孔(12)设置有4-8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1)的底部环设有围挡(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包括外盆、内盆,内盆的顶端和外盆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盆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透水孔;内盆的底部下方设有隔板,隔板水平固定于外盆内侧壁上;隔板将容纳腔分割为贮水室和液肥室,在液肥室的侧壁上部设有注液口;注液口上设有孔塞;隔板上贯穿固定设有多根竖直且呈中空的套管,套管的顶端延伸至内盆内底壁,底端延伸至所述液肥室中;套管中套设有液肥浸润棒;液肥浸润棒的顶端延伸至内盆土壤中,底端延伸至外盆内底壁。该装置通过注液口往液肥室中注入液体肥料,液体肥料经由套管中的液肥浸润棒吸收后,传导至内盆体的土壤中,对花卉进行自动施肥。施肥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施肥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付超;何建波;李红根;高亚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滇王花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相关知识
一种苗木花卉自动灌溉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盆栽花卉自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自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苗木花卉栽培的智能化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自动给植物浇水施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自动浇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花卉种植的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盆栽花卉的自动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栽培用营养液定时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室内植物自动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网址: 一种自动施肥花卉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7492.html
上一篇: 水溶肥的“真假”你真的知道吗? |
下一篇: 为什么盆景花卉施肥一定要使用有机 |